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49-150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作者用寓言的方式概括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异化,表达了一种生活现象的认识。作者通过这个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至于被"异化"的现实,以及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变形记》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卡夫卡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问以及对现代人的生存价值、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欧蕾 《现代语文》2010,(2):108-110
现代派作家卡夫卡在《变形记》中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甲壳虫的故事,采用寓言式风格,人变成甲虫这一荒诞不经的审美意象,表达出多层寓意,影射了当代社会人们所处的险恶的生活处境,从而显示了作家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理思考,也使作品具有寓言式审美意象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题材、语言、人物关系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与传统小说的区别,论证了《变形记》另类手法写作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佩列文的小说《昆虫的生活》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后现代作家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创作手法。一方面,二者都是采用异化的创作手法,将人变成昆虫,对生活进行变形,表现了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等。另一方面,佩列文又不同于卡夫卡,二者在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上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对此进行阐述,并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佩列文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7.
荒诞与真实、绝望与抗争、偶然与必然、可能与不可能,这些对立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作品的两重性。而在这些两重性之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从而形成了卡夫卡作品的悖谬特色。《变形记》更是以典型的悖谬特色,全面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8.
本主张以作家、本为本体,首先回到卡夫卡,回到《变形记》,并力图以作家的生活环境、心理历程为探究线索,去贴近和透视卡夫卡及其《变形记》,从而初步发现作品揭示人类共同心理弱点的暗喻主题。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描写了一个荒诞离奇故事,揭示了人的异化,人性的扭曲,反映了社会现实。一道门阻隔了两个世界,本文浅谈《变形记》中"门"内外的世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荒诞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的《变形记》(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是一篇关于现代人生存问题的寓言,它以独具一格的叙述方式与技巧来揭示人性的黑暗,展现人类某种常常被遗忘的存在状态。本文试图从“变形”切入,探寻小说内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中主人公的变形对其家人造成巨大痛苦的分析,及小说内在艺术特色的阐述,展示了作家对现代社会人的极端孤独与寂寞感的精辟描述,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抨击。  相似文献   

14.
欧洲文学史上的三部著名《变形记》,描述主人公凭附物形,经历人世悲欢离合.本文从主人公变形原因和变形后的经历两个角度,对奥维德、阿普列尤斯与卡夫卡三部《变形记》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西方社会神性的逐渐失落导致的人性异化.  相似文献   

15.
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很早就开始尝试写作,1907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审判》《城堡》,中短篇小说《变形记》《在流放地》《饥饿的艺术家》《猎人格拉胡斯》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寓言、格言和书信、日记。他对自己的写作不满意,曾要求好友布罗德在他死后将他的手稿全部销毁,所幸布罗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加以整理、发表,使其传诸后世。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很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  相似文献   

16.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描写人被"异化"的杰作。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变形记》是比较特殊的,其总体荒诞却细节真实。本文所谈及的是笔者对这种看似荒诞却处处显真实的推陈出新的写法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格里高尔·萨姆沙是《变形记》中由旅行推销员蜕变为一巨型甲虫的主人公,而卡夫卡则是《变形记》的作者,这只巨型甲虫的一手打造者,现代派作家。细读《变形记》,再探寻卡夫卡的生平事迹,会发现以上两个人物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阎连科先生曾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提到卡夫卡,并将《变形记》誉为"上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阎先生对卡夫卡,对于卡夫卡的作品十分熟悉并且对他的评价极高,他自己的作品也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影响。以阎连科的小说《日光流年》为例,分析了卡夫卡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介绍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费弗对于卡夫卡《变形记》的存在主义解读,给读者展示《变形记》是如何体现了存在主义孤独、死亡的主题的。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人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