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唐凤 《百科知识》2024,(3):34-36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革新了癌症治疗领域,CTLA-4、PD-1和PD-L1等分子在正常情况下帮助维持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反应。通过抑制这些分子,ICIs(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下同)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尽管ICIs在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临床上仍存在对ICIs反应性差异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在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肠道本身的健康,还可能远程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2.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人的身体内外生活的微生物的细胞数量有百万亿之多,编码的基因数量可达人的基因数目100倍,统称为人体微生物组(Human Microbiome)。特别是超过90%的共生微生物生活在人的消化道里,称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结构的失调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对肠道菌群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华民族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更是地球上人口最为众多、分布也最为广泛的民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海内外华族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成为民众健康的最大威胁。"国际华族微生物组研究计划"希望通过对海内外华人的肠道微生物组结构变化与健康关系的系统研究,深入理解在遗传背景相对稳定、而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快速变化时,菌群结构的改变在疾病谱的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助于深入揭示慢性病的发病新机制;同时,借助中医药和中国传统养生经验,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的医药、食品和保健品,并通过海外华人群体的使用,逐步在各国推广,有可能是中国传统医药产业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难得机会,更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的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0,(7):10-10
<正>封面故事: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4.
杨冬 《百科知识》2021,(16):22-23
我们的肠道中定居着大量细菌,它们被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往往和作为宿主的人体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宿主造成影响,比如,通过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影响宿主的肠道功能,甚至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但是,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我们的大脑吗?  相似文献   

5.
正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总是让人畏惧三分,如果肥胖也具有传染性,那岂不是给那些正在费劲心思想减肥的人浇了一大盆冷水?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我们的肠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而肠道微生物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肠道细菌失调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认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大鱼大肉一饱口福时很可能肠道已经不堪重负了。据美国"健康生活网"9月22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新研究发现,近20年来,肠癌发病率增加了17%。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肠道外科专家马克博士总结出了6个习惯教您护肠道。  相似文献   

7.
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目录人体是大约100万亿微生物细胞的宿主,其中大部分在肠道中,在那里它们对人的生理和营养都有深远影响,而且现在还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是人体内微生物与肠道构建的共生关系的生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肠内微生物菌群中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以及它们与肠道之间共同建立了微生态平衡。双歧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典型的生理性有益菌,双歧因子是一种微生态制剂,能有效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调节微生态优势平衡,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正>太空生活对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宇航员不仅要应付失重、辐射等外部问题,事实上,他们还要防肚子里的"虫子"——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作乱。他们有理由担心,在太空中呆的时间一长,这些微生物或许会背叛他们。众所周知,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单从数量而言,是人体细胞的10倍之多。其中很多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比如帮助消化食物,制造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监护免疫系统等等。当宇航员飞往太空时,它们当然也搭便车去太空"旅行"了。可是,这些微生物在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表现如何,这一点过去被科学家极大地忽视了。譬如,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寄生在肠道内的一种会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沙门氏杆菌,在太空中呆  相似文献   

10.
信息     
《科学》最新内容 细菌的感染机制 两项新研究为引发几种致命疾病的感 染机制带来了更深的了解。这个机制是一 个类似针头的结构,它将细菌引发疾病的 蛋白输送到宿主细胞中。这个结构被称为“注射体”,带有这个结构的细菌引发一系 列的疾病,包括鼠疫、志贺氏菌病、沙门 氏菌病、伤寒以及婴幼儿腹泻。志贺氏菌 病每年造成约100 万人的死亡,新的研究 解释了志贺氏菌在进攻时如何保护自己。 Nicholas West 和同事用了一个矛和盾的 比喻。这个细菌用它的注射体进攻宿主, 激起肠道内膜中大范围的炎性反应。为了 保护自身不受与发炎有关的抗…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0,(8):76-76
酸奶是使用有益人体健康的微生物在牛奶中发酵制成的。酸奶不仅保留了鲜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欲,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营养易被吸收。酸奶还有降低血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作用,特别是治腹泻很有效。同时,因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能产生许多乳酸,它可以降低肠道内的pH值,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减轻毒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害。综上所述,酸奶不但具备了牛奶中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容易被消化和吸收,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酸奶在国外被誉为长寿食品。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1>小环境(这里指肠道系统)中的生态问题;<2>小环境中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大宿主的关系;<3>分子生态问题,即宿主菌的一些化学分子与体内表现分子之间及其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述这些关系颇为复杂。微生态学是从微观层次研究生物体内部环境(主要指肠道系统)中的微生物及这些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发展这门科学不仅丰富了生命科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人类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物系统由多种多样的细菌构成,这些细菌对宿主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和衰老等有重要影响。胃肠道益生菌是一种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胃肠道功能的一类微生物。本实验应用动物实验方法对实验组小鼠饲喂含有绿色杆菌的日粮14天后,通过测量每日小鼠的增重变化以及盲肠内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研究绿色杆菌对小鼠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小鼠相比,在其他饲养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实验前后实验组小鼠体重增长较多,脂肪层厚度比对照组较厚;实验组小鼠肠道内肠球菌数目比对照组少。结果提示食物中补充绿色杆菌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调节宿主肠道中的菌群。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探讨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交互关系。运动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菌群的丰度,服用以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卷曲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为主的制剂,运动员运动持久力显著增强。适宜运动干预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善机体健康。以运动干预作为手段,肠道微生物作为靶点,有潜力成为预防或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青鸟 《科学生活》2014,(6):67-69
在我国,内分泌疾病已经越来越常见,垂体瘤、性早熟、甲亢甲减等各种名目繁多的疾病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在提倡健康养生的今天,中医治疗也越来越受重视。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又有怎样的方法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唐红医生怎么说。  相似文献   

16.
风湿免疫病是以人体自身反应性T、B细胞过度活化,大量产生自身抗体,并引发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脾虚湿阻是风湿免疫病常见中医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发挥功能的前提,而肠道菌群紊乱是脾虚湿阻的重要病理因素。此外,肠道菌群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研究方兴未艾,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宿主免疫达到影响风湿免疫病的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可能是构建脾虚湿阻与风湿免疫病两者关联的桥梁,是研究脾虚湿阻诱发风湿免疫病生物学机制的突破口。本文分别论述了肠道菌群、风湿免疫病和脾虚湿阻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就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海小皮 《金秋科苑》2013,(19):47-47
在我们大鱼大肉一饱口福时很可能肠道已经不堪重负了。据美国“健康生活网”9月22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新研究发现,近20年来,肠癌发病率增加了17%。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肠道外科专家马克博士总结出了6个习惯教您护肠道。  相似文献   

18.
粪菌移植(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当舌尖上的中国正滋滋有味地浸润人们的味觉时,那些被摄取的五颜六色的食物在肠道中发酵,被一群蜂拥而来的细菌所吞食,所分解,所享受。  相似文献   

19.
《科学》     
《科学中国人》2022,(23):11-11
微生物群的多样性《科学》封面:人体内许多相互关联的微生物群落的概念插图。《科学》杂志第6596期专刊报道了这些微生物种群之间的交流对发育、健康和疾病具有系统性影响。健康的人体是丰富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家园,它们主要都是在出生后早期获得的。大部分微生物在肠道中,但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存在于皮肤、口腔、鼻子、肺部和生殖道中。  相似文献   

20.
正早在2007年,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就提出以健康人群来描绘人体微生物的全景图,同时也提出了微生物在健康与疾病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的关键问题。2016年,美国正式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MI),重点关注人体健康、资源、环境和农业相关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组的功能,开发平台技术,提升公众对微生物组的认识。2019年,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iHMP)回答了微生物组与早产、炎症性肠病及驱糖尿病等的关系,阐明了微生物组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