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的答案统一化、标准化,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严重地被束缚,这样,创新教育从何谈起呢?我认为创新的关键应看老师怎样启发、引导学生。下面我就从多年来的词语教学中撷取两例,以飨读者。案例A师:谁能给“学”组三个词?生:学生、学校、学习。师:给学生打个小“√”。师:谁能给“学”组三个分量重的词?生:学者、学问、学业。师:给学生打个大“√”。师:谁能再给“学”组三个分量更重的词?生:学而不厌、博学众采、品学兼优。师:给学生打个最大的“√”。案例B师:谁能用“桌”组几个词?组得越多越好。生:讲桌、课…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再现:(苏教版第九册《艾滋病小斗士》) 师: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生1:"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语呢? 生2: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师:那请大家查字典,谁找到了告诉大家.(片刻后) 生3:老师,我找到了,就是"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吧,请大家将这个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  相似文献   

3.
在高唐县首届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上,我执教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金子》一课,获得了一等奖,在这堂课上,我勇于面对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这个“软肋”,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能力的训练,下面是几个课堂教学片断。片断一:师:彼得和其他淘金者找到金子了吗?生:没有。师:我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读了第一句话,通过两个词语就断定这些淘金者根本不会找到金子,你们知道我的根据是什么吗(?生读第一句话)生:听说。师:是啊,听说的事情准确吗?生(:齐)不准确。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说的事情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不是不准确,而是——生:不一定准确。…  相似文献   

4.
一、发挥汉语言“形象性”强的优势,利用汉字构成来形象地理解词语《卧薪尝胆》中“奴仆”一词的教学:师:吴王和越王原来是对仇敌,后来变成了主仆关系。你们见过奴仆吗?生:奴仆是给别人做事的。师:如果我给你做事就是奴仆?生:奴仆就是服侍别人的。师:他讲到服侍别人,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5.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当今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教师们一味地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在感悟的同时却忽视了语言的运用和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口语和习作词汇贫乏,语句不生动;或是乱用词语,词不达意: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更是无法辨别和正确运用.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词语教学如此低效呢?又如何走向实用高效呢?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分析的背景“提问”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互动式教学区别于灌输式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如今的课堂教学又从教师向学生提问转向学生向教师提问,这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大进步。但是不是只要学生提问题,就是先进的教学方式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呢?先请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断:《群鸟学艺》教学片断:师:我们已预习了课文,现在就把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生1“:唾沫”是什么意思?师:请坐。生2“:根基”是什么意思?师(还是):请坐。生3:群鸟为什么要到凤凰那儿学本领?师(纠正):学搭窝的本领。(接着又一句)请坐。生4…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从强调“四会”调整为“会读、会写”,要求了解字词在语文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这要求教师彻底摈弃师本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索,想学生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词语教学方案。笔者近段时间有机会聆听了几位名师高超的词语教学,对于生本位的词语教学深有感触。一、学生即教育资源生本位强调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最可贵的教育资源。词语教学,特别是字音、字形教学,是许多老师在公开课教学中极力回避的,原因就在于难以出彩。而虞大明老师《小镇的早晨》一课的词语教学设计,值…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识字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可是,在课堂教学中,识字教学往往只是作为指导阅读的突破口而出现,只为理解句意、段意服务。常见现象为:独立地进行词语解释,再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强调“四会”调整为“会读、会写” ,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乍一看 ,似乎给广大语文教师松了绑、减了负。然而深层思索 ,就新课标对于词语教学的要求 ,在教学观念上 ,在教学方法上 ,又何尝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呢?它要求教师彻彻底底地摈弃师本观 ,站在生本位上思索 ,想学生所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词语教学方案。笔者近段时间有机会聆听了几位名师高超的词语教学设…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着力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下笔者谈谈对苏教版《石榴》教学片断的体会。师:请大家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1:我喜欢“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这句话。因为“一天天”写出了石榴变化快。师:你能读好它吗?生1:能!(读)生2:我喜欢“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句话。因为“一半儿红,一半儿黄”、“青绿色”、“青中带红”这些词语,把石榴的…  相似文献   

11.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听了本校不少随堂课,并对词语教学案例进行了研究。现采撷几个词语教学的案例,供大家赏析。[案例1]教学指向:曲折蜿蜒词语来源:苏教版第六册《长城和运河》师:哪一句话最能说明你心目中的长城?生: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曲折蜿蜒。师:你知道什么叫“曲折蜿蜒”吗?(生摇头)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把手指放在长城上,从这头运行到另一头,全班同学都这样做一做。生:(用手指在长城上运行)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曲折蜿蜒了吗?生: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师:(指着第四组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描写调达的。生:都是描写一个人品质很  相似文献   

13.
一、链接生活,让词语在想象中丰满起来低年级学生不能以理性思维来理解词语,需要把解词与其熟悉的生活相联系,进行感性触摸,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自言自语"一词的教学片段:师:谁知道"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生: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师:你能把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给大家表演一下吗?(生表演读句子)师:知道这个同学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吗?生:因为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用不着大声说。师:那你们像他这样表演  相似文献   

14.
一、比较感悟:突出词语教学的准确性重点词语:紧急、焦急‘师:仔细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这节中带有“急”字的两个词语。生:“紧急”“焦急”。师: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呢?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再组个词?生:紧张、抓紧、赶紧……师:课文中什么事情很“紧急”,需要赶紧,抓紧?为什么这么“紧急”?生:因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想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白杨》时,摈弃了繁琐分析的套路,加强了学生读书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他读讲课文的一个片断: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形容白杨的一个词语找出来,看谁找得最准.(学生读书、思考)生:高大挺秀.师:对.“高大挺秀”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理解这个词语,就得认真读书.我请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中年级是词语学习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中对这一学段的词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质课展示,不禁被来自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北京等地的课深深折服。其中笔者感受最深的是词语教学的实实在在、生动而有效。现采撷几个教学片段与同仁共赏。片段一:教学“自言自语”和“酸掉牙”(教材选自《一人一半》——香港地方教材三年级上册)师:有没有人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生:自己对自己说话。师:谁来表演一下“自言自语”!生(表演):哎!真是的,今天又没有考得100分。师:你好样的,举个例子自己对自己说话!生(高兴地):今天回家不知道妈妈又给我做什么好吃的?师:“酸掉牙”这个词你又是怎么理解…  相似文献   

18.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20.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摆脱机械讲解、生硬灌输、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笔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一联系生活,让词语“活”起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教学片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了其他的词语,但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给大家开个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