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小莉 《大观周刊》2013,(9):204-204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环节是“听说读写”的核心部分,它是进行“把握语言技能、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言感受、进行语言创造”等训练的关键。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阅读与技能、积累、感受、创造在教学中渗透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完美。  相似文献   

2.
廖明花 《大观周刊》2011,(14):119-119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不仅要是每个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通过拼音扩大学生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要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努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要求阅读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3.
张贵林 《大观周刊》2011,(30):169-169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任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4.
王国斌 《大观周刊》2013,(3):107-107
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指导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学生阅读动机。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给语文教学插上翱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5.
蒋丛星 《大观周刊》2010,(46):64-64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的方法是:积累生活,领悟语感;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语感。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实践、重视语感分析,落实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军 《大观周刊》2012,(18):228-2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和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人的文化气质,也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因此,古代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呢?  相似文献   

9.
韩宪 《大观周刊》2012,(51):294-294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不再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侧重于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0.
赵爱敏 《大观周刊》2013,(7):162-162
朗读是学习语文最传统的方法。俗语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而且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丽君 《大观周刊》2011,(20):224-224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虽然语感会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而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快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本文就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刚 《大观周刊》2012,(50):242-242
语感是重要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教学中应从语感实践、语感分析和整体感知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3.
蔡加培 《大观周刊》2011,(24):45-45,47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完整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感情朗读、联系生活、品词析句、启迪想象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应能力。加强语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敏和准确的良好品格。语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下,以语文知识为先导,以语言实践为主线,以语感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并作出理性分析,提高语感层次。  相似文献   

15.
冯春红 《大观周刊》2011,(52):121-12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熏陶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但构成语文教学基本内容的.主要是阅读课与写作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应用就是指教会学生怎样用语言去表达形成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薛新伟 《大观周刊》2012,(6):210-210
语文学习就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关键,是基础,是语文学习的主线。读的能力提高了,听、说、写的能力略加训练就会相应的提高。古人云:“读书百变,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这充分说明诵读的重要性。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和方法。因此,多读、精背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那么,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李耿 《大观周刊》2012,(35):216-21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阅读篇数、篇幅增多加长.试题的设计更加侧重深层次的理解.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8.
程显英 《大观周刊》2012,(51):261-261,293
李珊林认为:“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正确理解力。亦表现为一种对语言存在的融会贯通,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最终形成语言的驾驭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9.
杨秀花 《大观周刊》2011,(41):123-123
1、指导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王秀娟 《大观周刊》2012,(39):253-253
语感教学是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言语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全方位、各层面的语感训练来实现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人文精神为目的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