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体及其图形。 2.感知平面与曲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相似文献   

3.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苏教版第一册第26~27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 2.让学生体会平面与曲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以前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和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获得有关图形特征的深刻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据此,制订教学目标如下:回.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培养空间观念2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23.…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试用修订本 )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 )──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区别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知道它们都有六个面。   2.通过摸、看、想、说、拼、数、比等多种活动,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感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序观察,正确辨别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   难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观念。…  相似文献   

7.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至33页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具体概念的意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  相似文献   

8.
赵琨 《山东教育》2004,(28):46-46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是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编排的,即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的应用。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的兴趣。教学时可按这三个层次安排。(1)知识的引入。课前可要求每组学生都准备一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和摆弄这些实物学具,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这些学具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要求学生试着分分类。一般会出现三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四类;一种是分为三类,即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0~71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而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学生在巩固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另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所以教材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些物品,让学生通过说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观察物体"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四种立体图形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学具搭一个物体,起个名字,看看都用了哪些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在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材从生活着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接着,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  相似文献   

13.
<正>《认识图形(二)——平面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中的教学内容。它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起始教学内容。在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教材先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平面图形,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基础。学生在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5~27页。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10页。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让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与态度。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三、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纸盒各一个、剪刀…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其特征,区分异同,初步认识它们的直观图;(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空间想象等能力及空间观念,渗透对应。分类等数学思想;(3)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司观念。教学过程:由相互联系的五个环节组成。一、迁移复习教师用幻灯呈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提问:(1)灯片中有哪些平面图形?(2)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评析:复习…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没有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对这几种几何体的感性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燕舞 《湖南教育》2002,(19):49-50
教学内容: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24、第25页。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并能根据其特征判断各种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不规则形状等),每人一套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教学设想: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相似文献   

19.
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实验中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验证数学猜想、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会进行体积计算后安排的一次“探索规律”活动课,主要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实验中发现不同类型涂色正方体个数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理解数学规律与图形特征的内在关联,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认识图形(二)。是“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内容,包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根据这一教学要求,应按以下几点来把握“认识”的尺度。一、认识实物小学生入学前,已摆弄或接触过一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积木、玩具等物品,感知了一些几何形体的空间观念,会使用如“三角”、“方块”等表示几何形体的词语,但是这些空间观察是比较模糊、笼统的。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知,帮助他们将模糊而又笼统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