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在对人与外界的关系上,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认为,人是一个小宇宙,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和天地自然大同小异.人的精神受之于天,人的形骸受之于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也有四时五脏九窍三百六十个关节.大自然山川流水,环环相扣;人体经络穴脉,息息相连.由此看,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古称为"天人相应”.根据"天人相应”的思想,人与自然相通,自然界天地万物的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活动.<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明了天地自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因此,"天人相应”不仅是古代哲学 的重要观点,也是一种科学的养生观.古往今来,许多传统养生家都在实践中进入这种天人相应、个体融入自然的奇特境界.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之道     
顺应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也就是说,人作为生存在浩瀚自然界的一分子,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即所谓天人台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黄帝内经》)。就是说人体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有着神奇而微妙的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多事之秋”,为保身体健康,要注意“天人相应”。秋天宜适当多睡。盛夏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出汗增多,饮食减少,睡眠不足,体内能量大量消耗,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和生理“债务”。秋凉以后,气温冷暖适中,机体各生理系统渐渐恢复常态,于是人体进入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这  相似文献   

4.
因时养生法 所谓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比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正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而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相似文献   

5.
论中医药与抗衰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天人相应”、“精、气、神”、“变老与免疫”、“中药的抗老作用”诸多方面进行了中医药与抗衰老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占清 《武当》2013,(10):49-50
人类是万物之灵,人体灵与肉的结合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奇妙杰作。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作用下,人体与外界自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复杂,灵活机动有效的适应能力。通过无数代前人仰观天象日月星辰之变化,俯察地理山河形势之走向,明了宇宙问万事万物发展的自然之规律。把天地人内外联系相结合,演绎出非常谨慎的天人相应,修道养生之法门。进行自身调控修整,以最接近自然的方法通过“修道成仙”而达“神明通灵”。并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生生不息,代代相续,以追求“成仙”的杳渺境界,“得道”的效果概念。适生存趋吉利,避凶害图圆满,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步实践之乐趣。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人体养生法.文中强调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它体现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之中,人必然要顺应这一变化才能达到"天人相应”.古代养生学家认为:在春夏二季宜注意调养人体生长之气,以使心肝的功能旺盛,而秋冬二季宜注意调养人体收藏之气,以使肺、肾两脏的精气充足,这样做是符合四时(季)阴阳变化这一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张志坚 《健身科学》2005,(12):14-15
古希腊医学泰斗希波克拉底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本能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让“病人的本能”真正成为“病人的医生”。这里所说的人体本能就是自然界最完善、最精密、最先进的人体自愈康复系统,这个系统使人类在没有医生的环境中延续到现在。本文还要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了中国养生体育的认知模式,即“人——天”相应的一体观察,“内——外”结合的辩证省悟,并形成以“阴阳”、“五行”、“气”为主体的理论体系。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象人一样是由阴阳(男女)二性交合的产物,并具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物质结构、性质、功能特征。人和自然界的生命活动都是由于“气”的运行和转化。人要生命长久,就必须保证人体中的“内气”与外界的“外气”不断运行和转换。从而产生了以“导引”、“气功”为主要特征的养生体育形式。中国养生体育的认知模式虽有其科学性,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随着历史的前进,它必将沿着“分析与综合”、“理性与直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道起源于中国。用太极图表现较为明确的哲学观念,是我们祖先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及人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万物生变的本源和法规,是中国文化的精义所在。老子在《道德篇》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养生者认为遵循这一基本法则,体现了阴阳和合,天人感应,合乎人体内外环境的自然规律,才是长生之道。  相似文献   

11.
论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提出了新的理论,即“人体的任何肢体和身体总重心能够主动发生各种位移运动的动力,只能是人体的相应肌肉在肢体的末端环节不固定和固定于地面与其它物体条件下发生收缩产生的力矩。人体走、跑、跳的动力只能或主要是支撑腿或起跳腿的相应肌肉在足固定于地面条件下发生收缩产生动力矩”。否定了“人体走、跑、跳的动力是蹬地或动支撑反作用力”的传统观念。在此发表,以期引起行家的争鸣。  相似文献   

12.
秋季养生重养阴。在阴气较盛的秋季,应重在保养人体阴精和滋补肺肾,顺应秋季之气养“收”养“藏”。因秋季寒凉,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阳气也随之收敛,潜伏于内,阴气居于外,形成阴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状态,如此时过分取暖,过食膏粱厚味,纵欲  相似文献   

13.
<正> 自然界的生物,是在亿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各种特殊的外形和机体的独特功能。各种生物都遵循着一定生活规律在运动。人类也是这样,人体这一生物工程系统是在许多个小“生物钟”严密组合下而形成的一个大“生物钟”,并严格地按其自身的规律在活动。要想维护人体生理机能健康正常地运行;使之发挥人体最大的潜在能力,那么就有必要清楚了解“生物钟”的原理并遵循其规律来办事。本文意在针对人体“生物钟”的理论。提出运动训练工程的新设计、新想法,以供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气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深厚的渊源与中医学血脉相通。我们祖先在长期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和形成的一种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抗老延年的健身方法。它的特点,是在“天人相应”观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修炼,来影响和转变人的生理和病理过  相似文献   

15.
四时养生法     
刘祥 《武当》2001,(2):49-49
一年中的季节变化,寒暑往来,雾露雨雪,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精神活动等发生改变。《素问&;#183;四气调神大论》早就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明确指出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均受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影响,保健养生必须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春天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应注意保健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历来重视时令养生。按照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相应观点,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顺应天地大自然的规律,才能顺利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从整体上来看,人体是一个内外平衡的有机整体,在身体活动中机体自身的各种平衡和稳定因素可因身体活动而产生各种不平衡的因素,从而使局部的或整体的平衡暂时被打破,并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怎样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身体活动中的“平衡与不平衡”,是关系到我们在体育实践中能否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关键。1 机体在自身矛盾运动中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人体的运动与世界上其他物质的运动一样,都能表现出自身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的存在及表现方式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与外界之…  相似文献   

19.
天人与凡人     
《围棋天地》2014,(24):17-17
吴清源是一个“注定以围棋为天职,在世间走过自己一生的人”,是一个“天人”,江崎诚致如是说。  相似文献   

20.
陈建国 《武当》2009,(3):29-29
内家拳由内炼精气神,至外练筋骨皮,是由内而外的练功方法。按道家天人感应的思想,内家拳乃是通过练功启动人体的小宇宙,和身外的大宇宙相融通,以激发人体潜能,达到吐浊纳新、固本培元、阴阳平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