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老山羊与狼的五次对话,讲了狼怎样欺骗羊,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经过,给人们以启示。本文故事情节紧凑,对话多,如何进行段的教学呢? 一、整体着眼识段 三年级段的训练,既要通过理解句意,掌握自然段的内容,认识自然段的构段形式,还应注意渗透意义段的概念,使学生认识若干自然段按内容联系组  相似文献   

2.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3.
画图背书     
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写景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我本来很怕背写景的课文,可是,自从我五年级下学期摸索出了“画图背书”法以后,就再也不怕背诵写景的课文了。那一次,学习完了《月光曲》后,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屋内的情景,第二个自然段是皮鞋匠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第三个自然段是贝多芬记下《月光曲》。其中第二个自然段最长,背起来也最吃力,该怎么背呢?开始时,我一句一句地…  相似文献   

4.
《古井》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虽短,却集境、情、理于一体,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初读感知教学时可设计几个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文中写了古井的哪些事?3.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通过检查初读情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常识性的文章是以知识性为主要特点,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教常识性文章时,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乏而无味,兴趣索然。前不久,听了《恐龙》一课,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常识性文章,只要上出了语文味,学生就会学得有滋有味。上出语文味[教学片段](阅读课文2 ̄5自然段,再看看插图,想想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和伙伴交流交流。)师:你读懂了什么?谁来向大家汇报?生:我知道了恐龙的种类很多。师: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生: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向…  相似文献   

6.
学生阅读《穷人》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老师提问: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之所以这样提问,而不问: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显然  相似文献   

7.
<正>苏教版二下《猴子种果树》讲了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也没有主见,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第二至第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第九自然段写猴子总是拔了种,种了拔,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而课文在语言叙述上,运用反复的方式,乌鸦与猴子之间的对话,和课文接下来喜鹊、杜鹃与猴子的对话,结构相同,语  相似文献   

8.
《乐羊子妻》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叙事简炼,语言流畅。文章条理清晰,蕴藏丰富,如果从“二”入手巧析课文,不无裨益。两大部分文章三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乐羊子之妻的身份。第二部分(2~3自然段):通过  相似文献   

9.
一篇完整的文章 ,是由若干个自然段构成的 ,一个自然段就是一篇文章的现象也有 ,但在浩如烟海的文章中 ,所占的比例很小 ,即使就是一个自然段 ,其内部层次之间 ,也有个过渡问题。既然一个个自然段构成了一篇文章 ,那么 ,把上段写完了以后 ,怎样来写下一段呢 ?上下两段或者上下两个层次、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于是文章的过渡问题就产生了。过渡的方法很多 ,而经常大量运用的约有这样几种。平行过渡。上下两段或几段内容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就需要用这种方法。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为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三个因素 ,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险记》时,讲读完课文之后。一位学生针对第19自然段阿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提出了一个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学生质疑:炉子淹了,火当然灭了,后面这句话是不是多余?  相似文献   

11.
谈“对话”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结果是沉默或是简单地对答了事,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呢?一、有效对话应以读为基础一位教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有以下的一段对话(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荷花怎么样?生:(脸无表情)荷花很美。师:你说得很对,还有谁来说呢?生:(声音很低)我觉得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种形态的荷花很漂亮。师:除了美和漂亮…  相似文献   

12.
问:在课文中,关于标点的书写形式我有两个疑问.一是《凡卡》第3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有上引号和下引号.第10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为什么只有上引号而没有下引号呢?二是每一组导读中提到课文都用了书名号,为什么课名之间不加顿号?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运用了不少对话。由于这些对话运用得巧妙、贴切,就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巧用对话的呢?鲁迅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作品中写人物对话,应该做到即使不描写人物的肖像,也应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作者所写的《故乡》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刚才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突出了一个词——“神奇”。(引)为什么要用突出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对话片段一】师:(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段话,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读了这段话,我觉得孔子非常不简单,他善于观察,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这么深奥的道理,真不愧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草船借箭》(第十二册)第七、八自然段有声有色地写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  相似文献   

17.
【案例】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课《诚实的孩子》时,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第③自然段姑妈和孩子的对话的:  相似文献   

18.
《将相和》(第十二册)第八、九自然段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两个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生: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  相似文献   

19.
《春蚕》一课的理解和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邓治安一、内容理解《春蚕》一课通过母亲为了给子女筹集学费而不辞劳苦地养蚕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真挚的爱和“我”怀念母亲、爱戴母亲的思想感情。文章共写了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养蚕季节怀念母亲;第二自然段讲母...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练习题     
三年级——自然段的训练 翻阅学过的五册、六册小语课本,需掌握四种自然段的读写方法。 1、读写因果式的自然段。复习小语五册《爱迪生》的第5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前三句话说的是什么,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他的多次实验、不懈努力与“他一生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