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史贵喜 《甘肃教育》2014,(17):26-26
正发展社区教育事业,不仅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愿望。《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对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社区教育基本概况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以打造学习型机关、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对社区经济建设和发展,对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社区教育的特征、内容、目标、功能等方面多维审视了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现状与改进策略:以广州市为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社区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终身教育为基础,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努力创设各具特色的学习氛围,保证和满足社区成员基本学习权利和需求,在社区内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学习局面,从而促进社区成员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广州市的调查显示,学习型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论指导、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财政资助力度有限、社区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社区教育对象范围不全面、社区教育工作者水平较低等。为此,本文从目标、管理、人才、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推动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教育体系承担着重要的职业教育责任。理清社区教育的内涵、社区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特点、功能,开拓体制创新探索,既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责任,也是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职业技能教育需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社区教育是适应终身学习城市的教育需求而出现的,在学习型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发展社区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借助社区教育空间,可以供给城市服务基地;利用社区教育平台,可以整合城市教育资源;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可以满足市民教育需求。学习型城市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强化市民学习意识,提高社区民众的参与度;创建多样学习组织,实现社区活动的丰富性;完善相关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教育的时效性;利用城市媒体作用,发挥社区信息的辐射性;拓宽社区教育领域,实现资源平台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前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社区教育具有以下功能:促进社区学习者终身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内部功能和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外部派生功能,以及综合和服务两个特殊性功能。并可力求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实现社区教育功能提供有力保障;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社区居民发展需求;培育各类社区学习型组织,激发社区学习活力;打造社区教育品牌,塑造浓郁的城市学习文化等策略促进其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作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中举足轻重的重要领域,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海电大以服务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为己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先后在出口加工区、独树根东社区、铁山港区兴港镇投资兴建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即社区教育学校)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探索创新社区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朱齐华 《成才之路》2012,(36):26-27
社区教育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目前,社区教育越来越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纵观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大部分的社区教育并未发挥出其实效性,在提升社区成员整体素质、满足社区生活需求,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升社区教育的实效性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学习型社区的建立与完善.学习型社区应当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1)以学习和教育作为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手段.(2)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并能够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机会.(3)社区居民普遍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并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学习活动,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显然,社区教育在促进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21世纪上海面临着构建学习型城市的重大任务,在学习型城市的构建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对社区成员教育需求深入全面的了解,否则,社区教育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目前,各区正以建立社区学校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本文采用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以普陀区为研究的区域范围,获取来自实际的资料,希冀为社区教育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二、调查内容为了全面地了解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本次设定的调查内容如下:1.社区成员在业余时间及双休日在社区的活动时间及内容2.社区学校在社区成员中…  相似文献   

11.
刘宇 《幼儿教育》2012,(12):16-19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问题需要引起更多关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在本质上意味着教学文化的转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为幼儿园教师发展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提供有效环境,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个人智识与团体智识的良性互动及提升,有助于通过建立教学技术核心规范推进幼儿园教育变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幼儿园教师认同自己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发展自己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能力,同时领导者和促进者要在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区成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途径和载体,在当前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它在促进成人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提高成人生活质量,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从学习型社会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社区成人教育的功能,提出社区成人教育功能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前,莲都区的社区教育存在体制不健全、经费紧张、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模式简单等问题和困难。莲都区社区教育作为一项新的系统工程,要正视现状,努力解决社区教育发展障碍,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完善社区教育各项体制,明确社区教育地位,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把社区教育纳入社会大系统,积极构建"全员、全面、全程"的终身教育格局,推进莲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第三次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旨在评估自2009年以来各国成人学习和教育取得的进展,并以此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主要努力成果.第三次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以对世界范围内的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实践审视为基点,展示出成人学习和教育在健康和福祉、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公民和社区生活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为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体系存在受众群体忽略,人文意蕴薄弱;理论阐述有余,实践指导不足;教材内容守旧,脱离课程实践等问题,亟待改革。其内容体系可进行“五版块”式重构:人文版块专门论述音乐教育中如音乐教师职业认知、角色定位等“人”的问题;理论版块包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观点;实践版块介绍国内外音乐教育实践的情况与进展;技能版块是基于传统教材中音乐技能内容缺乏的情况而设置的;拓展版块列举学习资源,供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各个部分的内容都指向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与素质。该课程的内容改革对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是成人学习理论新进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成人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本文首先对自我导向学习的发展、定义、内涵及过程进行简要概述。之后论述了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对成人教育教师的启示,提出了对成人教育教师有设计者、激励者、帮助者、促进者、引领者、研究者的多元角色期待,基于此种角色期待,成人教育教师需要转变角色观念、注意个体差异、塑造自我导向的人格特质、熟悉成人自我导向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7.
对教师学习的研究应该用哲学的思维态度,即认识批判去思考教师质变学习如何可能的问题。如果将现实的教师学习置于成人教育的视域结构中,教师学习不仅有很大的缺失,而且教师的质变学习也因缺席而"不在场"。因此,通过教师学习的视域结构分析找到教师学习的现实缺失,从而论证教师质变学习的"在场"是由教师学习的作为人的发展价值取向所决定的,以学者想象的"思想实验"方式进一步讨论了教师质变学习的支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是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方式和保证,而我国的成人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师角色错位、教学内容不实用、教学方法不适当等问题。自我导向学习可以激发成人的学习动机,赋予成人选择权,是提高成人教学效度的重要途径。因此,成人教学应汲取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重定教师角色,尊重成人经验,形成学习契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 sample of isiXhosa mother tongue-speaking science teachers’, their pupils’, and adult local community members’ awareness of Xhosa indigenous knowledge. It also investigated what aspects of this knowledge they value and think should and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heir reasons for suggesting that it should (or should not) be incorporated.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voluntarily completed an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On completion, they were given the task of administering the questionnaire to at least 1 of their pupils and 1 community member who they believed could contribute ideas about indigenous knowledge that might relate to science education. Interviews were held with a small sample of teachers and community members. The data generated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shared awareness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across the respondents (teachers, pupils, and community members). The reasons given for including indigenous knowledge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related mainly to the realm of recognition (social justice and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there was also little evidence that the respondents were aware of current understandings underpinning the demarcation of science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as disciplines.  相似文献   

20.
Many teachers are keen to implement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but are lacking the confidence,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do so. Teachers report t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 the concept and cannot integrate sustainability into an already overcrowded curriculum. Identifying how teachers successfully integrate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can offer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how these perceived problems can be overcome. The paper i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third year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abou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for sustainability in primary education. The third year of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of sustainability and how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is manifested in eight rural and regional primary schools in Victoria, Australia. Data included photographs of school grounds and sustainability projects, audio recordings of focus groups with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and field notes of meetings with school staff.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was found to be an emergent practice necessarily constituted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students and community members and the materialities of local places. Partnerships were found to be an essential part of integrated sustainability programmes which extended into communities and places beyond the schools. The processes of learning involved pedagogies of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and inquiry learning that enabled children to lead the 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