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  相似文献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关键点就在于活动,如何在保证"语文味"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是当下语文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围绕七年级《戏曲大舞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就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样例引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求更好地凸显活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真实情境的创设是“真实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策略。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为例,从情境的主题素材、主体框架以及具体情境的设置方法等方面,探究真实情境的创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在字词训练、阅读朗诵、创设情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形式,既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第一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它是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升华与开拓,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的“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措施、方法等,不少老师认为,搞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就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吗?我们不是一直都在探索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积极倡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何为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积极倡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何为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  相似文献   

11.
刘侠 《语文学习》2020,(1):21-25
本次语文项目学习的学习者是上海市徐汇区一所公办初中初三学生,学习过程为期四周,由教研员设计实施教学,任课教师配合管理。本文介绍此次语文项目学习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并在实践基础上展开反思。一、确立学习主题和目标本次语文项目学习的内容是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篇目包括《沁园春·雪》等五首诗歌,教材设计了赏析、朗读、创作三个活动。  相似文献   

12.
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带头人。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文学解读学导论》《语文教育文化学》《语文阅读活动论》《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等学术著作20多部,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同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九五立项基金课题《文学解读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课题《语文教育文化学研究》、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研究》等近10项,曾获全国第一届教育理论图书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多项。兼任中国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多种学术团体职务。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一、创设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足够的思维空间,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维,养成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一位教师在教《草船借箭》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重在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讲求效率。下面仅以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8课《商鞅变法》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激活多向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双方辩论、具体体验等方式,努力探寻新课程、新理念、新情景下新的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孙宇 《成才之路》2020,(5):132-133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为语文主题阅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建构了新型教学方式与结构,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主题阅读的氛围更加和谐,空间更加开阔,方式更加多元,实效更加显著。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现谈几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一、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独立学语文的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精华章节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它首先要获得语文能力(以上五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