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试图通过设计“研讨与练习”,一方面呈现自己的编写课文的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课文和教师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因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对课文教学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也如此,绝大多数教师都会依据“研讨与练习”来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学的。  相似文献   

2.
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前面的课文是密不可分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种特殊练习,决定它具有一般练习所不具有的功能。这种练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阶梯性、综合性等特点,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暗示了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课后练习,了解编者意图,充分发挥课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关系到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文章基于笔者教学实际经验,选择部分教学实例,教师不妨结合教材"单元主旨"以确定单元文本教学内容;也可以参考课文后面"相关练习"以确定本课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课文的"辅助资料"确定本课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课文阅读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有时候是可以穿插"课堂智能练习"的。其目的在于对课文进行"助学助读"。这种智能练习一般用于语言学习,或积累,或辨析,或运用;这样的活动能够将学生诗意地带进课文之中,能够充分利用课文文本的训练价值,能够体现教师注重语言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沈建忠 《教师》2014,(22):22-22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均安排了"研讨与练习"。它明晰了教学目标,提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中"研讨与练习"的类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调查〉序言》、《〈呐喊〉自序》、《〈物种起源〉导言》三篇课文都是“序言”性质的文章,内容并不艰深难懂,课文后面练习较多,学生可以借助练习的指引和教师的辅导答疑来解决自学中的一般问题。教师的主要精力可用于启发诱导,组织学生求同辨异,必要时作画龙点睛式讲解,全部教学活动能够做到以学生的读写练习活动为中心。教学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目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一般包括语文练习.这些练习,多数是放在课文的后面,或标出“练习”、“思考和练习”字样,或仅仅列出题序和内容,而实际就是“练习”.这些练习,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些练习的处理是否得当,无疑地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及教学研究人员,对语文练习的问题,一直在进行交流、讨论和试验.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有“思考·练习”。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提示学习重点和教学目标,具有“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它是执教者领会编者意图的最佳门径,也是阅读教学中不折不扣的“指挥棒”。毫无疑问,这根“指挥棒”的指向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合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服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体现一篇课文在教材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思考·练习”的编写若有差池,势必误导教学方向,甚至使教学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审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笔者认为存在以…  相似文献   

9.
课后思考练习紧扣文本,是编者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所在,更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主要依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课后思考练习的处理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的完全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将思考练习抛之脑后;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为某课的教学目的争论不休,其实翻开后面的思考题,想一想就能确定。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应该成为确定教学目的和重点、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成为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掌握的线索。一般地说,“思考和练习”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方面的,一是语文知识的运用方面的。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这类思考练习题,往往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就能打开进入课文的门径。譬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它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倾向和意境?思考题一提示道:“作者对当时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后面安排了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练习。教学中,我效仿于永正老师激励学生反复读课文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和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们有很多好的方法,值得吸取。我通过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探寻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我把它叫做“倒过来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学一篇课文,并非由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到课文内容再到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的顺序进行;而恰恰相反,则是先看课后习题,再为着解决问题去学习课文,最后看课文前面的“提示”,进行验证,教学的次序正好“倒过来”。多年来,我采用此法,体会到很多好处,下面从两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3.
齐玉芳 《新疆教育》2012,(16):232-232
老师们都知道,不管是课文前面的“预习”还是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都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它们与课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属教学内容之列,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能忽略它们,更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用好“预习”及“思考、练习”,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感以及语文综合素质的载体呢?  相似文献   

14.
围绕“思考·练习”进行教学设计——《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建议□湖北省教研室萧惠珍课后“思考·练习”体现了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思考·练习”是编者针对本年段、本组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起着点明...  相似文献   

15.
《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里问道“课文的对话里提到‘基督徒的精神’,把犹太人说成‘异教徒’,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是:这“表现了作者的宗教的和种族的偏见。这是作者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这样来回答问题未免简单和武断了。作为高利贷者的夏洛克,体现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残暴贪婪,丧失“人性”,这一点自不待言。但作为一个犹太人——“异教徒”的夏洛克,他处处受到种族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非常重视,不少课文后面的练习中都提出了随堂练笔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编者意图,认识到课堂练笔对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依据课文类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练笔训练,以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提升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把编者的意图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阅读链接"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部分课文后面有所设置,是课文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现状,对课后"阅读链接"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应充分重视利用"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在课前利用"链接"酝酿情绪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课的板书设计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要注意体现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要注意体现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因而板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板画式。有的课文可用板画的方法体现出来。例如,我在教第四册《机械》(杠杆)这一课时,随着课文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研读教材,绝不能抛开课文后练习,而要把它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去悉心研读,把准编者意图,让它真正发挥实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有“思考·练习”。“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题侧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整体上作分析,它具有下面一些功能。一、提示课文重点、难点有些课文重点及难点较为隐蔽,“思考·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