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作品中的神秘色彩和幽默艺术,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象征性,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散文在中国的散文园地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感觉色彩,并形成一种风韵深藏在字里行间.潜在的民间文化特色、蕴含的哲理和禅思、艺术感觉的细致与灵敏以及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使得贾平凹的散文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作品的巫化氛围是他自觉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也是贾平凹积极探索人生的未知领域所形成的副产品 ,它增强了贾平凹作品的艺术魅力 ,但也反映了贾平凹世界观的混乱或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相似文献   

5.
"变异修辞"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贾平凹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变异修辞的运用。本文具体地探讨了贾平凹作品中的声响形态变异在摹声、谐音和韵律等三个方面的体现以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据《华商报》报道,贾平凹书画展及《贾平凹书画》首发仪式在西安举行,国内众多书画名家出席捧场。但是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画家陈国勇说“贾平凹的艺术成就和苏东坡不相上下”,引起了在场多名嘉宾的哄笑。作为特邀嘉宾的陈国勇,在展览开幕式上被安排在第四个讲话,他说:“中华五千年出了两个艺术奇才,一个是苏东坡,另外一个就是贾平凹。贾平凹的作品无论是从品位还是高度上,都和苏轼站在了一个对等的位置。”针对此言,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高老庄》是他近几年来人生思考和艺术探索的集大成作品。这种集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个总结,一大转变”。“两个总结”分别是指人物形象意蕴以及作品主题构成的丰富,扩展和汇总。换句话是,贾平凹把几年来散见于其他作品中对人物精神素质和社会生活的思考和希冀统一在《高老庄》中给予了集中和重塑。“一大转变”则指他前些年的“神秘论”世界观在本书中得到彻底地清算和改观,贾平凹从此将以一种清正的面目活跃于文坛。因此,《高老庄》在贾平凹的创作历程中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静是贾平凹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它体现了道家及佛教人生哲学对他的影响。静又是贾平凹作品的一种美学境界,这是由生命向艺术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在创作中有意识继承古典文学艺术的表现传统,形成了《秦腔》文备众体的文体特点。穿插在文本中的诸文体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形成了作品独特的文体形态,在贾平凹写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贾平凹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意识并不断通过创作来丰富和充实自己艺术表现手段的作家.和新时期先锋作家们不同的是,贾平凹注重从中国传统的审美因素中,寻找自己的创作切入点,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去发掘新的表现.贾平凹小说艺术意识中重整体、重精神、重意象的观念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秦腔>的出版,显示了贾平凹在小说艺术上求新求变不断创新的精神.小说原生态式的写实手法,以秦腔为意象的象征性和以人物张引生所具有的灵异特征构成的传奇性,使这部小说有了审美上的新看点.  相似文献   

12.
朱瑞 《华章》2011,(28)
本文认为贾平凹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城市与乡村的对抗是其作品中很鲜明的特点之一,而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时下意识所流露出来的自卑心理.笔者试图通过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理论找到理解贾平凹创作时的自卑心理对其作品的影响,从而对贾平凹小说的整体创作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展示出在"改革"年代中国农村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的变化,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复杂的关系,如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血缘关系等。在如此纷繁颇具"浮躁"的关系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权利与责任、情感与理智、现实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贾平凹在作品中分别从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15.
《商洛学院学报》2018,(2):32-36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极具特色的作家,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其散文更富有审美魅力。人物类散文是贾平凹散文作品中篇幅较多的一类,有着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之美、主人公独特的性格之美以及作家深刻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之美。这是贾平凹立足家乡,追求审美与哲思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茅盾和贾平凹都曾写作乡土小说,茅盾30年代的作品反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古老乡村的冲击,贾平凹在改革开放潮流中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乡土社会的变化.本文将通过对比茅盾、贾平凹此类乡土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变化、乡土发展状态以及作者对“城乡碰撞”的态度来探究不同时期的作家们在城乡巨变中对乡土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素材卡片①】熬住就是一切(节选)张颐武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  相似文献   

18.
散文写作 ,重在营造意境。贾平凹散文《月迹》中意境的艺术营构独具匠心 ,为中国当代散文写作 ,尤其是散文意境的创造和散文写作的艺术技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也为当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9.
卧虎·汉罐·汉文化——艺术气象间是种互相渗溶的关系。艺术史上,文化对艺术文学审美品格从内容到形式的渗透是种普遍的存在。作为“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之子”的贾平凹,卧虎·汉罐的苍莽旷达与简拙大度启悟着其散文创作对宇宙人生与“时代精神”的感应与追求,以及朴素自然,神、气、韵合谐的艺术表现境界的建构。特定生存环境传统·汉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乡下人”的气质心态,对世纪末中国文学虚浮媚俗的忧虑等因素,都在无形地熏染着贾平凹散文创作对卧虎·汉罐审美品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