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如果把班级比作一艘大船,那么,中队辅导员就是这艘大船的舵手。十几年的中队辅导员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用老师的“三心”(爱心、细心、耐心)掌好舵,增强学生的“二心”(自尊心、自信心),能够为扬帆远航奠定基础。首先必须对学生付出一片爱心。俗话说,种瓜得瓜...  相似文献   

2.
一、分解不彻底 例1分解因式:16x4-y4。 错解 16x4-y4=(4x2+y2)(4x2-y2). 分析结果分解不彻底,因式(4x2-y2)还能继续分解,应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相似文献   

3.
柳唯 《教师》2010,(3):108-108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用心关爱,需要班主任教师的细心呵护,所以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尤其重要。笔者做了好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几年中充分体会到了爱心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富德 《甘肃教育》2014,(24):32-32
正笔者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几十年中体会到了爱心、细心和耐心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益处。因为爱心,让我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因为细心,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因为耐心,让原本劳碌乏味的教学显得多姿多彩,进而让我的教学充满活力。本文就谈谈笔者对"三心"教学法的体会。一、爱心开路教育是人对人的工作,是心换心的事业,一个教育者只有把自己的学生当作儿女一样地呵护训导,才会赢得学生的普遍尊敬  相似文献   

5.
师爱     
教师生命事业的基座是什么?是爱心。爱心是教师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人格要素的核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话一点也不假。时间久了,会逐渐体会到这种感情会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逐渐升华,并推动你走向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写了一位初中新班主任的点滴感想和体会,主要从师德修养、爱心教育、树立目标、慎用学生干部、积极转化后进生及家校沟通六个方面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几个着力点,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社会交往,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本着"付出爱心,处处用心"的原则,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7.
要搞好班级管理,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从最初当班主任时的束手无策,到如今的得心应手,转变的过程让我体会到:班主任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管理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国内外毒死蜱及其中间体TCP(3,5,6-三氯-2-吡啶酚(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作一综述,指出了TCP的生物降解对毒死蜱彻底降解的重要作用。最后针对毒死蜱污染的去除,尤其对毒死蜱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参加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了,多年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和繁琐深有体会。说到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我觉得由于现在的学生班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多。所以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教师们为了应付,不付出真情,缺少与学生沟通,只为完成任务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爱心和连续性,对少年儿童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针对以上小学班级管理的种种现状,我在班集体管理中特别注意针对性和专题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1)诚信、激励;(2)适时示弱、激发学生责任感;(3)师"惰"、生"勤";(4)小班级、大社会。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进行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任何一位有成绩的班主任都会深切地体会到:每一次成功都是辛勤的耕耘,爱心的奉献。爱心是流淌在学生心田的甘泉,有了爱心才能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11.
李海霞 《甘肃教育》2011,(22):36-36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由此可见,要当一名好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当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了,才能享受到师生成长的快乐,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一、以爱心包容学生,用榜样教育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爱心包容他们的错误,以宽容引导他们上进。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今日教育》2009,(8):31-32
作品分析: 初读时感觉只是一个简短的故事,是教育孩子要有爱心,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再读觉得文本中蕴藏着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的契机,来源于强大和弱小的对比;再读时又感觉有爱心体现的关键还在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再次细读,又体会到正是因为有了爱心,有了愿意帮助弱小的行动才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通过真实的实例阐述了对中职学生特点的认识,表明了教师肩负的责任和爱心。  相似文献   

14.
李涛 《福建教育》2011,(4):55-57
大班体育活动“爱心运输队”是教师结合幼儿已有的关于舟曲泥石流灾害以及解放军救灾的生活经验设计的,设计了如下的活动目标:(1)积极动脑,想出各种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尝试与同伴交流、合作,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练习爬、钻、拎、跳和平衡等基本动作,提升身体动作的协调性。(3)完成预定的任务,萌发初步的责任感和爱心。具体的活动过程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师:(在黑板上画一颗爱心)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爱”! 师:(迅速画出许多颗爱心)这回,你们又有什么新感受? 生:(纷纷回答)我感觉好像有许多亲朋好友围在自己的身旁!我感受到了温暖!这么多爱心.我感到很热闹!……  相似文献   

16.
王玉琴 《班主任》2001,(7):11-12
学校德育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感情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感情不断地交流、呼应、共鸣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如果班主任真正做到了无条件地关注学生,对学生倾注了真情,学生必定会有所感知.而学生一旦体验到了班主任对他们的爱心,他们对教育者的理解、信赖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有了爱心,学生才能与教师心与心的交流,和谐、融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了爱心,教师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了爱心.教师将不再孤单,在漫漫的教学生涯中,学生将是教师最好的朋友;有了爱心,祖国的花朵在园丁的培育下将茁壮成长.祖国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这都说明爱的力量之大,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去爱学生?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点燃与播种的过程,是用爱心去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种,用阳光雨露去滋润学生那求知若渴的心田。教育过程,就是一个播洒阳光的过程,就是—个付诸爱心的过程。谁能在教育过程中创设阳光情境、拥有阳光般博大的胸襟,谁就能赢得孩子们的真隋;谁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洒一缕阳光、播一粒种子,谁就会收获生机昂然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些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几次测验成绩不佳就会意志消沉。最后的结果是抱怨自己智力差,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下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物理教学中,开发非智力因素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张忠苍 《中国德育》2012,(17):56-57
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2010年10月,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被确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西部地区爱生学校实验校,在践行“爱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洒进学生的心田,爱是学校文化的本色,无爱即无教育。于是,我们以爱为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