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思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课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课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丰富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现在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语感,文字知识匮  相似文献   

2.
王丽 《现代语文》2008,(1):18-19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是叶老语文教材观的核心。叶老在《谈语文教本》一文中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和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致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毕竟一个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校的时间更是宝贵的,而书却是读不完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科书时曾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在读种种的书。”从这一段论述来看,教师借助教本这个例子来教学生,应该教给学生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而应该是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去开其它的锁.理解其它的文章,甚至教会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寻找开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编排的错误领会导致片面化倾向叶圣陶先生在论及语文教科书时曾说 :“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 ,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 ;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 ,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 ,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 ,目的在读种种的书。”从这一段论述来看 ,教师借助教本这个例子来教学生 ,应该教给学生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 ,而应该是方法 ,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去开其它的锁 ,理解其它的文章 ,甚至教会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 ,寻找开锁的钥匙。课文例子 ,具有无比丰富性 ,不…  相似文献   

6.
<正>偶然接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专著,他对于语文教本的独到见解——"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给了我作文教学上很大的启示。此处的"语文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中的选文,文体齐全,文质兼美,其遣词造句之精当、布局谋篇之巧妙、联想之丰富、想象之奇特、描写之传神、议论之深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人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能停止于课堂、滞留在课本,而应立足课堂,着眼课外。因此,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老师们能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一、善用教材,建立知识链接 叶圣陶在《谈语文教材》一文中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完全读懂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找不着方向。因此,教师可以将所学课文或课外练习中形式或者内容相关的作品进行归类、迁移、拓展,从中提炼共...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界一直讨论的一句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与叶圣陶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提出的"例子说"相符。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是很宽广的,不应该局限在一篇篇课文之中。既然是作为"例子",教师就要有这样一种认识,第一,例子是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择的。第二,对于例子的解读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第三,作为某时刻某人物写作的某篇文章,其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教材远不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终极点,只是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养成阅读习惯,培植欣赏能力,训练写作技能的过程性媒体。语文教材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的例子,或是从现在或将来的阅历中举出的例子,或是从无数的智慧与人文精神中举出的例子。这种"或是"不胜枚举,所以本文主要从教材的示范性这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学习写作结构在高二教授议论文的写作时,议论文的结构是一个难点,并且这一难点也是高考论述文的重点,如2011年《捧与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教材课文中提供的有利“契合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以阅读的深化来促成学生写作技能的掌握与写作水平的提升。一、结合阅读,进行读中仿写仿写历来是培养学生掌握写作技能与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朱熹有言:“古文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叶圣陶则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要能够做到举  相似文献   

12.
安忠昕 《青海教育》2001,(10):20-21
在“听、说、读、写”教学中,“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听读”和“说写”更是不可分割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语文课本》试教本《编辑意图< 草案> 》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这种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1986年12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说:“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作文,要从阅读开始,因为阅读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写作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不断强化阅读教学,千方百计使阅读和写作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将从阅读学习中积累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迁移到作文中去,从而实现创新作文教学的突破。一、课内阅读,把握技巧,读中学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相似文献   

14.
读中学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对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小语课本写作训练的介绍陈春瑞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读和写的关系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一阅读...  相似文献   

15.
“例子”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方能练成熟练的技能,语文教本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一番论述是课内外衔接课堂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从叶老的论述出发,课内外衔接的观点认为:语文教本是“例子”,言下之意是说教本只不过是运用语言工具的一个个别现象,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这些个别现象,而应通过例子掌握语言工具的一般属性,即语文的规律与方法,并加以有效训练,从而形成习惯、养成能力。如何在教…  相似文献   

16.
王如苹 《甘肃教育》2009,(12):40-40
一、仿效课文,激发写作兴趣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对此费过不少心思。有的注重多读,有的注重多写,教法不同,效果各异。我在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体会到:让学生多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技巧,以名家为师,向名篇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基于这种认识,进行作文指导时,我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多花气力。一、观察“细”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就没有好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我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常常给学生举一些名家名篇中的例子。如举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例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接受知识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模仿。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当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编入了“习作例文”,就是供学生仿作的。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强调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更为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读与写的例子,都是供学生“仿”的。由是观之,“仿作”是把小学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引导小学生进入作文之门,尽快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钟瑛 《学语文》2007,(2):38-38
语文教学有句俗语:“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说要把课本当作学习中的例子,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但很多人却误解其原意,认为课本既然只是一个例子,就可用可不用,从而忽视甚至舍弃课本,削减了课本这个特例的权威性,在作文方面(尤其是进入高三以后),更是早早地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这实在是一个舍近求远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现就小学生作文难成因及对策分析如下:●成因与分析1.陈旧的作文教学无法激活写作兴趣。当前,“应试教育”的阴影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依然制约着作文教学,应试的绳索仍然禁锢着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课只是讲解写作提示及要求,读一两篇例文便草草了事。作文教学见文不见人,学生缺乏主体体验,无创作动机,无兴趣可言。2.学生观察、读、说、写训练不足,写作素材“贫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关注、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