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性发展与个性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个性发展与个性教育●班华李太平人的个性具有社会性、主体性、独特性。这里所说的个性是积极的个性,个性发展是指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包括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和不良个性品质的矫正、克服。个性教育是有意识地形成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品质,防止与克服消极的个性品...  相似文献   

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然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已经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应该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多管齐下,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然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已经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应该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多管齐下,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社会偏见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心理因素,大众传媒对于社会偏见形成有重要影响,大众传媒可以从直接平等接触、再分类——内群认同的普遍模型、墨迹战略等几个方面来消除或者防止偏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心理因素的内涵这里所说的心理因素是跟少年运动训练相关的心理因素,如心理健康程度、兴趣、性格、情绪控制能力、意志力等。心理健康程度指少年心理的健康状况。兴趣指少年探索某件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或参与某项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引起积极的心理体验,并且促使个体产生更多的注意力和创造力的心理活动。性格指个体具有的独特的处理人和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情绪控制力指个体调控情绪的能力,使自己的心境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从而有效地面对和  相似文献   

6.
考试是教育测量的重要手段,而教育测量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测量。因此,在应试过程中应试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应试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影响考生的心理因素及如何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 一、影响考生应试的心理因素 考生的个性心理。考生的个性心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性的倾向性;二是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倾向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它主要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等等。个性心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同伴交往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湘荷 《中学教育》2002,(10):19-20,18
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素质,也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基础。个性的发展是指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发扬和消极个性品质的矫正、克服。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德育的直接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 个性在西方称为人格。一般认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倾向性等基本特点。个性问题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本测试试图探讨少年大学生的个性与同年龄段的本科大学生及全国同年龄段学生  相似文献   

9.
郑娟  刘宁 《考试周刊》2007,(42):146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只是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禁忌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它来源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而且也包含着人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礼俗。因此,有些禁忌是消极的、迷信的、愚昧的,而有些禁忌则是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对智力起维护与调节的作用。故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此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调动学生积极的内驱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体式的形成有赖于体貌演变所创造的艺术质素与方法的长期积累、准备与整合,体貌的形成则有赖于体式作为其内容表达、艺术拓展和个性张扬的载体。体式体貌的这种互动互促,构成了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艺术动力。  相似文献   

12.
张风英 《现代教育》2011,(Z2):104-104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势,但需要在正  相似文献   

13.
非智力因素是指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和个性.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必须在具有较好智力因素的同时,伴随着较优秀的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数是升学的失败者,他们在语文素养、应用能力、探究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在语文学习心理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另外,职高学生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加上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应用性及审美性的特点,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存在一些消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种消极的学习心理,就会阻碍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无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班集体与个性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是个人在其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个性具有社会性、主体性、独特性等特征。从其性质来说,个性可以分为积极个性和消极个性。个性教育就是培养积极个性,消除消极个性。班级集体是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教育者应充分地利用班集体这一重要条件,促进个性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如何,关键就要看青少年的整体思想道德状况如何。而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高中阶段完成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基础学科,在使学生掌  相似文献   

17.
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而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因素,它通过不断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来进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工作,对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青少年网瘾患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个性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针对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 ,信息社会的到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 ,而教改的核心问题便是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自 80年代中期开始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可以说我们的教改跟上了全球教改的第三次浪潮。那么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从“素质”与“个性”的涵义来看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结构 ,包括人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学风格是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一种独特结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总结。一般要经过模仿—学习—借鉴、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和教学风格形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D型人格包括消极情感(NA)和社会抑制(SI)两个维度,NA是指人们长期经历消极情感,SI是指在社会交往压抑向别人表达负性情感的倾向。NA和SI评分均高的个体则被认为具有D型人格。目前关于D型人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D型人格与疾病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