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呈现出异于传统现代汉语的特质并对现代人的语言生活构成冲击,尽管网络语言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但目前对其进行规范为时尚早,应该尊重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用宽容的心态看待网络语言的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语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对人内在精神的影响。法律、道德伦理及现代汉语的成熟体系是网络语言发展合理的、天然的底线。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用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网民”们说的话,这种语言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它是借助于电脑来进行交际的语言,与传统的交际语言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网络上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由一义多词造成的语言浪费和语言混乱更是屡见不鲜,网络语言正冲击着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语言现状令人担忧,网络用语的规范与引导,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形成了新的语言集团.并不断向传统编码挑战。网络语言传播带来的品位、伦理、合法性等问题,影响着青少年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情感。网络语言传播促使网络语言向着健康、明、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变体,正以其快捷、多变的形式向传统媒体传播、渗透,一方面丰富了传统媒体语言,另一方面也破坏了传统媒体语言对大众语言的规范和示范功能,因此亟需进行规范.本文旨在分析网络语言对传统媒体语言的影响及其语言特征,进而探讨其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建立传统语言规范是理解网络语言的基础。利用鲜活的网络语言语料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言网语,培养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挥语言思政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晴 《考试周刊》2008,(19):222-223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形式,已经对传统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改变.尤其对现代语言规范的颠覆、时体验认知存在的回归、对传统权力话语的消解、对两性沟通情势的改变及时传统传播道德的影响等已初现端倪.在迥异于现实世界的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中,网络语言已经构筑了一幅有别于以往的多元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专指网民在网上聊天时所临时创造的特殊信息符号,其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网络语言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网络语言在特定的时期、领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语言规范。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关系到全民语言的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有其独特的词汇特征,文章以英语为语料,对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它首先就网络语言给出定义,然后从词汇学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的形态特征,有通过传统的构词方式如缩写、派生、造词等,也有通过极富网络特色的方式,包括数字化用法和符号化用法;接着探讨了网络语言的语义特征;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它得出结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并简单地对网络语言的影响下该如何规范网络语言提出了看法,以期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促成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彬 《教育探索》2007,(7):121-122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在我国的普及,网络语言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在丰富现代汉语内容的同时,也给语言规范化和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一新的语言现象,语文教育工作者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惊小怪,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规范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规范的语言是文化传统得以维系、传承的重要基础。网络是一个平民化的交际舞台,它为不同阶层的网民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网络语言不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由于姿势、表情、声音等缺失,使它的语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多为35岁以下中青年,新兴的词汇和不规范的语法,经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因此十分必要对网络语言发展进行引导规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倡导动态观念,树立多层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11.
浅析网络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创新性、随意性、简约性、容错性等特点的网络语言随着网络媒体的日渐发达,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日常语言的交流与表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进行引导和规范,是当前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语文教学应该认真研究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甄别、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的网络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语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语言也逐渐渗透到中学生的作文中来,尤其在日记、周记里大量充斥,对作文的规范以至于汉语言文字的规范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于网络语言中的语言污染如不加以滤除,可能就会泛滥成灾,成为语言的垃圾,玷污我国语言文化,亵渎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对青少年正规语言的学习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语”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文斌 《现代语文》2006,(9):65-65,103
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吸引了无数网民在线聚集,网民的交流促生了一套网络语言,形成了一道新的文化景观。网络语言标新立异、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体现着时代特色和新新人类的年轻气息。另一方面,网络语言随意、混杂甚至粗俗不堪,给现有语言规范和网络交流秩序带来了冲击,其影响延伸到现实社会之中。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现象这个W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费聪妃 《海外英语》2012,(23):231-232,272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传统语言的变异,对传统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给现实生活造成了影响。该文从模因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复制和传播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网络语言带来的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网络语言流行的现状进行了立体考察。首先分析网络语言流行的基本特点,然后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指出了网络语言流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流行的网络语言如何规范提出了基本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继红 《成才之路》2012,(26):30-30
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部分青少年开始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对学生语言习惯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运用规范语言应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力争把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扼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是以传统语言为基础,利用传统语言的构成材料、构成规则来表情达意的。但网络语言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甚至是背离了传统语言的规则和规范,网络语言正以一种新鲜又陌生的姿态从网络走向日常生活。网络“新成语”就产生于这种富于创新又异常活跃的互联网。这种新成语保持了汉语传统成语的四字结构方式,但语义陌生,往往语出新典,难以理解。这种表达既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张力,又符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充分表达出年轻人的无奈和焦虑,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规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章认为,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灵活多变的表述手法、平中见奇的修辞技巧,这是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而求趣、求简、求新,则既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特色,又是这种语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章还认为,网络语言行为应当予以规范,并且提出了规范网络语言的四条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播媒介不断消解着语言符号的传统规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具备自身发展规律和构成特点。使用符号学的基本原理,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汉网络语言能指所指的重要属性,旨在加深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也小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仅只是流行于网络,而且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已经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改变着他们的说话和写作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语言习惯,对传统规范、标准的语言教学形成了冲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怎样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又应该如何化弊为利,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