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引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它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真心相爱却无法相守、最后以死相殉的爱情悲剧。与其说焦刘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迫害所致,倒不如说他们的婚姻悲剧与刘兰芝的性格有着更大的关涉。特殊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环境塑造了刘兰芝追求个性解放以及自由的叛逆性格,而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和"自由"的缺失,又最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学界有四种看法:一是无子,二是越礼和对家长制的反叛,三是爱情,四是门第观念。根据"七去"中的"无子去"这一点指出了"无子"就可以被驱遣。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是可以三妻四妾的,既然刘兰芝无子,那么完全可以再给焦仲卿娶个,也不需要驱遣刘兰芝,况且她聪明美丽,知书达理,就连比焦家好多少倍的县令太守家都来求这个被驱遣之妇,就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完美之处。  相似文献   

3.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颂,没有谁怀疑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但对造成两人悲剧的原因大都归咎于焦母的专制和焦仲卿的软弱,尤其焦母作为反面形象一直受到读者批判。刘兰芝貌美善良、勤劳孝顺、知书达理,这是大家的共识。那这样一个才貌兼备、贤惠有加的优秀"家庭妇女"为什么会被执意要求休了呢?通常我们从以下三点探讨其悲剧原因:第一,刘兰芝嫁到焦家多年没有生育。在传宗接代的世俗套路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的原因,传统的解读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是造成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但还有其他原因,主要是门户不当被遣、婚后未育遭遣和婆媳性格偏执的矛盾等,这和人们当时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刘兰芝婚姻悲剧的探讨文章虽多,但注意力多集中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上,本文从父系家庭结构这一角度出发,研究这种家庭结构中刘兰芝的地位、婆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旨在寻求刘兰芝婚变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侯圆圆 《文教资料》2007,(21):64-66
《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历来一直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本文试图从她性格方面来剖析这场婚姻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从刘兰芝被遣开端,以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两人遭遇令人同情,结局令人伤悲。造成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因素涉及家庭、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家庭结构缺位导致焦家家庭不稳,利己归因心理偏向导致焦仲卿、刘兰芝认知偏差,而封建家长制则是两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一般认为是由于刘兰芝具有崇尚自由的思想 ,冲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得罪了阿婆 ,因此他俩的婚姻悲剧就产生了。然而对《孔雀东南飞》进行多方考证 ,如刘兰芝的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离别焦家和双双殉情时的情景等方面 ,就会发现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而造成他俩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  相似文献   

9.
一多年来,人们对《孔雀东南飞》悲剧的社会根源,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如: 《孔雀东南飞》长达一千七百多字,详尽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家庭悲剧的全部经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第170页) 《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暴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的罪恶,……。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诗歌中表现家庭婚姻悲剧的名作。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家长统治和门第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幸福的合理愿望。这段阐述,代表了“五四”以来学术界的普遍看法,即认为刘兰芝和焦...  相似文献   

11.
造成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原因很多,例如她的性格,能力;丈夫焦仲卿的懦弱;婆婆寡居;两家的社会地位相差太大;无后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因该是封建观念、门阀制度对妇女的戕害,对人性的扼杀。刘兰芝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它已经成为了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深入人心,美丽、善良、勤劳,知书达礼,自尊又自强,对爱情极为忠贞,敢于殉情来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常常思考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除了一般认为的社会悲剧说(封建家长制导致)、门不当户不对说、焦母恋子情结说等等以外,是否也可以从刘兰芝性格这一点作为突破口,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进而重新审视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借以说明焦刘爱情的内在原因。笔者撰写此文主要是从刘兰芝的性格方面来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以及重新审视刘兰芝这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丁毛同志在《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原因之众说与我见》(《中学语文》93年1期)一文中,就人们对《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作了归说,认为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并罗列了各种说法的大概,从而分析说明“门第说是站不住脚的”,“越礼说也不能成立”,“守旧说的论据也不充足”,“至于‘情爱说’这种观点,破绽就更突出了”。然后进一步说明:“刘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尊重兄长,与小姑相处也亲善和顺的姑娘,仍被驱遣,原因主要是什么?是她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引起了宗族意识非常强的焦母的极其不满!”文章接着解说了什么叫“七出”,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但是我们对于刘兰芝为何被遣的原因却莫衷一是.而这一点又关系着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着在这点上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5.
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根本上是由于封建礼教以及家长制的迫害而致,这是目前学术界的共识,但其具体原因尚可探讨。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东汉末年的经济状况以及由这种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造成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深刻烙在焦刘二人身上的封建文化以及焦刘二人的性格亦是造成他们悲剧的重要原因。社会、文化和性格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把焦刘二人一步步推上了绝望的道路。焦刘二人的悲剧有其深刻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题材意义和现实意义,至今仍给世人以莫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爱情悲歌,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包办制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时代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婚姻幸福美满、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而进行殊死抗争这一重大主题。焦、刘爱情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无疑是焦母。她是在纲常名教受到冲击,自我、个性即将得到解脱时,依然维扩封建礼教的化身。尽管兰芝美丽、聪敏、能干,知书明礼,但焦母却不喜欢她,恶语相加,执意要赶她出门,拆散一对恩爱夫妻,那么焦母为何对兰艺恩断义绝呢?我认为原因有四: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忠于爱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历来为人们所贬斥,焦母作为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反面角色,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文章试图用社会历史研究法联系那个时代的历史事实,重新解读焦母形象,造成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元凶不是焦母,而是诗歌中所提及的太守。  相似文献   

19.
刘兰芝悲剧的个性心理特征庆志远《孔雀东南飞》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叙述刘兰芝不能见容于婆婆焦母,被休遣回家,以致和丈夫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兰芝为何不能见容于焦母呢?其原因除了封建礼教作祟这一根本原因外,其主要人物之间的个性矛盾也应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的分析,提出了其悲剧形象意义的二重性:一是刘兰芝在内在情感中反抗了封建礼教,对焦仲卿的爱情是被动的,二是在行为模式上为封建礼教唱赞歌,做楷模。这种内在情感与行为模式矛盾的二重性,才是其艺术形象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