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盛楠 《今传媒》2012,(9):69-70,83
微电影广告是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新兴广告形式,越来越多的品牌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来推广产品和品牌,特别是众多的汽车品牌。本文主要针对"微电影"广告和汽车品牌的不解之缘,具体分析微电影广告模式和创作要素,进一步挖掘这种介于电影和传统电视广告之间的全新广告模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微电影广告如雨后春笋般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结合品牌的商业理念和创意的电影故事构造,将微电影品牌和当前的价值观进行升华。本文在对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后,就微电影目前的传播现状进行了解,针对传播特点展开具体分析,最后给出在复杂的网络背景下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前景分析,在理论和实例结合中得出结论,对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给出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鹏 《传媒》2017,(15)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全面带动下,"微"传播时代正式到来,并集中表现在信息碎片化、传播主客体互动化、信息量冗杂化等方面,再加上眼球经济、粉丝经济、消费经济的三方加持,微电影广告一经出现便成为广告的主流载体,成为各大品牌青睐有加的新宠.对此,本文在微电影广告的品牌构建与传播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并从五方面提出了微电影广告品牌形象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微电影广告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电影是移动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以网络为依托和以短小精悍的电影叙事为表达方式,与传统广告传播方式不同,拥有社交和视频双重特点的微电影,创新性的开启了视频广告的传播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微电影广告传播上的优势,结合新时期微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地挖掘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泰国微电影广告为例,探讨微电影艺术在广告美学中的应用问题。微电影艺术体现了广告审美中的视听美、情感美及意蕴美,能够让受众在感动、共鸣中对企业品牌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泰国微电影广告以平民化、抒情化、诙谐化为特色,在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借以观照中国微电影广告的不足之处,并为其发展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微电影广告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文化产业,但业界出于短期利益考量滥用“微电影”及“微电影广告”概念,使得微电影广告市场上作品良莠不齐,影响了微电影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辨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微电影广告的核心特征,化解其中的认同困惑,并从“两种经济”的理论视角入手,客观重估微电影广告的产业价值,认为应合理规划及调整其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于微电影广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一荻 《新闻世界》2013,(8):194-195
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等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微电影这种不同于传统网络贴片广告和网游植入广告的新形式获得青睐。本文以雪佛兰推出的一系列微电影为例,着重探讨微电影广告这一网络植入广告的新形式的传播优势,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趋势与瓶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萍 《东南传播》2012,(9):102-103
微电影作为"微时代"的宠儿,以其鲜明的特点博得受众和广告商的青睐。本文分析了微电影作为广告新载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微电影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新的展望,并对其发展瓶颈做出了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学佳 《新闻世界》2012,(10):97-98
微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推动社会进入“微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其中以微电影为代表更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由于微电影有可看性、便捷性、互动性、灵活性的优势,微电影与广告间的跨界合作成为广告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局限,成为广告营销界的新宠。本文以海尔卡萨帝的微电影广告《谁的爱填满冰箱》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蔡萌萌 《采.写.编》2020,(1):177-179,188
近年来,微电影广告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获得了迅速发展。微电影广告在叙事上构思精巧,观赏性高,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在情感表达上温暖细腻,润物细无声;在传播方式上利用明星效应,以网络传播为主。本文对2019年金投赏商业创意奖金奖作品--欧莱雅紫熨斗眼霜的微电影广告《时间雕刻师》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出微电影广告的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陈爽 《传媒》2017,(16)
从2010年《一触即发》的首次面世,到《老男孩》的迅猛崛起,微电影广告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并成为一个主营项目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广告传播模式,开始强调创意与诉求,在潜移默化中将品牌理念传达给受众,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受众对广告宣传的心理隔阂,提高了品牌价值的传播效果.而要想实现微电影广告的"病毒式"传播,发挥微电影广告的正面效用,就必须制作出丰富、独特,且受众乐于分享的内容.在微电影广告内容制作中,不仅要考虑传统广告画面、声音和时间三大要素,还要考虑故事叙述和影视剧作两大核心要素,以生活化、故事化和情境化为根本抓点,构造微电影广告内容的独特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微电影:媒介融合的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媒介融合和整合营销传播大环境的影响,《一触即发》这部好莱坞电影式"微电影广告"的新颖亮相引来了业界和学界对商业类微电影的广泛关注,且评价颇高。然而,笔者认为,我们应理性看待微电影广告,谨慎投资,微电影广告本质上是植入广告的深度发展,尽管它迎合了现代消费模式迷你化和快餐化的趋向,但相对于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较高的正规电影,商业类微电影的市场价值和对消费者的黏附力都需经过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民间草根阶层创造的供娱乐、消遣的微电影;二是广告商为宣传产品投入制作的广告。微电影广告改变了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的模式,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本文以曾风靡网络的由“六神”拍摄的“花露水的前世今生”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营销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4.
高峰 《东南传播》2016,(6):115-116
作为微时代环境下企业进行品牌立体展示的新型手段,微电影受到的青睐程度日益增强,微电影的发展模式也日渐增多,其中一种就是借助高概念电影的特征,形成广告型微电影的高概念发展模式。本文从广告型微电影的高概念特征分析出发,基于优劣势特征的扬弃分析了广告型微电影的高概念模式,并进一步提出其针对性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微电影《把乐带回家》为例,论述了微电影以制造情感认同来达到广告效果的重要性、以及广告产品如何与情感互文。归结起来,就是在植入广告泛滥的当下,微电影广告需要以"去物质化"的手段来塑造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娜 《新闻爱好者》2012,(24):73-74
微时代的来临,赋予了微电影广告充分展示的舞台,然而对微电影广告的过度使用与微电影广告本身不成熟的矛盾正日益显现,如何有效使用微电影广告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微电影广告的开端与现状出发,分析了微电影广告兴起的原因及其制作模式,探究了微电影广告繁荣背后的隐忧,提出了对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建议,即注重内容创意,创新观影形式,有效使用社会化媒体,配合传统品牌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李旭 《传媒》2021,(2):75-77
微电影广告是以品牌或产品的商业推广为目的,最终是为了让受众认可广告片中的产品,而微电影广告是否与受众心理特征相符直接决定了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受效果.诞生于2019年春节季的《啥是佩奇》的微电影广告片就凭借着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为当时刷爆朋友圈的"爆款"短视频.微电影广告只有基于受众的心理来进行创作,"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提升受众的"使用"效果,才能在"贴满墙纸"的屋子里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微媒体的发展。微电影是微媒体中发展较快的一员,广告营销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进行品牌和形象的宣传,同时微电影广告营销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通过对微电影广告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微电影广告营销中的营销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赵源 《报刊之友》2014,(10):73-75
自2011年OPPO为其第一款智能手机OPPO Find量身打造的微电影广告《Find Me》问世以来,OPPO的微电影广告便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种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微电影广告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微电影广告蓬勃发展之际,本文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总结,提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策略,以求提高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  相似文献   

20.
微电影借助网络视频平台和手机终端,利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不着痕迹地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大众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广告的呈现形式与投放方式也日益多样,微电影植入式广告作为电影和广告两项艺术的结合而博得制作方及广告商的共同青睐.本文试图对微电影作为植入式广告载体的优势进行探究,通过案例研究其运作模式,并反思这类新型的广告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