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收入《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编者加的题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的“则何以哉”,课文注释为:“那么(你们)为什么呢?以,为。”笔者认为,这样解释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那么(你们)将凭借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来从政)呢?”这里的关键是对“以”的理解。课本中把“以”解释成“为”,显然不妥。在古汉语中,“以”本来是个动词,意思是“用”。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再如,沈括的《活板》:“以手  相似文献   

2.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有四种观点,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本文认为“得”的语义指向为“处”和“去”,即以“不以其道”、“得之”各为一读,句意便通晓达畅。  相似文献   

3.
诚信则兴,失信则衰。信用缺失构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瓶颈”,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倡导诚信,重建信用,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将以汕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为依据,阐述失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并总结汕头市“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的举措经验,同时得出几点启示:一、信用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二、“诚信立业发展,失信受损衰败”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三、“阳光政府”领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诚信则兴,失信则衰。信用缺失构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瓶颈”,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倡导试信,重建信用,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将以汕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为依据,阐述失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并论证汕头市“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一、信用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需求;二、“诚信立业发展,失信受损衰败”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三“阳光政府”领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主张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人所持“强说人”观点和“教师就应该换另一种办法施教”的观点是对启发式思想的否定与割裂。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启发主张,就必须正确认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涵义。  相似文献   

6.
一篇思念亡友的文字,写得情真意切,空灵而不板滞。主人公邱苇系抢救落水儿童而遇难,这就很可以写一曲颂歌。但是,张晓群同学偏偏淡化了这个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不以塑造“典型”为宗旨,不以“高大”为主要追求,而以女性特有的情怀和感触,抒写同窗挚友的身世及为人,既笔笔写人,又笔笔写情,写出  相似文献   

7.
黄珠婷 《新读写》2008,(3):26-26
季羡林先生引杜甫诗句“意匠渗淡经营中”,称赞梁衡是在“经营”散文:“他的经营还非同寻常。即以他的写人物的散文来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不啻为上乘。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异常执著地追求。但是他追求什么呢?我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词。我曾想用‘境地’,觉得不够。又曾想用‘意境’,也觉得不够。也曾想用‘意韵’、‘韵味’等等,都觉得不够。想来想去,我突然想到王国维的‘境界’,自认得之矣。”  相似文献   

8.
学界通常认为北宋“太学体”是一种以“奇涩险怪”为主要特征的古文,然而北宋庆历“太学新体”反映的实际是科场文章的流弊,其中尤以律赋为代表。“太学新体”的形成与庆历科举新政有密切关联,欧阳侈庆历二年所作的《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则直接推动了“太学新体”的形成。被张方平指认应当承担责任的石介,则是欧阳侈“赋者,规谏之文也”观念的忠实贯彻者。张方平排抑“太学新体”主要针对的是形式逾制的科举程文。客观上却阻抑了古文的“载道”、“济世”精神在科场文章中的发扬。  相似文献   

9.
解读巴金与黄源的通信,以“实事求是的典范”这一称谓形容巴金并不为过。无论是对迫害过自己的人民公敌还是对自己阵营里的人,巴金的实事求是都是一以贯之的,即使对自己敬崇的导师鲁迅,也不以鲁迅的亲疏好恶为惟一标准。为人为文奉行实事求是(讲真话)的准则,茅盾与巴金如出一辙。茅盾曾提到鲁迅研究中的“两个凡是”问题,巴金正是20世纪文坛最早冲决鲁迅研究领域中“两个凡是”的杰出先驱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实每一个地方政府就是一个“经济人”,会以追求本地区社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鉴于此,应尽快放弃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以经济发展速度作为衡量地方政府业绩的主要标准,而是以群众满意度、绿色GDP、生态GDP以及人与环境是否和谐发展为考量,这也是地方形成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万章上》云:“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孟子提出的著名的分析文艺作品的理论命题,后人概括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2.
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为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在教学管理上应确立“一个中心”,建立“两个系统”,坚持“三个原则”,强化“四个管理”。一、确立“一个中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此决定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主要领导必须将精力投入到教学上,善于以不变(教学为主)应万变,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教学为主)。二、建立“两个系统”加强教学管理,要建立、健全有…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德思想是其全部思想的核心,包括“道”和“德”两个范畴。老子的“道”主要是指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是客观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自然天性和客观规律,“道法自然”揭示了“道”的本质所在。老子的“德”即“得也”,他认为无所得才是真正有德。老子的“有德”指的是“善”与“信”、“慈”与“俭”、“弱”与“不争”。老子的道德思想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诸多启示:“道法自然”强调的是尊重自然规律,不以人为的力量去改变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所主张的是榜样的力量、以身作责和自我修养;应当注重道德修养的层次,应该从最基础自我道德修养做起;“抱怨以德”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项羽:不以成败论英雄 [素材回放]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羽系出名门,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曾在叔父项梁的辅导下读书、习武,他少有大志,志向远大,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但有“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末随叔父起义,击破章邯、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以西方诠释学作为参照,那么,共有两类诠释方法隐含于孟子思想之中。简言之,他的“以意逆志”说与阿斯特的诠释学接近,“知人论世”说及“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之说则与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雷同。不过,若把孟子的诠释思想与加达默尔诠释学予以比较,我们将看到,双方各说各话、互不相干,缺乏有效沟通的前提。阿斯特等个案说明,虽然同为西方语境下的产物,却非所有西方诠释学都不具备与中国诠释思想的可比性,中西诠释思想间存在着对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次要特点是伦理性。伦理标准成为人们重要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成为评价人事的重要尺度。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以“礼”为核心的伦理型政治,政事被归结为善恶之别、正邪之争。中国古代经济充满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主要体现在“见利思义”、“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及其实践中;伦理道德学说成为学术的首要重心,政治学成为道德评判,文学强调教化功能,成为载道的工具,史学往往不以存史为基本任务,而以寓褒贬别善恶为宗旨;教育更以德育居首,知识的传授倒退居其次;哲学往往与伦理学相混融,主要是一种道德哲学,中国美学更具伦理色彩,等等。  相似文献   

17.
文摘六则     
评价学生有了“尺”不久前中国、法国、日本、荷兰、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价研究项目,由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中国测试。1999年10月30日北京市怀柔县500名15岁的学生参加了测试。测试以考察各国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三个主要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即综合能力。试卷中大部分是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大多带有知识),然后再回答问题,有选择的也有计算的。题目很活,学生在答题时就可以现学现用。教师们认为,这样的试题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人们认为,OECD开展的…  相似文献   

18.
古人认为文章“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百合花》一文就是这样.小说构思精巧、文笔洗炼、蕴含丰富,尤其是文中对“包扎所的繁忙”和“通讯员的壮烈牺牲”的两处描述,收到了“简而无缺,更胜其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贺阳 《天中学刊》2001,16(4):27-28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一般竞争性、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民营应该而且必须政企分开:而非竞争性、非营利性或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官营”企业或“准官营”企业则不一定非得政企分开,而是要对它们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它们尽可能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连续送了几届学生,他们大部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和做人都比较成功。现谈谈我经营班级的三字经,请同仁指教。第一,静能生慧诸葛亮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静的反面就是浮躁,要克制浮躁,就必须保持安静,保持教室安静,保持宿舍安静,保持餐厅安静,保持走路安静,保持公共场合安静,不张扬,不做作,不以“嗓高”赢人,不以“言急”赢人,不以“话多”赢人。胡锦涛总书记的语速较慢,新闻发言人的话很少,但他们都是大智慧!我在班级管理中,提出把教室建成“大阅”(就是大学生阅览室)。那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真是学习的绝佳去处,静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