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练习中“动”起来,笔者以为应搭建平等舞台,让学生“敢动”;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乐动”;渲染气氛欣赏,让学生“心动”,教学中以人为本对提高语文素养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追求,因为“活”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怎样才能让课堂“活“呢?“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动”即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师“动”,可对教学起提示作用,事半功倍;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师生互“动”,可提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刘锋 《山东教育》2006,(1):69-69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来,必须在教学中重视开展直接体验性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4.
赵慧  陆敏 《地理教育》2003,(1):61-62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传统地理教学中,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有唱独角戏似的“表演教学”;有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有让学生整天沉浸于练习中的“题海式教学”。纵观这些低效、无效式的教学,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教育观念的陈旧。其实质是“教师中心论”,它颠倒了固有的教学关系的本末,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初衷。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作为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5.
陆瑛 《小学生》2012,(8):84-85
新课橱雨的语文课堂充满了“动”。听,课堂上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极具个性的表演及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这一切,使平静的课堂变得“热闹”,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一堂课中,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一旦教室里无声,总觉得“冷了场”。冷眼看这“热闹”与“生动”,我们会感觉到学生“动”有余而“静”不足。教师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该紧密联系实际围绕“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学化学”展开论述。首先,章站在化学教改的高度提出论题;然后,从“更新观念”、“给学生动的机会”、“将‘动’由‘使动’提高到‘自动’、‘独立动’”“‘四动’关系”、“动的条理”等几方面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通过论述,告诉读: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运起来学化学,更新观念是前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关键,而最终学生能独立地“动”是目的。  相似文献   

7.
骆克双 《学苑教育》2012,(21):48-49
数学新课程已实施多年,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真正落实“轻负高质”的素质教育,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用研究学习的方式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能否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交往,在动中求知,在动中发展,在动中创新。  相似文献   

8.
刘帮平 《湖南教育》2002,(14):26-26
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这已在广大教师心中形成了共识。广大教师把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操作、说理、评价等当做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却发现: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与“动”,盲目地设计一些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活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该让学生动的时候没让学生动,不该让学生动的时候又强迫学生去动,导致课堂高耗低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的活动一要有“机”,即把握好学生活动的有利时机,要在知识的疑难处、重点处、转折处、…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曾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也应实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即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刨设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一味灌输为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玉林 《考试周刊》2012,(88):116-117
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开设的学科,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动起来”是关键,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心理.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其“敢动”;恰当用好网络资源,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其“想动”;适时用好小助手,让学生“会动”,促使共同进步;精讲多练,优化习题,使学生“多动”,就有更多的动手时间.如果教师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生转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职校语文教学应该以生为本,构建职校语文愉悦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即强化学生的“获取”动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强化学生的“自主”行为,让个性成为创新的灵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强化作业的“挖潜”效应,让作业成为学生思维的延续;强化多元的评价机制,让理解成为求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互动式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要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发挥个性,让学生在“动”中发展素质,学会知识,就必须打破常规,闯出一条新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做到“三符合”,力求达到“三性”,处理好“三异”,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动”起来,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质疑,学生自己求索,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陈春兰 《青海教育》2010,(12):37-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变过去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是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有很大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主要有类比式,矛盾式,渐进式。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应做到:“脑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以动求活,以活促思”;“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应正确认识“动”的涵义,这也是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的基础.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包含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是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是要求学生“动”起来.而此处的“动”,不但有“学生做、学生说”这类显性的动,更重要的是有“学生想、学生思”这类隐性的动.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应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动”起来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离不开老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可动”,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会动”.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于学生的是否参与,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自主学习真正确立了学生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因此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成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的状态,被当成一种不受欢迎的消极的存在。于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很少思考让学生让“静”下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过程正应当注重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教学主流,真正让学生在学中“动”,在“动”中学,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