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学军 《教师》2010,(30):118-118
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成为我们的时代要求,教师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需要学会在尊重、理解、宽容和欣赏中对待孩子,也许奇迹就会发生。本文就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成为我们的时代要求,教师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需要学会在尊重、理解、宽容和欣赏中对待孩子,也许奇迹就会发生.本文就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下面我提出几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供大家参考。一是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应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指教师应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才能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相似文献   

4.
吴素姿 《考试周刊》2011,(47):213-213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能没有教书。作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四点认识:首先,教师应当好学生的榜样;其次,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再次,以宽容之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最后,用快乐去编织教育这一神圣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必须学会走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教师只要做到平等的爱每一位学生,才会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同时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让学生从"教我做、教我学"走向"我要做、我会学",教育过程就会轻松愉快,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学习、反思、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写作才不会显得空洞,乏味,学生才会快乐地写。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学得轻松,写得欢畅。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提起教师,大多数人往往会由衷地产生对教师职业的敬佩与尊重。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态度,即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是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充满希望,要做到"尊重与信任,有耐心和爱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尊重学生的方法,认为教师应处理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快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曾昭兰 《广西教育》2015,(5):109-110
人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学习的过程也会轻松很多。初中生的心理还处于半成熟状态,具有爱玩的天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天性,就能让学生有轻松快乐的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只有爱学,才会主动去学。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点燃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是沟通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如果老师始终端着一副高傲的架子,不能平易近人、与学生平等相处,就会人为地造成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学生就会对你产生敬畏心理,就会不自觉地对你敬而远之。常言道:爱屋及乌。恨屋也会及乌。学生对教师厌烦,对教师所授之课又怎能产生浓厚兴趣?所以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努力摒弃传统的、陈旧的师生关系,时时处处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教学工作中都努力做到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  相似文献   

11.
“双主体”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新教育观,“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要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协调互动,就能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育人效果。“爱”与”会”是“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主旋律。高扬这一主旋律就能创造出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鲜经验,就能买际促进教师生命体和学生生命体交互辉映,融合一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学生只有受到尊重与关爱才会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所述的尊重就是一种道德关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内驱力,需要从尊重与关爱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希望学生尊重自己,这是常理,无可厚非。然而,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尊师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的尊重,那是片面甚至错误的。应该说,学生尊重教师与教师尊重学生是一对等价关系,且后者对前者起着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看法。一、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尊重尊重,本质上是一种感情的沟通。既是沟通,需双方互相同时进行。当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的尊重时,必须把相应的尊重回施于学生,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而且伤害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还会伤害到教师自身。不妨试想:  相似文献   

14.
一、尊重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他们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愿的意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身应尽的职责。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尊重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他们的不同需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比如设立“值班班长负责制”,让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值班班长,负责全班的日常工作,给每个学生机会,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会明显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极大满足学生自我尊重的需要。二、为学生自我教育创设有利的文化氛围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科研…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关键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不仅是体现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实现育人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如果失去了对学生尊重、信任、关心和热爱这些条件,就往往不能被学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教育中,教育方法的创新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淡淡我对创新教育方法的几点认识。1.尊重学生。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爱护,不仅是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的关键,而且是教师自身价值体现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也就没有教师的价值体现,教师的价值只有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就会“倾心”于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2.用多元智能…  相似文献   

17.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育人本质。育人的本质依靠对学生的尊重来实现。教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规律性、差异性和主动性,回归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教师 ,要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 ,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尊重信任学生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 ,心灵上是相通的 ,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 ,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 ,学生就会逐渐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 ,从而产生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 ,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可以接近和信赖的大朋友 ,这样教师的要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容易被学生接受 ,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尊重学生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发掘他们…  相似文献   

19.
尊重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的一务原则,其表现形式是情感和行为。从行业来讲,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它受情感的支配和职业道德的约束。一个不热爱学生、不尊重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从另一个角度讲,尊重学生也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在教育活动中自觉地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坚持始终如一地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一天天成长,自然就会收到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20.
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爱育人,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尊重学生,和学生和睦相处,教师的爱心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