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卫拉特蒙古民间文学文献,结合实地田野调查资料,从歌词的结构和韵律两方面,对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格律特征加以梳理.在分析和认识歌词本身构造形式的同时,反映了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歌词与曲调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4.
土族情歌与少年(花儿)是土族野曲中的主要曲目和组成部分,从歌词的结构上看,情歌的歌词和少年的歌词属两种不同格律的歌词形式,情歌是纯粹的土族语歌曲,而少年是用汉语叙唱的歌种.在音乐风格诸如旋法、调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和现代少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表现手法上的下滑音行腔以及华彩型节奏与长音连在一起的运用现象,都是少年曲调中普遍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从歌词及旋律特征上对土族情歌与少年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怎么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歌词作者呢?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6.
梁守涛同志著《英诗格律浅说》(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是专研究英诗格律的书,就英诗的节奏、押韵、形式、排偶与叠句等方面各立一章论述。最后还举出一些名诗为例,对其内容加以讲解,对其格律一一分析,并附有译文,便于对照。在全书的论述中,也对英诗的演变发展,各体裁的特点等作了些简要的介绍,并处处引用我国古今诗歌作为比较欣赏,相互启发。这本书有不少优点与特色,对学习英诗者有一定的帮助。本书以研究英诗格律为主,应对格律问题阐述得确切、完善。但读过之后,令人感到某些地方解说片面,自相矛盾,甚至有错误。现专就押韵方面提出几点来讨论。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格律束缚思想。然而,恰恰是中国诗歌格律最成热、也最严格的唐宋时代,我国的诗歌最繁盛,诗歌表达的思想也最广阔,最丰富,从诗歌发展的轨迹来看,不是格律太严束缚死了诗歌,倒是韵律太宽并不利于诗歌发展,内容的开阔与丰富多彩、独特的韵律,凝炼而通俗的语言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基本特质。最近十余年,文人诗歌尤其是现代群落诗歌内容狭隘、贫乏,公然放弃作为诗歌文体最本质特征的韵律,语言粗糙、晦涩,导致新诗处境尴尬;理想的失落、修养的缺乏与思想的混乱是其基本原因。诗作者具备开阔的胸怀和超越人类纷扰与痛苦的远见卓越识,积极融入时代之中,关注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积极探寻新诗的韵律及现代白话的独特魅力,是新诗兴盛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时代赋予新诗作者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青海“花儿”的自身格局以及歌词格律和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诗歌的语言极富有音乐性,主要是由于它的节奏。一首好诗是音韵美和节律美的结合。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节奏,如汉语古诗强调平仄互协,英语诗歌也有其特有的格律方式。 从“英诗之父”——乔叟(1350—1400)时代起到自由诗的出现,格律诗走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传世之作,给人类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文化遗产。因此,诵读英诗时,了解一点英诗格律是很有必要的。 英诗格律主要由节奏(rhythm)和押韵(rhyme)两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10.
论吴宓的诗     
吴宓的诗歌创作选择的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道路,“新材料”即“一时一地之生活感想”,反映了他思想与情感的矛盾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旧格律”则为其诗歌的表现形式,虽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但因才力所限与炼意炼字功夫的欠缺,颇多不足,吴宓诗歌的特征与研究价值,主要在于思想内容而非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的诗歌之旅,始于旧诗,更为新诗,归于新诗格律化。其《诗的格律》旨在匡正时弊,救治新诗,于新诗格律化有倡导之功,惟其言说属急就章,缺少学理的缜密。其后,中国新诗格律化继续探索前行,却是道阻且长,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在中国新诗格局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各有所长,将会长期共存。人们期待中的现代格律诗的几种主导体裁应该是:古典加民歌式的三顿体,突破古典和民歌的四顿体,以及歌词体。  相似文献   

12.
倒装在格律诗(词曲)创作中的作用大多是为了格律的需要,有的同时也是为了侧重,即使主要为了侧重,也须以不妨碍格律为前提,两者兼顾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欣赏格律诗(词曲)作品时,既不能一看到倒装就正过来理解,也要看到倒装在格律上的特殊作用,不能混同于无格律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朱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诗人,其命运多舛,英年早逝.他的诗除少部分对人生略有哀嗟以外,大量的还是充满着人生的温情的,随着阅历的加深,关心现实的成分也增多了.朱湘的贡献主要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上,注重于新诗格律的创造与音韵的调谐,为新诗创作在如何继承我国古典诗词方面闯开了一条别开生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追求至纯至美的诗人。本文从真纯美和格律美两大特征谈论徐志摩对诗美的追求,他诗艺的创格,为新诗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体现了新诗开始成熟地把目光转向诗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红遍大江南北的《卷珠帘》除了旋律之美外,那含蓄温婉、幽怨缠绵的歌词也令人激赏。本文拟从《卷珠帘》歌词鉴赏入手,探析这首极具中国风意蕴的歌词对中国古代闺怨诗风格的承传,解读闺怨诗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以白话和自由体为标志的汉语现代诗,同以格律为定制,在文学史上被以“近体诗”指称的中国古典诗歌,究竟有没有文学类型学上的同一性,即两者是不是具备同一种文体性能,这是解决新诗创作继承与借鉴问题的关键。如果现代,白话诗与古代格律诗果真在文学体性上一致,也就是两者作为一种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徐陵的骈文以形式之美登峰造极。其诗歌在形式上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徐陵诗格律接近完美,意境优美,风格规整雅致,并表现出与其创作相应的文学思想。徐陵诗在近体诗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发展到清末,已经熟透.艺术经验与技法积淀,都很丰厚.某些陈规因袭,也窒息或束缚了内容自由伸展的生机,形成了僵萎的桎桔.一些富有才华和创新精神的诗人,欲有所作为,需在固有形式的樊篱中寻求突破,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仿佛听到新的肌肉挣脱那重重蛹壳的铮铮之声.这种艰苦的创造,其难度或更甚于“五四”时彻底废除古典格律另创新诗体例的那种革命.唯有像龚自珍这样既拥有极高传统艺术修养,澜博的学术造诣,又富革新创造的思想胆识与过人才华的诗人,方能成就这种卓绝的事业.柳亚子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霍思曼作品中的音乐旋律、诗歌格律与情感抒发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其作品所以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