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叶耀光 《生活教育》2014,(24):11-13
在我省教育创强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寄宿制学校,虽然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却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把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作为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重要工作加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实际的路子,突破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困局。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很多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寄宿制学校较大的覆盖范围和集中的教育资源保证了学校的生源,也便捷了地方教育的统筹管理,并缓解了农村教育生源自然性衰减和社会性衰减带来的教育问题。但是,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由数量普及向质量提高、结构调整的转移,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们对寄宿制学校的态度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3.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教育衍生出来的特殊载体。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寄宿制小学,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班主任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群体,以习惯培养为着力点,提升小学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部分地区学校也已实行寄宿制管理,然而通过对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研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研与应对策略的研究,能够引起家庭、学校的高度关注,从而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这种国家倡导、政府行动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对优化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公平、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寄宿制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寄宿制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大、寄宿制学校运转经费紧张、学生家庭教育成本增加等经济问题,教师工作强度剧增、学生矛盾冲突增长、相关配套体制改革滞后等管理问题,以及学生环境适应不良、辍学问题反弹、安全问题凸显、课余生活贫乏等与学生发展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寄宿制学校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和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生活教师、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堪忧、学生心理健康亟待关注等问题。只有立足于甘肃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切实处理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问题,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这一办学方式更好的为农村教育这一大课题服务。  相似文献   

7.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和经济意义上。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儿童心理发展、学校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建设等维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需要的外部条件和政策支撑是国家专项经费的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相关的教育法规标准体系、科学的布局、教师交流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寄宿制学校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的优化、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难题,保证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但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进行管理,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管理好寄宿制学校,使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秀集体。一、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1.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原  相似文献   

9.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由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至2006年,全国共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办寄宿制学校成为我国政府解决农村地区教育分散、教育低效的重要手段。然而,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比,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研究则显得滞后与不足。从2000年至2009年,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的寄宿制学校研究的文章共有46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问题的揭  相似文献   

10.
如今的农村初级中学99%为寄宿制学校,在寄宿制农村初中学校中95%的学生为寄宿生。这些学生的吃住行都在学校,且人数又多,管理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管理工作,要在学校党政领导积极带领下,在班主任全力配合下,在全体教师主动参与下,树立“顾大局、讲奉献、立师德、淡名利”的正能量意识,才能管好学校,用好资源,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争议,主要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定位的摇摆不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阶段的困惑、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经济方面的争论等。在统筹城乡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策略应该注意以下维度:科学布局与合理计算教育经济效率;学校发展的教育首位价值取向;构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内部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社会机制的定位;应视寄宿制学校为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等。  相似文献   

12.
李红  管楠 《广西教育》2013,(16):26-28,40
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相当规模。寄宿制学校实际上成为了学生的第二个“家”。如何让寄宿生拥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成为当今寄宿制学校功能转换及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2012年,笔者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义务教育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工作调研,发现目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尤为突出。实行寄宿制后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机会更多,学生时时关注着教师,教师的言行就更显得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求教于方家。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由于农村寄宿式学校的学生远离亲人,作为班主任要体贴和关心学生,要善于接近学  相似文献   

14.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管理者应对学校的管理策略积极地思考,探索、实践和创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生活习惯,健全学生档案管理,进行个性化教育,探索出适合本校的管理模式,有效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考察寄宿制学校利弊需要分清两类问题,一类是由“寄宿制”自身性质所导致的问题;另一类是在特定背景与环境下引发的问题。从寄宿制学校自身来说.其有利有弊,不能从绝对意义上说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孰优孰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受教育者的上学成本增加、农村学校撤并缺乏程序公正、寄宿制学校软硬件建设较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谨慎撤并低年龄段小学,防止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对已经在运行的寄宿制学校,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投入、完善寄宿条件、加强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学生适应与寄宿的关系;二是寄宿制学校中的家庭与社会教育;三是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适应与发展。农村社会与教育发展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寄宿制学校在学生适应问题上的劣势,也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7.
陈立静 《湖北教育》2004,(20):22-23
举办寄宿制学校是适应农村教育工作新形势、提高农村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一项有效举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有条件的地方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现教育公平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由于地区经济、教育意识等差异,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在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均衡发展、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资金需要、加大寄宿生的经济补助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实施了相应的调整方法。为了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接受到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寄宿制的学校。寄宿制学校能为农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优秀师资和良好教学环境,有利于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但是由于学生长期与父母联系较少,在生活和学习上也有一些困扰,这会造成学生在精神上的缺失,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寄宿学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寄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文化氛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