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能够寄主1000种细菌,并且能编码500万个基因,执行许多宿主生理和生存所需的功能。因此,它也被称为"我们遗忘的器官"。最近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宏基因组研究。特别是,它增加了我们关于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宿主互利的关系的知识。微生物的植入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尽管受到多种影响的刺激,即饮食、运动、旅行、疾病、内分泌治疗,健康成年人的微生物几乎是稳定的。这表明微生物在成年期维持健康状态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数量和种类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病理性失调,已经被证实与越来越多的肠道和肠外疾病有关。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功能知识的增加,它变得越来越有可能开发新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策略。最重要的是,治疗策略是基于微生物操纵。  相似文献   

2.
动物疾病袭人类2003年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人畜共患疾病频频突袭人类,影响之大令人始料不及。SARS、口蹄疫、疯牛病、猴天花与埃博拉病毒,这些“人畜共患疾病”通过各种途径频频突袭我们:2003年上半年在美国爆发的猴天花、兔热病、埃博拉病毒;2003年12月5日,韩国忠清北道的一座养鸡场发现禽流感后,当时就有61万只鸡和鸭子被屠宰。紧接着,关于禽流感传播的消息,就不断惊扰着全世界人们的神经。人类似乎正面临着微生物世界的巨大挑战。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特征——人畜共患,就是说它们既能感染动物,也能感染人类。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都说:人类才是最可怕的动物。这句话确实没错,纵观人类的历史,全都是为了满足欲望所带来的杀戮和战争。人类残杀动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地破坏大自然,将比我们低等的动物作为口腹之欲而享受……如此种种,我们真应该问一下自己:我们究竟有多可怕?美味和疾病美味和疾病,这两个词看似毫不相干。其实,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是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被认为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人类发展史上被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进化标志。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很多动物都能使用工具,并且有一些动物也能够有目地制造工具。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19)
海洋微生物是一种来自或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其正常生长离不开海水,可以在少营养等恶劣极端条件生存的一种微生物。除此之外,陆地的耐盐菌或广盐菌,称为兼性海洋微生物。海洋动物体内有着含量非常丰富的微小生物~([1])。在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目前已找到并提取出具有较高医学和生物学价值的活性化合物,在临床治疗,生物制药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应用。虽然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了比较多的实践应用,但是受于现有的实验室分离培养条件的限制,目前仅有极小一部分的微生物被分离利用,大部分微生物的功效生物活性化合物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对于开展找寻,探索新的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概括了通过使用微包埋法和I-tip技术从海洋动物中进行分离微生物的新方法,阐述了现有微包埋法和I-tip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在论文末尾提出了改进两者技术的个人浅薄看法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细菌把我们变成了人?玩笑开大了吧?这不是开玩笑。过去我们一提到细菌,往往就把它们跟坏蛋、害虫联系到一起。这也难怪,很多疾病都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但经过生物学家这1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人们现在终于知道,大多数微生物其实是人类的朋友,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不仅如此,微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6,(6):38-39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生志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微生物制剂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状况,能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  相似文献   

8.
有害动物或害虫的概念是以人为中心而制定的,比如,与人争抢作物的虫类,破坏耕地、偷吃家畜的动物等等,都被称有害。为了控制害虫、有害动物,人类想尽了各种办法,其基本原则之一是,既能杀灭或减少有害动物,又不能危及人的生命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于是遗传工程(也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便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对野兔免疫避孕野兔和野鼠(包括家鼠)是澳大利亚最为显著的有害动物,它们毁坏耕地,扒掉草皮,恶化生态。而老鼠则不仅造成澳大利亚人的疾病,而且吃掉他们的庄稼和食物。在每年澳大利亚害虫和有害动物造成的数亿美元的损失中,野兔和鼠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10,(7):10-10
<正>封面故事: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0.
消失的斑驴     
在南非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曾生活着一种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驴的奇异动物,这种动物最初被人发现时,曾被误以为是斑马的一种.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斑马,而是一种陌生的动物--斑驴!  相似文献   

11.
不能跑、不能飞且没有嘴巴的蘑菇怎么会吃肉呢?你别不信,蘑菇世界里确实有吃肉的,而且吃的是真肉!“微生物中的巨人”我们看到蘑菇被当作蔬菜卖,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是植物。其实蘑菇不是植物,它们没有叶绿体和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不是动物。  相似文献   

12.
斑驴     
郭燕 《知识窗》2007,(11):49-49
在南非从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曾生活着一种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驴的奇异动物,这种动物最初被人发现时,曾被误以为是斑马的一种。事实上,它们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斑马,而是一种陌生的动物——斑驴!  相似文献   

13.
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我们对人的基因、疾病的分子机理、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理解,包括对动物中的基因顺序的理解逐步加深.这些认识给我们现实生活真正带来了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制药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人鼠之争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为伴,有的终生忙碌为人造福,有的供人观赏,而居室中的老鼠则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据估计,老鼠的数量是人口的四倍,一只老鼠一年消耗粮食按5公斤计算,全世界每年被老鼠吃掉的粮食足能装满长度等于我国万里长城的一列火车。老鼠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我们对人的基因、疾病的分子机理、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理解,包括对动物中的基因顺序的理解逐步加深。这些认识给我们现实生活真正带来了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制药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悄无声息地分布在地球上一切场所的微生物正担任着物质循环的主角,它使我们的地球不会被生物的遗骸填满。现已知道1克土壤中栖息着1~10亿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未知的微生物。我们人类掌握的微生物只占  相似文献   

18.
刘宁宁 《百科知识》2012,(10):14-16
正人类的一些疾病是从动物传播到人的,也有一些疾病是人畜共患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的最典型的现代疾病莫过于艾滋病。对艾滋病病原体的调查发现,最初的艾滋病病毒(HIV)来源于灵长类动物。其中,HIV-1来自于非洲黑猩猩,而HIV-2来自于非洲黑白眉猴。但是,不只是动物可以把  相似文献   

19.
在十七世紀末叶,荷蘭人安东·雷文胡克用放大鏡观察人的牙垢,很驚奇地發現了細小的生物,这些小生物运动非常活潑,数目極多。雷文胡克曾就这件事寫道:“在整个联合王國內的居民也沒有像存在於我自己口腔内的小动物那样多。”这就是被人們第一次所發現的微生物,它們是肉眼看不見的極其微細的生物,它的大小要用千分之一毫米來測量,体重很輕,三十億醋酸酵母菌的总重量大約在一毫克左右。科学家們在年代最古老的地層中,也找到微生物的痕跡,这証明了早在原始植物出現以前,微生物就已經在地面上居留了。  相似文献   

20.
正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总是让人畏惧三分,如果肥胖也具有传染性,那岂不是给那些正在费劲心思想减肥的人浇了一大盆冷水?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我们的肠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而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肠道细菌失调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