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连日来,山西河津住建局局长薛新民因年龄造假等问题被免职,成为媒体焦点,再一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干部档案造假这一官场丑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监督的不断加强,弹簧年龄、虚假学历、注水履历、不实身份等干部造假问题屡见报道,"三陪女"宣传部长、"舞女"法官、司机局长、死刑犯开发区主任、逃亡嫌犯党校副校长等造假干部纷纷落马获刑,而政坛"神童"神女"一经公示则举报不断,揠苗助长见光就死,不仅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也让业内外人士对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呼声如雷。  相似文献   

2.
韩冬云 《兰台世界》2016,(18):65-67
近年来,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十分严重,已经扰乱了正常的选人用人机制,影响到干部成长、评价、任用等一系列工作。本文通过媒体曝光的干部档案造假案例,分析了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干部人事档案打假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生命,是人事档案能否正确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伪造和篡改干部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升官骗官,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本文从分析干部档案造假的危害及滋生土壤着手,提出了干部档案造假的惩防必须从干部诚信教育、严格把关档案审核、普及干部档案信息化及执行责任制抓起。  相似文献   

4.
一、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形式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渗透各阶层的各方面,造假的手段隐蔽高超,造假的渠道五花八门,造假的形式多种多样。参与人员从学生、老师到户籍民警、公务人员等均在造假之列;造假材料从姓名、学历、参加工作时间到出生年月均可重新改动。导致假学生、假干部、假职称、假学历层出不穷,造成有些人的档案“姓名前后不一样”,“参加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年龄越变越小”,“学历越填越高”等等,使档案在内容和时间上前后矛盾、面目全非,让人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5.
从档案管理人员的视角,由公众疑问问题引题,回答了为什么会存在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哪些人在动干部档案?指出了干部及干部档案管理方面所暴露四个方面问题:干部档案管理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制度设计有漏洞,管理执行环节有漏洞,干部使用过程中过分重视干部档案的信息价值而忽视前期考察。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对干部档案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二是加强纸质档案形成、传递、使用过程的管理;三是规范干部人事档案使用程序;四是加快推行干部档案数字化;五是抓紧修订《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或制定细则;六是建立健全纠错机制;七是健全公示与调查机制;八是处罚与监督并举;九是逐步剥离附着在干部档案上的利益,让官帽子的吸引力降下来。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人民网刊载了《揭开干部档案造假背后的猫腻》,文章说江西省原鹰潭团市委书记徐楷,涉嫌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违规任用等问题,被撤销江西省政协委员职务。徐楷用的什么办法,使其出生年龄由1978年变为1981年的呢?通过入团志愿书将虚假年龄"合法化",入团志愿书一般都是档案中最早的记录,也是干部年龄认定的基准点,看来他很早就有篡改年龄的愿望。利用档案造假,徐楷获得2008年安徽合肥面向全国公选团市委书记的参选资格,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造假问题频出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新媒体造假多发的原因,包括新媒体自身存在乱象、有人借助新媒体故意造假、网络国际化让造假有了更大的空间、过度追求新闻时效等,提出了新媒体编辑应对网络造假的策略,以期对网络环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4,26(3):258-261
从作者亲历的学术造假论文一事出发,分析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造假过程中大有可为。结合编辑流程的几个阶段,期刊编辑防范造假论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与教育,发现与控制,认定与处罚,建档与利用。认为防范学术造假不应仅仅是科技期刊编辑的事,而应是政府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评价环境、期刊编辑与图书出版等多个系统与部门通力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影像传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摄影造假一直屡见不鲜,目前已有很多学界和业界人士就摄影造假的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解读。本文主要从摄影造假的判定、摄影造假的类型和摄影造假的原因三方面入手进行文献综述,以期对摄影造假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对摄影造假的研究能够更深刻有力。  相似文献   

10.
从提高“造假成本”入手遏制虚假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锋 《今传媒》2006,(4X):39-40
目前,全国新闻界都在大张旗鼓地围剿虚假新闻,但假新闻还是层出不穷。在形形色色的虚假新闻中,有些是因为客观因素或作的作风、水平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完全是作凭空杜撰、人为制造的。他们之所以公然造假,无非都是利益驱动,名利使然。因此,加大对新闻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他们的“造假成本”,不失为一种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虚假新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全国新闻界都在大张旗鼓地围剿虚假新闻,但假新闻还是层出不穷。在形形色色的虚假新闻中,有些是因为客观因素或作者的作风、水平等原因造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完全是作者凭空杜撰、人为制造的。他们之所以公然造假,无非都是利益驱动,名利使然。因此,加大对新闻造假者的惩罚力度,提高他们的“造假成本”,不失为一种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虚假新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人事档案造假现象屡禁不止,职场官员身份造假、履历造假、学历造假事件不断发生,原因不仅在于职位升迁带来的利益诱惑,而且还在于执法部门的"温情"处理,客观上的放纵,使得造假官员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13.
人事档案造假行为背后往往有着非常深刻的经济动因.本文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思想,从直接成本与惩罚成本两个角度探析人事档案造假成本,并从人事档案功用的角度着重分析人事档案造假收益,进行成本与收益的衡量与比较,分析影响其成本与收益的关键因素,并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一提二降三调整"的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彭芳  金建华  董燕萍 《编辑学报》2018,30(3):240-243
同行评议是确保学术成果在评价中具有公正性和有效性的一项制度.近几年,频繁出现的同行评议造假行为使研究人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科研诚信受到质疑.然而,同行评议造假涉及多个环节,本文将从评审专家、编辑、作者以及审稿制度等方面出发,分析同行评议存在的问题及可行的防范措施,以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8,30(6):617-620
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一即发现问题。期刊编辑可以在EXCEL中验证统计学结果,以发现统计数据造假;可以利用统计检验量分布值与P值对应规律以及区间值与P值对应规律,发现数据造假。这些方法为防范学术不端体系增加了利器,期待有更多学者发掘相关规律与分享成果。如欲发现论文的数据造假,期刊编辑首先须提高数据审查意识,其次应提升统计学素养与能力。发现数据造假,还必须要求来稿提供统计检验量值与精确P值。在论文评议流程中,建议增设数据与统计学审查流程,以加强对数据的把关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形势下干部人事工作和经济建设需要,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洪泽县不断规范干部档案管理,并使干部档案工作做到“二无三不五到位”。“二无”,即档案中无假学历、无假年龄。针对假学历问题,该县利用近半年时间对干部档案中的原有学历进行了认真的核查甄别,共清理出假学历和“掺水”学历102份;对于干部新取得的学历,在通过电话、网上查询等手段核实无误后,再归入干部档案;针对少数干部年龄填写混乱,有意制造假年龄问题,该县根据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有关规定,对造假的年龄多渠道地进行核实后,由组织部门统一出具“年龄认定通…  相似文献   

17.
干部档案是组织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干部的必要手段,是干部任免、人员调动的重要参考凭证。本文主要介绍干部档案的清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干部档案的造假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干部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及如何杜绝或减少干部档案造假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年干部档案造假案的频发,表面看是在法规健全的情况下,执行环节本身出现了问题,事实上还与执法环境密切相关。文章从信仰、制度、公众和职业操守等环境要素为切入点,论述各要素对干部档案造假和档案执法带来的深刻影响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个人经历的记录,是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地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审查干部“三龄一历”工作中,我感到目前干部人事档案在使用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1.档案材料中虚假成分较多。真实性是干部人事档案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档案材料中不实的问题十分突出,造假现象较为严重.正像有句顺口溜说的“: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文凭越填越高”,年龄问题最为突出。有的人在各个时期填写的表格里,年龄都不一…  相似文献   

20.
杨美琴 《编辑学报》2018,30(5):503-505
通过分享笔者工作中遇到的6篇论文的审稿经验,分析学术造假论文产生的可能原因,提出医学编辑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同时给审稿编辑以新的启示:利用但不依赖相似度检测软件;警惕书写规范但存在某些破绽的论文;发现造假论文及时与作者合理沟通,以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