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弱作用的真空极化效应,得出的真空极化压力公式能解释牛顿引力定律和广义相对论所能解释的引力现象,并预言引力具有速度效应、温度效应和屏蔽效应以及引力作用下能量不守恒。这些预言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众多实验结果的支持。从弱电统一理论估算的引力常数在数量级上与观察值相符。若此理论能为本文建议的考证实验所直接证实,则引力就自动地统一到U(1)×SU(2)×SU(3)模型中了,四种相互作用就简单地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将引力场和时空结构联系起来。它指出,质量的存在导致时空弯曲(图1)。广义相对论曾给出四个著名的预言:光线弯曲、引力红移、黑洞存在和引力波存在。引力波存在是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预言,对爱因斯坦引力波的探测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基础探索项目之一。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是由Hulse和Taylor首先得到的。1974年,他们  相似文献   

3.
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实验组宣布直接观测到由两颗恒星级黑洞在10多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一实验结果不仅是对100年前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波的一次直接验证,更为人类开启了探索宇宙的一个新窗口,也为深入研究超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量子引力理论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霞 《金秋科苑》2011,(22):45-48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表面看来,量子效应和活的有机体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前者通常只在纳米层面被观察到,出现在高真空(指压力在1×10^-3到1×10^-6毫米汞柱范围内的真空)、超低温和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而后者则安静地栖息于温暖、混乱、不受控制的宏观世界中。诸如“相干性”(在量子相干中,一个系统每个部分的波型保持一致)这样一个量子现象,  相似文献   

5.
科苑 《金秋科苑》2012,(8):48-48
早在194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曾经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高达100亿度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他甚至预言,这次爆炸至今仍残留着大约10K(K为宇宙绝对温度单位,3K相当于零下270摄氏度)的余热,成为微波背景辐射。伽莫夫预言的宇宙背景辐射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 Herb)主要有效成分为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皂甙的化学成分均为四环三萜达玛烷型结构,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是一种十分优良的功能性食品原料。本文研究了微波对绞股蓝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绞股蓝皂甙提取率在采用微波助提时比直接水提法有明显的提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W,辅助提取时间10min;水浴提取时间90min,水浴提取温度80℃,料液比1:30,溶液pH10。  相似文献   

7.
刘霞 《今日科苑》2011,(22):45-48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表面看来,量子效应和活的有机体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前者通常只在纳米层面被观察到,出现在高真空(指压力在1×10-3到1×10-6毫米汞柱范围内的真空)、超低温和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而后者则安静地栖息于温暖、混乱、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用溶胶-凝胶(sol-gel)方法在LaAlO3(100)衬底上制备La1-xCaxMn1.03O3(x=0.2,0.4)外延薄膜的方法和磁电阻效应。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是从类半导体行为向金属导电行为转变,对x=0.2样品,Tc最高达275K,Rm最大可达10^4%(B=1.5T)。  相似文献   

9.
工业民用建筑中,对少数单个体积大于或等于1米特厚结构(厚度大于1.5-2m)的砼结构成为大体积砼,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砼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的剧烈变化而导致砼发生裂缝,因此控制大体积砼浇注快体内水化热引起的温升,砼浇筑体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砼出现有害温度裂缝,含收缩裂缝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东波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305-305,302
工业民用建筑中,对少数单个体积大于或等于1米特厚结构(厚度大于1.5-2m)的砼结构成为大体积砼,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砼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的剧烈变化而导致砼发生裂缝,因此控制大体积砼浇注快体内水化热引起的温升,砼浇筑体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砼出现有害温度裂缝,含收缩裂缝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工业民用建筑中,对少数单个体积大于或等于1m特厚结构(厚度大于1.5—2m)的砼结构成为大体积砼,由于水泥的水化热引起砼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而产生剧烈变化并导致砼发生裂缝,因此控制大体积砼浇注块体内水化热引起的温升,砼浇筑体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砼出现有害温度裂缝,含收缩裂缝是施工技术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芳 《青海科技》2009,16(6):67-70
本文采用1948~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逐月地表温度(skt)资料和大气温度(air)场资料,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求出东亚地区地表温度年(季)区域平均和大气温度场季平均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与气温场的相关随高度变化,高度越高,相关越小;(2)地表温度年(季)区域平均值与各格点气温季平均的相关在0~20°N和40°~60°N较好;(3)地表温度年(季)区域平均值与各格点气温季平均的相关在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现代物理与以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为标志的经典物理之间的鸿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物理学史。涉及到众多的物理学大师及其代表的科学研究模式,甚至不同哲学流派也介入到了其吼1607年伽利略用的时空称为测量的时空,抛弃了超距作用和伽利略变换的牛顿力学称为广义化牛顿力学。本文从测量的时空中的广义化牛顿力学得到了跨越鸿沟的三个桥墩:1单向光速测量法、2用多普勒效应推导出洛伦兹变换、34多普勒效应推导出测不准原理。用三桥墩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主要原理。另外,分别从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导出的新引力公式中内含了现代物理的主要方程。作为桥梁的新引力公式架在三个桥墩上,它就从基于假设变成了基于牛顿力学的实验测量结果,从而现代物理就平穗地从经典物理产生了出来。新引力公式也提升为既包含现代物理又涵盖经典物理的自然力学方程,并得出了大量的推论和预言供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14.
苏加强 《金秋科苑》2012,(20):115-1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药样品马拉硫磷,样品用甲醇溶液提取测定。本研究方法为使用XDB—C18(150mm×4.6mm)的色谱分离柱,70%甲醇:30%水(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1/min,最佳波长为220nm的紫外检测器。研究结果表明,在10-100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检测限为10.5μg/L(S/N=3);相对标准偏差RSDS(n=5)1.10%,回收率为95.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0月24~25日出现的大雾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属发生在弱降水后的辐射型大雾;近地面层稳定适宜的风向风速和弱冷暖平流均有利于逆温层生成;能见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强烈的局地升温和冷暖平流均有利于大雾消散。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微波辅助法提取槐花米中芦丁的工艺,考察了微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芦丁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480W,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24min条件下,芦丁得率最高。微波辅助提取法与传统水提法相比,该方法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复方阿米洛利片中盐酸阿米洛利的含量,固定相为:安捷伦C18(4.6mm×250mm,Sum),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13.6g,加水80ml溶解后,加磷酸调节pH值至3.0,再加水至100m1)-甲醇~水(4:26: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nm;盐酸阿米洛利在20-3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酸阿米洛利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86%(n=6);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阿米洛利片中盐酸阿米洛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浇注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较高,需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水化热,避免由于水化热导致的温度裂缝出现。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内部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拉应力变化规律。此外,探讨了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施加管冷降温的效果。与工程测量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的分析可以准确的模拟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电子烟的关键部件-雾化室的工作性能研究较少。为了找出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关键,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模拟了电子烟雾化室的温度、相比例等参数与时间的关系:当时间t=30s时,雾化气体出口面面积加权温度达到了333.74K。减小电阻丝单位面积功率或者硅胶热传导系数,均可使得气体通道区域液相体积比减少。电阻丝功率为5.6×106W.m-2时,雾化气体出口面面积加权温度为329.54K,当硅胶热传导系数由0.35J.K-1.m-1减小到0.20J.K-1.m-1时,雾化气体出口面面积加权温度为333.70K。  相似文献   

20.
452个气象观测站的每时风观测数据用于研究中国中东部(东经100-122°北纬20-42.5°)上空地面风日循环。研究结果表明,表面风速和风向显示出巨大的日变化并具有显著的地表效应。在大多数气象站.地表风速早晨最小,中午达至0最大值。日变化相位季节变化很小,而日变化振幅却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