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夷坚志》是宋人洪迈的一部重要的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到了宋代少年儿童的诸多社会问题,尤以宋代少年犯罪最为突出。分析研究宋代少年犯罪的一些类型及其原因,对更有效地保护少年、惩治少年犯罪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街头少年的社会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参与观察、定性访谈等方法搜集资料,研究了初中生街头少年在学校场域和街头场域的社会互动,并从初中生街头少年的主体性视角出发,运用协商理论解释框架,发现了其角色转变的内在逻辑,即追求自我实现、自由和保护.本研究补充了以往初中生街头少年研究中缺乏主体性视角的空白,注重初中生街头少年群体对自身社会互动的主体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过去对非行少年的处遇强调"教罚并重、宽严并济",1997年的大幅修法动作,显现出台湾地区少年司法理念从"惩罚"到"保护"的转变。司法制度需要司法理念来指引,选择怎样的司法理念,取决于人们看待少年的态度。充分尊重其主体性、未来性,集结各种社会资源,将非行少年从社会边缘拉回,使其尽早复归社会,而不是将其排斥于社会边缘,让其从非行少年逐步变成成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有的以一元化刑罚体系为核心的少年司法制度中,刑事责任年龄为司法干预的唯一标准。近年频发的低龄少年的恶性犯罪案件,暴露出我国司法在应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犯罪问题上的失灵。而就目前的应对措施而言,家庭教育效果不佳、工读学校运行障碍重重、收容教养制度适用含糊,都成为制约矫治效果的现实桎梏。基于国家亲权及儿童福利理论,我国理应通过司法的有效介入实现对触法行为的干预。该干预手段并非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为前提,而是应改变过于倚重刑罚手段的既有模式,型构独立的刑罚替代手段,由专门的少年法官做出保护处分决定,参照触法少年的人身危险性、悔罪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级处遇,并可借助临界干预措施,对具有触法可能的少年予以事前干预。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少年刑事司法准则以及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总结出了少年司法制度五大基本原则:双向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尽量减少司法干预原则;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少年案件处理的专门化原则;保护名誉、隐私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6,(1):31-33,89
识记:我国有关教育的重要法律名称。我国义务教育法有关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 理解:列举实例,说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依法保护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活动:结合自己在学校受教育的状况,谈谈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犯罪的低龄化和少年犯罪的团伙性,引起了司法界、教育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些涉世不深、尚处于学龄时期的少年为什么会触犯法律?有的受到行政处罚,有的身陷囹圄,使家长痛心,教师忧虑,社会叹息.从许多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来看,主要症结是:对法律的漠视与无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工潮的高涨,很多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自愿放弃学业,加入"打工大军"中,由此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少年失学"现象。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对于初中肄业生来说,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找一些苦、脏、累的工作。这不仅对他们自身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他社会组成部分产生不良后果。本文尝试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开展关爱教育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主席2006年在考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指出:“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利用国家、社会、自身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关爱的机会,将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关爱活动作为关爱教育资源,视关爱教育为德育的主旋律,切实做好关爱教育工作,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关爱品质,不但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0.
沈苏英 《贵州教育》2014,(15):40-42
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提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网瘾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瘾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人格扭曲、行为失范、道德与法律意识弱化,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及网瘾少年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网瘾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防范网瘾少年犯罪,关键在于预防青少年陷入网瘾。  相似文献   

12.
引入少年罪错概念,将少年违法犯罪与严重不良行为都纳入到监管之中,加强少年罪错预防。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错少年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社区组织,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协助下,通过社区服务等活动,对其犯罪意识和恶习进行矫治,达到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违法少年的分类心理矫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教育矫治违法少年的任务。与成年违法犯罪者不同,违法少年一般犯罪意识不深,思想观念又有较大可塑性,只要教育帮教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4.
"五陵"是西汉陵邑制度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它往往成为权力、富贵的象征,"五陵少年"名义上看便是出身于这个权力、富贵之乡的少年群体。其实,唐诗中所描写的"五陵少年"往往是一个泛称,它已经超越了其固有的区间概念,指代的是活跃于长安一带的游侠少年。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工作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对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在我国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发展的现状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了积极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初,文坛上掀起少年写作的热潮,他们以"我手写我心"的真实传达了他们的成长体验和心路历程。他们笔下,家庭、校园、青春、爱情、友情成为他们主要关注的题材,并从中传达了他们的生命体验。但在家庭、社会、西方后现代人文价值的影响下,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多的是虚无与孤独,另类与叛逆、沉沦与消沉,这些消解了理想的光芒,也消解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寻。  相似文献   

17.
艾伟小说常常以少年的视角诉说故事,这一点颇具个人特色。利用少年视角可以以陌生化的角度观察世界,唤起我们对少年心理的独特审美体验。这些少年往往是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的喜怒哀乐、音容笑貌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他们心智的单纯、他们年轻的冲动,引发了一个个哀伤的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我们看见了人性的隐秘与苦痛。艾伟小说中的少年大多孤独暴力,他们渴望成为英雄,渴望被尊重,他们的精神之痛值得我们深思。艾伟的少年小说最终呈现出虚无一切皆空的哲学理念,"英雄情结"必定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8.
问题少年是指由于非生理因素造成的具有心理、行为障碍或者是具有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的少年。他们往往为公办教育所轻视甚至淘汰。当今接收他们的教育机构主要有行走学校和心理训练学校。这些机构对问题少年的教育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范例。但收费较高、教师专业水准不高等问题也是普遍的存在于类似矫正机构中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9.
女性是宋代赈济活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宋代女性以多种方式,对亲友、乡里和灾民等进行赈济.她们从事赈济活动并非仅因情感因素使然,还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宗教观念以及女性关怀社会的责任意识等因素有关.其资金来源主要有奁产、夫家家财、国家所赐封赏以及本家资产等.宋代女性从事赈济活动,为女性走出家庭,拓展自身生活空间提供了途径,有利于砥砺风俗,形成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对缓解社会危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嘟嘟书架     
《三只人》本书讲述了花生、卖狗、子恩三个少年的叛逆与爱情。他们并非不良少年,却因为追求内心的温暖、安全和自由,走到了一起,彼此依附,疏离学校和父母,从而被周遭的环境所冷落,在青春的道路上困惑地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