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的周边以老旧小区为多,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这些孩子的家长素质、居住环境、生活条件都较为低下,这些家长多数拥有对孩子美好的教育愿望,却不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作为一所小班化教育学校,我们努力让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感受教育的幸福。校园环境是小班化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外显内隐"的方式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们构建了十个教育生态小环境。1.  相似文献   

2.
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使命与时代诉求。与环境教育不同,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致力于使受教育者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益于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且具有变革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雄心抱负与精神气质。在教育内容上,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生态认知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等五个方面。为了使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顺利推进,我们亟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立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在能够成人的同时.也能够成才。这一愿望是美好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也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出生的。既然我们将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欠了这个孩子一些东西。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也有"生态环境",也讲究"生态平衡",同样也需要"生态保护"。教育生态遭受破坏所带来的影响比自然生态的破坏更不可估量。用生态学的思维逻辑、分析方法、价值抉择来观察、分析、思考生态教育与教育生态这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来探索教育综合改革、立德树人实践,推动思想再启蒙、哲学再回归、实践再创新,实施生态教育,纯净教育生态。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在生态理念、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课堂、生态德育、生态评价方面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学校做出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用生态的观念反观我们的教育,尊重人的生态性应该是生态教育的特征,教育要培养孩子关心自然、进而关心社会、关心自身成长。以生态教育为发端,以构建生态文明、生态科学、生态文化为体系,培养公民素养是宗旨,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实现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生态教育发展,这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是一种符合新生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着眼于孩子心灵与人格健康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我们呼唤“生态教育”,作为教育者更应致力于推动教育“生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时代在发展,新生的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包括我们面对的儿童也较之以前截然不同了。纵观这些满口流行歌曲、不时蹦出网络用语,穿着亮丽、时尚的孩子,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的个性更张扬、自我;为人更随性、无畏。相对来说,教育起来也更是对不了症,下不了药,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那么,究竟该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习性,有的放矢地浇灌好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朵"呢?记得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由此可见,家校联系、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加强  相似文献   

8.
既然被推到了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管理孩子、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责任。既然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单纯善良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就应更直接、更活泼、更纯粹。可是,教师在繁杂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激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更应该注意评价方法多样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这是让学生走进生态课堂,走进数学知识的催化剂,如果运用得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数学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在我们倡导生态课堂的理念下,更应该关注课堂评价,让每个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价值和幸福,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走进孩子的内心,才会激发他们全省的热能,让我们一起在教育评价的智慧里感受孩子们的成长吧。  相似文献   

11.
听见童声     
现代生活方式破坏了童年生态,孩子们生活在大人的世界,加之学校教育进入了应试时代,分数、升学等占满了孩子的时间。"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孩子的前途",一群大人牵养着一个孩子,看管着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应该重建童年生态,倾听天籁童声,让我们的校园处处有童年的歌声、书声和笑声……一、靠近孩子才能听见童声对于儿童而言身体距离决定精神距离,而对于成人而言精神距离决定身体距离。这是因为儿童的动物性要远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生态伦理教育倍受人们重视,但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贴近三农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教育效果更是欠佳。对象的特殊性、内容的通俗性和方法的实践性是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突出特点,培养"理性生态农民"和建设农村生态伦理文化是其最终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些特点和目标才能真正提高目前农民生态伦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当别的孩子饭来张口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却走进农场、走进大自然,和蔬菜瓜果交朋友;当别的孩子被逼着进行拼写读算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却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当别的孩子还没有环保意识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带走每一片垃圾。15年来,长沙县六艺天骄幼儿园坚持"绿色教育",坚持"去小学化"探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幼儿园发展成为省示范性幼儿园,并被授予国家绿色幼儿园和国际生态学校称号。园长沈娉婷说,绿色不仅是生命的象征,是现代  相似文献   

14.
和朋友一起时,不止一次地谈过一个话题:"现在的孩子远没有我们做学生时轻松、快乐。"那时的我们,没有没完没了的作业,也没有这样那样的补习班。虽然校舍简陋,连用的课桌都是用砖头垒砌的:整个学校除去校长,其余都是民办教师,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这些孩子的童年快乐和人生发展。这首先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小学老师,归功于那些学识虽不渊博,却能为教育默默坚守一生的民办教师。教我们小学五年级的余老师  相似文献   

15.
女儿妍妍入小学两个月了。澳洲悉尼的小学教育,确切地说应该是学前班教育并没有教材,但在教学内容和次序上也有自己章法,我们这些没有接触过西方教育的家长感觉很有新意。孩子读书,费心的其实是家长。在孩子开始从学校挑选喜欢的图书带回家阅读的时候,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阅读指导的家长会,目的是让所有的家长都重视起来。家长会的内容和孩子拿回家阅读指导手册上讲的一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启智生态课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罗婧 《文教资料》2008,13(2):104-10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智障者生态课程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课程中智障者同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女儿妍妍入小学两个月了。澳洲悉尼的小学教育,确切地说应该是学前班教育并没有教材,但在教学内容和次序上也有自己章法,我们这些没有接触过西方教育的家长感觉很有新意。孩子读书,费心的其实是家长。在孩子开始从学校挑选喜欢的图书带回家阅读的时候,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次阅读指导的家长会,目的是让所有的家长都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18.
后疫情时代,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教育系统外部环境变化给学校公民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学校公民教育面临着共识撕裂、重心偏移等挑战;与此同时,学校公民教育还存在关怀能力缺失、生态意识遗失以及公共精神失真等时代之困.针对此困境,学校公民教育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全球变暖与破坏环境类犯罪问题的凸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显得迫在眉睫。欧洲生态学校是生态教育的典型代表,其理论背景、政策与机制设置、教学实践创新等值得深入解读。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欧洲生态学校总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对2800名生态学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访谈与调查问卷结果,梳理了欧洲生态学校紧密围绕学生的教学政策、"三位一体"的机制、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通过对欧洲生态学校的解读,以期加强国内学界对国际前沿生态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孟娟 《学周刊C版》2014,(11):140-141
时代在发展,新生的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包括我们面对的儿童也较之以前截然不同了.纵观这些满口流行歌曲、不时蹦出网络用语,穿着亮丽、时尚的孩子,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的个性更张扬、自我;为人更随性、无畏.相对来说,教育起来也更是对不了症,下不了药,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那么,究竟该如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习性,有的放矢地浇灌好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朵”呢?记得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由此可见,家校联系、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哺育好我们圃中的新苗,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