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雯 《考试周刊》2012,(50):72-72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它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1.新授课模式一新授课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模式.教师通过教材及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授予学生应了解与应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点,完成授予知识的任务。教师按照大纲要求要把知识点毫无遗漏地授予学生,模式严谨而纲常。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交流收获,布置作业五个环节重点突出一个“新”字。2.问题解决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丁淑琴 《考试周刊》2013,(90):55-56
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尝试引导,为教学的长远利益;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把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这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小学生思维简缩个性心理差异,直接影响其问题解决的结果。探究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小学生思维简缩个性心理差异及特征,了解这些差异及特征对数学问题解决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思维简缩的形成,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是继探究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收集、感知、概括数学信息的个性心理差异等相关课题研究论文发表之后,继续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探讨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简缩方面的个性心理差异及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发展与延伸、迁移与变形等环节,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好问题。问题解决教学应注意:1.构建问题解决的合作关系;2.启发学生思维;3.调动问题解决需要的非智力系统;4.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决”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分为四步:展示目标;构建二整套数学教学结构流水线;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当堂检测;布置后续任务及下一节课预习纲要。“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南昌市东湖区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尝试指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设计思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仅能较好地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也能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根据初步理论研究和初中阶段教学的时间研究,笔者构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农业”一节的教学设计说明该教学模式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际,学校课堂教学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协作式问题解决教学范式,将“问题解决教学”“协作学习”与“混合教学”有机融合,以问题设计引领课堂教学,以问题解决构成教学活动主线,以师生、生生协作开展课堂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完成,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协同并进,以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学相长之真正要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态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工业文明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标准化以及复制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追求效率的做法,生态学无疑为课堂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日本杉山吉茂教授认为:“数学教育要成为一门学问,就应该具有理论上的研究,但是这种理论不是为理论而理论,而应该是为了解决数学教学的实际问题,指导提高数学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因此,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意义及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由于“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研究是基于国际、国内数学教育改革大趋势而开展的一项探索性与实证性的数学教学研究。它所提倡的课堂教学观是:(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3)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本文力图从“问题解决”数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教与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为此,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模式、“实践活动”模式、“讨论交流”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特别是以“问题”为载体的“问题解决”模式。以下我从两大方面来叙述实施“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生元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与促进的基本前提,选取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研究环境,以学生元认知培养作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促进元认知发展的“反思——问题解决”和“监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教学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6.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实现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整个探究性问题课堂的核心与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试图将学生在探究性导入活动中引发的探究兴趣自然地延伸到问题解决之中来。运用学生的智能强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策略和理念。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设计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运用“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数学课堂数学,要求将数学知识置于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投身其中,亲身经历的探索过程,以及问题的发生、发展,直至最终解决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直观描述、  相似文献   

18.
陈佑林 《时代教育》2006,(12):81-82
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问题探讨成为新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主要就问题探讨法在历史教学的具体应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谈谈一些认识。“问题探讨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需要做好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两个方面。问题设计应遵循“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双向性”等原则,问题的解决则需遵循“民主性、主体性、广泛性、联系性和探究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金莹 《辅导员》2014,(14):166-166
当下,“以人为本”“发展个性”的教学理念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前不久参加一次教研会议,大家就美术课如何发展个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就是:发展个性是否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传授绘画技艺是否就是扼杀个性?我以为,争论涉及美术课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问题,是关系到如何认识、贯彻“以人为本”“发展个性”这一新的教学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泽国 《四川教育》2001,(10):23-23
所谓个性,从教育角度讲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明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个性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自学、讨论”活动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独立地去认识、探究新知识,力争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