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写作呼唤创新思维,呼唤以自己的思维对生活予以深度介入。近年来。语文教学界不断发出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的呼声,出现了以真实生活为起点的崭新的写作尝试,这种回归生活的趋势,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两大转折。一是引导写作题材的真实化,二是引导作文情思的真诚化。这种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语文高考得分的关键,因此很多语文老师都在写作教学策略上下工夫。有效的写作教学应该呼唤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回归,应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品味,提升自己的生活感悟,同时还应拓宽积累素材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回归生活”的教育观念.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快乐作文.生活是写作的动力,是写作兴趣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有多种方法,首先是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注意储备素材;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现;再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平实的朴素写作,不粉饰,显真实.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行和语读写教改活动开展的渐趋深入,作教学在语大讨论后,更是备受注目。特别是近年来,中考作命题多元化、思辨化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人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热切呼唤。笔在所承担的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中,在“创新写作体系”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力图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构建一种“初中创新写作教学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将创新写作教学的重心置于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形成完整人格的角度,重筑“人”“”合璧的作机制,构筑起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和创新能力,契合时代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课堂应让学生关注身边,拥抱生活,发出真实情感,学生应养成把写作当做是一种融入生命的状态、一种回归现实的习惯。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具性和人性是统一的,而“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里对作教学的人性作了明确阐述。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注重人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形式、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写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让学生在写作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真诚地袒露自我;二是要实破传统观念,倡导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时常可以看到,学生一碰到写作就一筹莫展,教师怕教、难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再畏惧写作?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回归真实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描绘缤纷的生活,抒发真挚情感。一、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的小学生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长的过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写作真实的故事,表达真实的情感,避免学生写作落入同一化、成人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A3):26-2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地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写",处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这种教学理念恰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2.
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真诚地袒露自我;二是要实破传统观念,倡导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应确立正确的理念和明确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基本的认识和要求,即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要开阔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目标反映了学生写作应当追求的境界,即真实作文、个性作文、创意作文、独立作文。据此进行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示学生考虑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提高学生独立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语教学中,写作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语教学中,让我最烦恼的,就是学生作常常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学生作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语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眭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出发点,多角度、多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正悄悄走进初中语课堂。在有的地方,俨然成为初中(特别是初三)作训练的主流形式。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排除考试指挥棒——高考对初中语教学的潜在影响,但无可否认,话题作这种被誉为“作命题趋向成熟化”的训练形式本身,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他们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展示特长、张扬个性、开掘潜能、发展思维、提高综合写作素质诸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初中进行话题作训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展开,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背景今天,学生感觉老师布置的作文难写,主要原因就是此作文题,不是引导真实情境的写作。学生看到题目,无法唤醒自己的生活记忆,以致提笔滞重,思维闭塞,写出的文章虚假做作,缺失生活气息,如此作文教学被学生、社会诟病。我们当反思命题设计的失误,回归写作教学的本质,设法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境的写作状态,感受写作的畅适愉悦,张扬鲜活的写作意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教师要锤炼善引的教学艺术,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启迪学生循标探路,独立作文,联系生活写作文,激发他们在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笔者以为,要使作文教学"活起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反映生活,为写作开拓源泉;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为写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该从目前作教学的实际出发,列举了学生作的突出痼疾,诸如主题轻浅甜腻、题材如出一辙、语言贫乏味、结构方法机械雷同等,分析了其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作教学的基础价值取向,即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创造性思维,勇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紧箍,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想形态;引导学生毫不留情地丢弃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要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引导,帮助学生搭建真实语境、习作思维、习作想象和语言技巧的支架,以此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去表情达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孔莉 《现代语文》2004,(7):38-38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千篇一律、思维程式化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长期运用传统思维模式指导学生写作所致。教师过多地强调主题、立意,使学生的思维圊于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性、灵活性。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把创新思维引入到写作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思维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强化创新思维的科学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