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等因素,给学生以美的熏陶。音乐欣赏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客体的深刻挖掘,通过音乐欣赏主体的组织与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熏陶,使气质获得升华。那么,欣赏音乐如何依据学生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正确而有效地  相似文献   

2.
宋网兰 《考试周刊》2014,(56):178-179
<正>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音乐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懂得欣赏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算不上完整的教育。"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是完成这一任务最有效的办法。一、情感体验的激发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素质教育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欣赏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音乐欣赏教育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它不但可以培养人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本文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音乐欣赏教育使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大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小学音乐欣赏课则应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欣赏活动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欣赏,达到审美教育目标。本文对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体验教育与音乐欣赏有效性融合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晓娟 《考试周刊》2014,(50):178-17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广泛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地达到用美的旋律净化学生心灵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又是艺术教育的具体体现。如何培育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提高其欣赏水平,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三种培育方式"、对学生欣赏水平的"三种提高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赵翠荣 《山东教育》2004,(19):103-103
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健康的音乐欣赏品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并促进对音乐的表现力。因此,要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克服轻视音乐欣赏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欣赏课的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情感。  相似文献   

10.
音乐以其是优美的旋律给人美的享受,以其艺术魅力拨动人的心弦.音乐,可表现世间上所有的美好事物,可以渲染人类的喜怒哀乐,音乐教学融合了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与思想教育.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应重视音乐教学,并利用音乐欣赏来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热情,使其步入艺术殿堂,感受艺术气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一、激发学生欣赏动机:打造愉悦氛围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若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师则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由音乐作品感受生活,熏陶情感,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1.
朱艳 《教育艺术》2006,(8):33-33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这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这五个方面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12.
丁春新 《广西教育》2013,(38):93-93,96
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3.
江平 《文教资料》2012,(4):100-101
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音乐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重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模仿、表现,力求在欣赏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情,使人们在音乐体验中获得精神与情感的共鸣和陶冶,从而在思想,修养上趋向完善和崇高。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感情教育应坚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要充分发挥乐欣赏教学发展和培育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重要渠道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再造活动。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88):167-168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一直是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旨在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将音乐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通过鉴赏音乐曲目,感受音乐的魅力,以达到与创作者情感方面的共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欣赏以及感受能力,教师教学期间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拓展音乐知识教学范围,以音乐的节奏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审美心理活动。通过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增强音乐联想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还能够全面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欣赏者有效地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想象创造音乐的教学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三者结合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才能深入,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欣赏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发展听觉、记忆力与想象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教育.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使学生逐步熟悉民族音乐语言,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既然如此,怎样才能欣赏好一首音乐作品呢?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对发展儿童音乐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作为儿童欣赏音乐的“引路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活动中,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20.
黄燕冰 《考试周刊》2014,(42):179-179
正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初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改变传统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在听中欣赏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