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雯 《新闻爱好者》2008,(11):19-20
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的成功,在此后的几年间,电视娱乐节目中的电视选秀出现了空前跃进的局面,大大小小有200多个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上。2007年更是被公众称为“选秀年”。然而也就是在同一年,电视选秀节目的弊端逐渐显现并日益引起关注。随后,广电总局先后制定下发了10多项规定,为选秀节目下了一道道“紧箍咒”,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将选秀植入电视伊始,到2010年《快乐男声》无话题寂寥落幕,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已历时七年,正经历着观众对节目丧失新鲜感、渐生厌倦之“痒”。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真正到了一个“拐点”。有人将选秀节目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悲观地预言“选秀将死”。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已没落;  相似文献   

3.
从电视选秀节目看我国的生产性受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一鹏 《新闻传播》2007,(10):68-70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绝对唱响”等等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透过这些选秀节目看看背后功不可没的生产性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6年,电视选秀活动进入群雄混战,很多的电视媒体都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2006年的电视娱乐已经被冠上了“选秀大年”的称号。选秀节目为何在时下获得较高收视率,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本文拟从选秀节目的自身特点对这一问题作出解析。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中国电视的“选秀”年,200年将会成为电视选秀节目的另一个高潮年。本文试图通过对几档颇具影响力的选秀节目的研究,探索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模式,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范明献 《青年记者》2006,(24):58-59
师从《流行偶像》、《美国偶像》的国内电视选秀节目,自从2004年以《超级女声》为代表引入内地后,经本土化改造,3年的发展,现如今在内地荧屏已经遍地开花。从唱歌选秀、跳舞选秀、功夫选秀、主持人选秀到影视剧演员选秀,从中央台、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以及星空、华娱卫视选秀节目到处大放异彩。《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热,使得其他门类的电视娱乐节目顿失颜色,当今电视已被誉为“选秀时代”。面对选秀电视节目的繁荣,在总结其电视理念及其经验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选秀节目热播背后的隐忧。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8.
彭玲 《青年记者》2007,(24):107
自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创造收视奇迹之后,“电视选秀”迅速在各省市电视媒体蔓延开来。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声”,从“舞林大会”到“名声大震”,这些Hq得响亮的名字,无不成为时下的流行语。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9.
方一琪 《今传媒》2006,(12):65-66
时间进入十二月,屏幕上热热闹闹的各类“平民选秀”活动都接近了尾声,这个小小的屏幕在一年内成就了多少“草根英雄”,赚取了多少人的眼泪,都将随着选秀的曲终人散而逐渐从人们的话题中消失。然而,这些“平民选秀”节目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明星和“粉丝”,更多的是对于此类节目的思考。“平民选秀”节目其实是真人秀节目中的一种。真人秀节目又称“真实电视”,是指由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的行动被同时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节目展示给电视观众。真人秀节目的形式十分多样,比如野外生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李莎莎 《青年记者》2007,(14):112-113
2005年,是由湖南卫视全力打造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最为红火的一年。随后,在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门类繁多的电视选秀节目,围绕娱乐这一主题,“海选”、“PK”成为大多数选秀节目的行走路线。伴随着数量的增多,受众的关注视点被分散,选秀节目在表面的繁荣之下慢慢冷淡,并引发了来自各界的质疑之声。于是,面对这个尚可开发的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莎莎 《青年记者》2007,(14):112-113
2005年,是由湖南卫视全力打造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最为红火的一年。随后,在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门类繁多的电视选秀节目,围绕娱乐这一主题,“海选”、“PK”成为大多数选秀节目的行走路线。伴随着数量的增多,受众的关注视点被分散,选秀节目在表面的繁荣之下慢慢冷淡,并引发了来自各界的质疑之声。于是,面对这个尚可开发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爆荧屏之后,电视选秀类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走俏一时,成为当下中国电视文艺的翘楚。江苏卫视悄悄调整了视角,其《红豆·绝对唱响》以平实的风格,将大众参与的电视“造星”,变成了大众沉醉的电视“狂欢”,选秀在娱乐的意义上成为音乐对话、情感碰撞的手段。一、让音乐成为对话:文化配方的创新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在诸多选秀节目中没有流于平俗,反而以绝对原创的男女对唱组合概念,在众多选秀节目中令人眼前一亮。其特别的节目样式——以音乐作为对话,赋予其独特的韵味。《绝对唱响》的情歌对唱大大拓展了节目的文…  相似文献   

14.
王生福 《报刊之友》2010,(12):83-84
选秀节目是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也表现了一种时代趋向,从对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特点归纳,可以看出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积极意义。电视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似乎也意味着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选秀节目日趋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从初期的单一化淘汰制选秀比赛逐步转变为了多元化个性展示、包含丰富情感冲突的选秀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其中,电视选秀节目对于"情感维度"的有效把握就是选秀节目在自身摸索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成功的经验。本文以"情感维度"这一角度对电视选秀节目进行简要分析,以期通过这一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是如何抓住观众、掀起如此轰动的收视热潮的。  相似文献   

16.
王生福 《今传媒》2010,(12):83-84
选秀节目是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也表现了一种时代趋向,从对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特点归纳,可以看出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积极意义。电视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似乎也意味着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选秀节目日趋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吴莺 《青年记者》2012,(30):67-68
电视选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出现后,便以不错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引起广泛关注,并快速在全国范围内衍生和发展。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不断自我反省,开始注重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笔者结合目前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对提升电视选秀节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视觉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电视选秀节目要想在扎堆出现的同类型节目中脱颖而出,不但要有好的内容作支撑,视觉上的美感也不容忽视.本文以《中国好声音》和《中国最强音》两档同类型音乐选秀节目为例,从LOGO、片头、VCR、字幕、色彩、舞台场景几个方面,分析电视选秀节目中视觉样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河南的本土娱乐节目.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节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力已经遍及中原大地。本文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予以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阎安 《东南传播》2011,(12):67-68
电视选秀节目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收视表现在海外荧屏上占据一席之地。本文从海外新近选秀节目案例入手,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常见形态以及创新思路予以解析,发现当前海外的成功选秀节目在节目模式、精神主题和游戏规则方面正不断发生变化,而在变化中呈现出的节目形态特征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