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用字论     
假借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现象,正如清人胡秉虔所说:“文字之用,惟假借不穷,经典之中,亦假借最多。”假借分“本无其字”和“本有其字”两类,前者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后者造成了文字使用上的混乱,形成了古文阅读和教学上的困难。因此,对假借的研究一直受人重视。  相似文献   

2.
假借为六书之一,和前四书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相比较,似乎更多一些深奥的道理,历来为古文字研究者所重视。本文试就假借字的产生、作用和影响、分类等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古书中的用字情况非常复杂。在阅读中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等不同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就是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词。古字包含今字的意义,今字是为古字的某项意义而造的。关于假借字和通假字,段玉裁说:"大抵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说文解字.叙》注)。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只形体有所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一组  相似文献   

4.
假借是传统汉字学“六书”之一,学界一般把它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其中广义的假借也包括本有其字而不用通假,狭义的假借才是“六书”之一,但假借只是一种用字之法,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遏制汉字数量的增长,也不是为了增加某些汉字的使用范围,而只是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因而假借可以看作是中国式权变思维在语言文字领域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语文教师和学生是欢迎的,因为跟原课本相比较,新课本有许多优点。单就文言文的文字注释来说,也比原课本有了明显改进。如原课本把文言文中出现的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都用“同”来注释,虽然作为面向中学生教学的教本来说也无不可,但是给予学生的总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便于学生去区分这三类字,尤其是那些比较复杂的古今字和假借字。因为从文字训释的原则来说,异体字是用“同”来说明的,而古今字和假借字都不应该用“同”作说明。说明古今字,按照传统的说法,一般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相书是语言研究者较少注意的一类文献.其中的一些俗体字在其他类别的敦煌文献中也较为少见.弄清这些俗体字、假借字及避讳字,对敦煌写本相书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中出现的文字形体分歧现象,通常指的是繁简字、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繁简字就是一个宇的繁体和简体.这一类字经过汉字简化,已经把通用字范围以内的繁体字简化得差不多了.如“纔”与“才”,文言文中通用,现在选用“才”,淘汰了“纔”;又如“榖”与“谷”,文言文中也通用,现在用“谷”不用“榖”.凡是这样简化了的字,中学语文课本已经用简体字排印,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理解课文,所以这里不谈.这里要说的是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因为课文中把这三类字,没有分类逐字注出,有时不容易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有讨论分辨的必要.下面就对课文中出现的这三类字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以备研究教材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说文解字》篆释义与引《诗》书证义发现,《说文解字》篆释义与引《诗》书证义之间存在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种关系。《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单字,与引《诗》书证中的字义在绝大多书情况下是一致的,且着眼于字的本义,而引《诗》书证中的引申义与假借义只占少数。  相似文献   

9.
翻开古藉,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字形体虽一,但由于属兼类词,词性不同,含义也各异;还有些字,虽不属兼类,但由于词义的引申、假借、通假,加之随时代变迁而出现的词义演变等,从而产生多义现象,为人们阅读古书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因为对一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把握不准,而影响到对段义,乃至篇义的正确理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反复阅读体会原文之外,就要借助于工具书来解惑释疑。由陕西师范大学辞书编纂研究室刘学林和迟铎先生主编,刘天泽先生审校的《大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多义字词典》(以下简称《多义字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应这一需要而编的实用而又颇具特色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中,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难以逾越的经典之作,后世学者承其说者甚众,宋代的郑樵便是其一。郑氏于《通志?六书略》中详细阐发了他的文字学观点,对六书都有创见,其中对“假借”也是研究精深,见解独到,既有继承许慎假借学说之处,也有突破创新。郑樵对假借理解深刻,在假借分类上尽显其能,条分缕析、细密得当,虽有繁复之嫌,但无伤大雅。本文拟对郑樵的假借学说进行阐述,并论说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六书故》“因声以求义”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训诂学的重要理论——“因声以求义”,学术界一直认为是由清代学者提出来的。然而,学术发展的事实证明,最早提出并实践这一理论的,是宋元之际的学者戴侗,这集中反映在他的《六书故》中。戴侗“因声以求义”理论具体表现为声通声转说;假借说;联绵字说;谐声字说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春风  张涛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3):72-73,118
有关<尔雅>义训中借义的研究,前贤时修破假借、明本字,使千年疑窦涣然冰释,成绩斐然.在辨明本字基础上,从<尔雅>中字与词的对应情况入手,初步揭示借义内部复杂的关系类型,探讨<尔雅>训释借义的影响,以补往来研究之阙漏.  相似文献   

13.
代词、语气词的词义不象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具体、实在,无法用象形、指事、会意的办法直接造字去记录,除了少数的几个用形声的办法造字外,绝大多数是假借来的.在文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能做代词用的“字”,也往往能用作语气词,或者能用作副词、连词.是这些“字” 分别被假借为代词、语气同或副词、连词呢、还是这些既可用作代词的“字”与又可同时用作语气词、副词、连词的“字” 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呢,  相似文献   

14.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的训诂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揭示字际聚合关系,即假借通用关系、古今关系、正俗关系、繁省关系、正讹关系等,正确认识字的形、音、义;二是通过揭示语词组合关系,语境证义.江声运用这两方面的训诂方法,在尊承汉注、融贯汉注的同时,又能自申新义,特别注重辨析词义之细微差别,有所发明,成一家之言,达到精...  相似文献   

15.
殷商甲骨文时期没有“然”字出现。西周金文时期,“然”的本义为“燃烧”,后来通过假借和虚化的方法新增了代词和连词的用法。这两种用法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断完善和结合,并且在合用代词“然”的情况中,经过语言的演变,“然”的实词义逐渐消退、虚化,让原本独立的两个词凝固成了一个单一的词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把六书视为造字史和文字演进史是戴侗对六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声求义”是他就如何探求字义提出的独特见解;其对形声字产生的两个途径的分析,对假借、虚词的认识及用“文字树”来解释文字孳乳现象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诗三家义集疏》标点斠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在使用中发现王氏所征引的毛<传>、郑<笺>部分标点有不妥之处.这些标点错误归纳起来,有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因不明假借字而误断、因不明古今字而误断、因不明语法而误断,因不明名物而误断、因不明礼制而误断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古今字与同源字关系非常密切,前人对它们的理解和看法不一,弄清其间的真正关系很有必要。通过前人在这方面的论断及观点.论断其间存在的个别分歧问题;在古今字产生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古今字的产生有直接造词和间接造字之说:同时对它们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9.
—— AO篇 名例 句异体字.古今宇假借字正体异体古字今宇本字借字观巴黎油画 记其法为一大因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贝占圆③木兰 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伙冯婉贞婉贞独戚然日:“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葫粉乎?”戚④李恕雪夜人 蔡 州起,听于廷,闻翘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廷庭哺时,门坏。@哺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甚矣,汝之不惠。慧惠一盾朔东,一盾雍南。措盾河曲智皇亡以应。无亡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垄陇孙悟 空三打白骨精行者取了钵盂,纵起祥光,……须臾…  相似文献   

20.
分析古今字应该从古今字的性质、产生时间、形义关系及语音关系上综合考虑。同时在古汉语文字教学当中处理古今字问题,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按照古今字的特点去讲授。古今字的进一步研究仍需学者们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