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田夏彪 《文教资料》2014,(17):100-101
城乡“共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农村教育必须积极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内涵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导向,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基础性”;以自然人文为资源,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乡土性”;以教育规律为准则,发挥农村教育功能的“引领性”。  相似文献   

2.
唐晓芳 《陕西教育》2014,(11):36-38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或文化传统中进行。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将自身业已形成的教育科研理念根植于学校文化沃土之中,以建设“阳光教师团队”为核心,以“阳光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打造学校独特的研修文化,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文化思想总体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反映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政课建设同步发展的时代需要,而且对思政课教师发展提出新的期待和要求。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汲取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教育智慧,争当思政课“大先生”,以自身的专业发展撬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支点,弘扬中国独有的教育家精神,以“首要政治任务”和“新的文化使命”为统领,聚焦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核心课题;以“七个着力”为切入点,明确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国民性”的文化自觉和“教育能够改造国民性”的坚定信念,是国民性改造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因此,通过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加入文化类课程,增强教师文化自觉的能力;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教育信念;以及教师自觉自愿的自我提升,是提升教师参与国民性改造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乡村教育活动中,乡村教师兼具多种文化身份,这也决定了他们带有特定的文化使命。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乡村教师逐步沦为了乡土社会的陌路人,其文化使命隐匿在狂飙的专业化进程之中。理清乡村教师的文化身份,可知他们的文化使命在于:开启乡村儿童知识视界,推动乡村社会良性发展,促成乡土文化再生产。促成乡村教师文化使命的复归,政府要推行"乡土"指向的教师教育政策;学校要回归真实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主动参与乡土文化再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济南市舜耕小学“融合”的校长价值领导力为主轴,重点论述了这种实践促成的舜耕小学四大发展特色:以“纵向融合”打造舜文化教育特色;以“横向融合”形成双语教育特色;“差异化融合”以“师道研究会”展现教师发展特色;“立体化融合”以“舜友联合会”形成全新多维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自鸣 《宁夏教育》2011,(11):27-27
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多彩的文化载体作保证;帮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更需要丰富的文化熏陶、浸润。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师生参与语文学习、实践的热情,促成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促进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科教育要满足学生发展素养的需求。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设计以“发现美”为方向的课前活动,实现数学“四基”增长;构建以“理解美”为主线的过程体验,促成数学“四能”获取;形成以“应用美”为基调的课后实践,推进核心素养达成。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战略为文化传承与教育指明了方向。学校以创造和创新的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提高文化传承的水平与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两创”视角,非遗教育面临文化选择标准模糊、创造创新方式不明、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创新型专业师资匮乏和数字化建设滞后等现实困境。其优化路径主要包括:以学术研究、团队合作和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等方式明确“两创”非遗教育的文化选择标准;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技术手段运用和教学评价细则制订等方面纳入“两创”维度以优化“两创”非遗教育的教学设计;通过打造核心课程与示范课程、开发在线课程和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来提升“两创”非遗教育的课程建设能力;通过师范教育改革、地方与校本师资培训和非遗传承人申请教师资格等加强“两创”非遗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赋能“两创”非遗教育。  相似文献   

10.
如东县实验中学位于县城黄海西路,与县人民公园隔河相望,现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余名,教职工216名。学校坚持“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断拓展“文化立校”的内涵,着力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推行惭,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核.以“溢香书廊”为标志,以“三校四节”活动。为载体,“知农园”、“学生文化展板”、“南黄海文化展板”、“学生乒乓球馆”交相辉映的学校文化景观。近年来,学校亮点频频闪现;书香校园名闻退迩;名人报告入耳润心;砺志之行好评如潮;市县名师不断涌现;中考成绩高位攀升……”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引领社会廉政风尚、创建和谐校园、净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认清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廉政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强大的文化功能,能够在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传承、创新、辐射和示范作用。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应当成为创新文化的中心,充当创新活动和创新体制的前提与基础,发挥相应的文化引领、精神支持与价值引导作用。因此,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实施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文化意义;二是通过高等教育导引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三是发挥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改造的参与和评论作用;四是发扬“和合”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切实采取以上这些战略措施,才能确保高等教育文化创新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对科学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影响力催生了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了现代科学教育诞生。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引导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应把握以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为导向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文化引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地方文化城市的内涵,以文化教育与宣传为基石,结合桐城市的历史、人文条件,从文化-社会-经济的多维角度提出以文化强市的城市发展思路,探讨了将桐城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宜居的文化城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教育紧密相连,文化具有渗透性、穿透力和持久性,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保健功能。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在文化育人工作中,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构建环境育人机制;完善工作体制建设,构建齐抓共管机制,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重大仪式、新媒体和社会实践等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在注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的引导下树立高职院校的品牌效应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作为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内涵发展的灵魂载体,应该形成一定的特色才能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包括:回归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统一,注重文化建设中的高等性,注重人文教育,强调文化育人功能,加强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注重创业文化的培育,从而提高自身文化实力以塑造高职院校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瑞吉欧人创造出来的平等、合作、协商、共同建构的教育状态,也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学前教育形式。瑞吉欧教育以利益统一、共存共生超越了学前教育中矛盾两端求平衡的思维状态。以平等的空间关系构建了学前教育和谐、充盈的发展。面对学前教育改革新典范的瑞吉欧,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它所依存的文化背景,承认该事件的“动态性”和“生成性”,切不可作为一种模式化的课程盲目照搬,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批判吸收的精神,在客观认识本国文化环境、教育传统的基础上,选择性地改造和利用,从而深化和丰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隐性德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思想启迪、情感激励、心理塑造等隐性德育功能。在隐性德育视阈下从坚持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在追求应用技术科学精神基础上加强人文氛围塑造、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应用技术伦理教育相结合、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等四个方面探讨加强应用技术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以期创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寓教于景、寓教于心、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引领和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10所A档高水平建设学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学校总体呈现建设基础雄厚、机遇挑战并存、指导思想明确、总体目标清晰、建设任务明确、建设保障有力等特点,同时各校建设蓝图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更加突出立德树人,需要更加突出办学特色,需要更加突出深化改革,需要更加突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研究认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及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构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