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卢美玉 《广西教育》2004,(7B):43-4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语文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周围的环境进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环境教育缺失的教学现状,转变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积极的环境教育,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胡映雄 《教师》2013,(3):50-5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的课文,从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巧妙渗透环境意识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研究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具体地介绍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 行为应指向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学习行为。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必须强化对象意识、环境意识、目标意 识、自主意识和裁判意识。五种意识的强化,能引发语文有效教学互动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日趋恶化,也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会使语文教学更富有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语文课文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段、开展实践活动来渗透环境教育,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4,(A4):56-5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和谐文化氛围,让他们在温馨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正确处理好语文基础知识传授与语言运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快速适应语言教学新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生存条件中,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如今,环境问题已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环境教育是必要的。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在基础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下开展大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探究课程相整合,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优势,从而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沈培梓 《天津教育》2021,(9):98-100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受生长环境和个人身心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一定区别的,从孔子到现在都在提倡因材施教,只有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教学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健康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层次教学法的提出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将层次教学法落实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以语言为根本的特性和它所直面的对象——大学生在外界环境、学习要求、知识经验和心智水平等方面与中小学生的不同使"对话"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大学语文教学可以经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等层面展示自身,并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完善教学内容,本文探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出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精品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用大量的实例介绍相关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多与学生互动,采用“学生讲课式”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能力.进对学校、知识海洋“中国现代文学”作为高等学校中文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文学批评而提升人文素质。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一些积淀深厚的传统教学法仍有其不可替代性。同时,针学生、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教学中又可以求新求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徜徉领略审美世界、把握学科动态、提升综合能力”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郑秀林 《成才之路》2020,(2):124-125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在各个年级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实践性。语用教学是语言素质培养的重要版块,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语用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性语用教学策略是:读写结合,创建实践训练环境;融入生活,激发运用实践热情;开展活动,培养语用实践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积极状态。影响高校非汉语言文学类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工作、交际、环境、个人趣味等。正确分析不同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成因,在广泛进行语文学习重要性教育的前提下,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手段改进、语文课外活动序列化开展、教师语文素质与时俱进等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校非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语文教学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新兴而急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分析环境教育的特点、现状及其与语文教育的关系.认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并提供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环境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所制《〈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环境评估量表》,从学生社会心理感知的新角度调查研究高校《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环境的社会心理感知上,学生的感知值明显低于教师;男女生的感知差异不是很明显;基础好的学生其感知值高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感知值的高低与其学业成绩不无关系。在此基础上,为《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五点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了解到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缺少汉语言输入和模仿学习的相关资源环境。提出解决策略,主要是充实汉语言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汉语言教学模式和方法,创造汉语言学习环境,以期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