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归安的皕宋楼第一代主人是陆心源(1834—1894)。藏书达15万多卷,其中多是《四库全书》未收之书,而且宋、元版尤多,他称藏书处为“皕宋楼”,意指收藏宋版书多达两百部。他去世后,全部藏书被他儿子以6万元的价格卖给日本人,国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三十五年的焚书坑儒运动,使不少人发出了秦"少书"、"无书",以至于国家"书绝"的浩叹。但实际上,秦不仅有自己的史乘典册,还在咸阳专门建有"书府"以收藏各种文书。即便是在焚书运动中,烧书也是有范围限制的,医药、卜筮、种树以外的"禁书"也是允许在书府、丞相府、御史大夫处和博士处保存的。这些典籍与民间藏书一起流传于后世,为《史记》、《汉书》等文献所载录。  相似文献   

3.
文馆是从事图书典籍等文献整理的国家机构,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家档案图籍的保存和整理密切相关;而其真正源头,则是汉代宫廷的藏书机构。汉代藏书机构中设置官员,掌领图书收藏和整理、修史、制定典章制度、教授生徒、讨论学术等事务。从职能和职官制度上看,文馆起源于两汉藏书机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陆心源是清季著名藏书家,喜读书,嗜收藏,勤于搜访,通过购买、抄录、交换和友人相赠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藏书。陆氏藏书具有量多、精善、重史集部书籍、态度开明等特点,与其强调学以致用有密切关系。陆心源不仅能读书,而且能整理,先后编纂了《皕宋楼藏书志》、《仪顾堂题跋》等善本、题跋目录,并校勘、补正、刊印了大量古籍,在版本鉴定、目录编制、校勘方法上均有其自得之处。  相似文献   

6.
周代藏书考     
周代文献的收藏与流传经历了三个阶段。西周至春秋前期,藏书机制完善,周朝的室、府与列国的正宫、礼官署、象魏行使藏书职能,文籍藏在官家,完好无损。春秋后期,官方的藏书机制遭破坏,官家所藏文献日渐散失,私家藏书开始出现;幸赖史、府世职属尽职守,其所掌管的文献犹可凭信。战国时期,官家藏书遭受严重破坏,传世文献大量流落民间,私人藏书盛行;私人著述活跃,成为私家藏书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散失窜乱巨至,传世文献难  相似文献   

7.
湖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和典籍聚散中心,不仅藏书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著述繁富。本文立足于藏书,对湖州丰盛的藏书与繁荣的著述之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这种互动关系对内表现为:学者因著述的需要而藏书;藏书家因藏书而成为学者。对外则表现为:藏书家之间互通有无,以利于收藏刊刻;学者借阅湖州藏书而成就自我,撰写出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8.
瞿氏铁琴铜剑楼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后期四大著名藏书楼之一的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以求精、重用见长,收藏志趣、收藏内容、藏用原则、藏读成果与宁波范氏天一阁反映出不同区域历史藏书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图书是文化积累的重要工具。到清末,我国有典籍18万多部,共236万多卷。这些典籍赖以保存,离不了历史上多如繁星的藏书家。在清代,最有名的私人藏书有四大家:  相似文献   

10.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从化角度来审视盛宣怀,他又是一位大藏书家,曾创办图书馆,编书。刻书,收藏金石书画。本由愚斋图书馆的创建,愚斋藏书的源流、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录、愚斋藏书的流散四个方面,论述了盛宣怀在传承化典籍方面的活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徐(火勃)为明代福建著名藏书家,其《红雨楼集》未曾刊刻流传,其藏书经历、学术交流等情况一直少人问津。本文通过对徐氏生卒年、家世及著作、《红雨楼集》之流传、《红雨楼集》之价值的论述,希望揭开笼罩在徐氏身上的迷雾,展示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明清民国时期东江藏书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清以来, 东江藏书家迭出, 并形成了对待藏书豁达开明、藏书目的在于治学等系列特点。而保存珍贵典籍、推动学术研究、弘扬中华文化, 则是他们为祖国文化事业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钱泰吉是清代道光、咸丰时期浙江嘉兴地区较为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他淡泊名利,认真治学,毕生致力于收藏、著述和博校群籍。他的藏书观较为开明,主张为学术研究而藏书,并倡导书籍应相互交流。他的著述涉及领域广泛,颇有研究价值。他一生校勘了大量典籍,如《史记》《汉书》《集韵》《晋书》《元文类》和《礼记集说》等,在校勘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观点,对于古籍传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书是晚清台州有名的藏书家,藏书深受其祖辈的影响。藏书阁号称“荫玉阁”,收藏三万多卷,以乡邦文献的写本抄本为主,富金石碑拓和清人名家书画手迹。其收藏重视学以致用,研究台州地方文史,与修《台州府志稿》的金石、古迹门和编纂《临海县志》等。其遗著有《松麓愁吟诗稿》6卷、《台山纪游》1卷、《天台十日记》1卷、《击衣剑》1卷、《,睑每金石志》3卷等。并编纂刊刻《荫玉阁丛书》,以传布文献,为世所用。  相似文献   

15.
湖州自三国始设郡县,至南北朝时开始走向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成为经济发达、学术兴旺、文人荟萃之地,而古代典籍的收藏和利用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也与时代的步伐一致有规律地发展着,表现在私人藏书事业上,就是历代都涌现了众多的藏书家,而且其中不乏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家.清人郑元庆的《吴兴藏书录》就专门记载了晚明以前的一些湖州藏书家的藏书事迹,吴晗先生《两浙藏书家史略》录有湖州籍(包括  相似文献   

16.
清代名儒阮元毕生倡言学术文化,文选楼是其重要的藏书处所之一。为了纪念乡贤、弘扬选学,阮元将它命名为隋文选楼。阮元有着深厚的“选楼”情结,他的藏书、读书、校书、刻书等学术活动都与文选楼紧密相关。虽文选楼现已圯毁不存,但阮元藏书精神将永世长传。  相似文献   

17.
大英博物馆创建于一七五三年,是英国国立的收藏文学、科学、艺术等方面文献古物的机构。内设图书馆、独立自然史博物馆、手稿部、古代东方部、希腊罗马部等。其中图书馆藏书丰富,资料齐全,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该馆藏书已达六百多万册。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我有幸参加了徐老藏书的清理工作。徐老的书收藏在原徐老居住的北京西单堂子胡同二十号二楼的一间房子里,共约一万五千余册。其中有马列、毛主席著作,哲学、政治、文化教育,数理化、天  相似文献   

19.
江宁邓邦述的群碧楼是清末明初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其收藏多为宋元旧椠及稿抄校本。《书衣杂识》是邓邦述倚据其藏书所作的善本题跋集,涉及版本、校雠、经藏、史论、掌故等诸多方面,对于后人认识邓氏藏书价值及其本人学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贵州教育学院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性质、任务,以藏书建设规划为决策依据,从藏书规模、收藏范围、藏书结构等方面搞好中文图书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