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人成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比一般公民更多的责任,包括忧国忧民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依据,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提出自己的思考: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良好,需要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缺失,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客观现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主张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又是大学生融入社会并顺利实现社会化转变的通行证.本文探讨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渠道中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5.
公民责任感教育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淡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审视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的现实,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教育内容意识形态化、教育方法简单化和教育主体外在化等问题.只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水平、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是构成责任感的四要素,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包括对他人、群体、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也包括自我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以及关于责任与自由的哲学理论,是理解和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基础.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及其构成的研究,注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养成引导,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弱化趋势,存在社会责任感意识淡薄、个人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形成“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即营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社会氛围、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教育功能、高度重视家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认知性,形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系统性和“里应外合”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网络语言的流行,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带来影响,为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基于此,需客观分析网络语言,深入了解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主动抢占网络阵地,推动承载社会责任感的网络语言,用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端正大学生网络语言行为,为有效应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加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缺乏系统性、有效性、时代性、多样性等问题,指出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应坚持的原则和内容.以此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毛陈冰千里献血救助贵州孕妇的事迹引起了大众和传媒的广泛关注.毛陈冰树立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女大学生形象.但当代女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她们思想活跃,易于接收新事物,但社会责任感却处于逐渐弱化的态势.本文由毛陈冰事件引发了对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并积极寻求培养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络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思政工作向"主体—主体"结构转型,弱化大学生交往行为中的功利思想;但同时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交际障碍、网络成瘾以及信息封闭等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到积极深入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中培养意见领袖,掌握社交网络话语权,从而主导社交网络中的大学生交往行为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倾向,大学社会实践则是高校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促使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了解民情,激发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大学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丰富学生的责任情感、锻炼学生的责任意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质。新时期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产生着正负面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精心教育、科学培养和陶冶训练才能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凝聚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责任意识是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的重要表现。当前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中,存在着非个体责任意识淡薄、个体责任意识向实践转化乏力、责任意识的功利化等现实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大学生责任教育应遵循主体性、层次性、渗透性及人文性原则,并在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理想教育、生活实践、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合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然而,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对此,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加强社会实践,拓展社会责任感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教学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是高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阵地。古代汉语教材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作为任课教师,应结合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教育是21世纪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观念和新趋向。通过探究,揭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般特征,明确其层次结构,找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规律,这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感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本应是社会责任的主要维护者,却出现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象。鉴于此,高校思政工作者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剖析,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以每个人出色地完成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起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一是承担着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责任,二是承担着推动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要求,如果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树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全面性和动态性;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改善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