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里江南     
我从小生活在西南,没有去过江南,但江南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所知道的江南,是婉约明净的江南,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莲叶何田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江南!江南,流淌着唐风宋韵;江南,  相似文献   

2.
苏童小说中体现出强烈的江南地理意蕴。作品中对于江南的描写极为细腻,尤其是在那些空灵优美的江南意象、令人回味的江南景象与江南旧事、温婉可人的江南女性的描写中,表现出对古典江南的耽迷。同时,透过对香椿树街及河流的书写,作品中也表现了南方生活中混乱、肮脏、颓败、庸俗无聊的一面,爱恨交织中更多的是对于江南难以释怀的深情。尤其是在对于河流的描写中,令人看到,随着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江南的古典之美逐渐走向衰落,作者对此深感叹惋。  相似文献   

3.
功能设计是所有建筑形式最根本性的设计,江南古桥作为江南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功能设计尤为显著。江南古代桥梁设计师和建筑师以江南地域环境背景为基础,充分运用聪明才智,完美的呈现出江南古桥功能设计的本土化,体现出江南古桥功能设计中独有的江南化特征和元素。此种功能设计的本土化主要从其使用功能、装饰功能和文化功能3个层面系统地加以诠释,折射出江南古人独到且多样的本土桥梁设计精髓、智慧和光芒。  相似文献   

4.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渗透了很多江南文化元素,包括江南景观、江南名人、江南民俗、江南文学四个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推动江南文化记忆的生成和助力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江南文化的教育价值,需要做到:研读经典文本建构学生的文化记忆;拓展课堂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重视课后实践强调学生的身体参与。  相似文献   

5.
江南古桥孕育成长、成熟兴盛于风光旖旎、文化深厚的江南地域,故处处浸染和具备了江南特有的地域元素和文化因子,具有江南烙印式的共通性与和谐性,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基于江南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环境背景,从江南区域文化精髓和古桥的江南地域环境设计理念和手法来提炼江南古桥的地域特征,并以此揭示江南古桥的文化性和环境设计观,体现出江南古桥共同的区域征候,彰显出江南古桥独特的地域化风采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的研究尚显不足。芜湖地处江南西端,明清时期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是皖江流域和江南的中心——长三角地区沟通的桥梁。此时的芜湖,业已成为位于江南边缘的、服务干长三角地区的次级经济中心。因此以芜湖为个案,来探讨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对江南的四季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正是江南四季的清秀与灵动,造就了江南人的优雅、淡泊、平静与高洁。我爱江南的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江南的春天更是如此。江南的春,在带走了冬日的严寒之后,迎来的是一种清新的泥土气息,它夹杂着生命的律动,仿佛是一个生命的孕育。江南的春,来得比北国早,当北国寒风凛冽时,江南的新芽,已经露出了它那羞涩的笑脸。正如朱自清的《春》一样: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我爱江南的夏:"小荷才露尖尖角,  相似文献   

8.
江南     
我只想知道她究竟在想什么,又或者她是人们早已厌倦而就此沉睡了吧。江南是才子,是在梧桐落叶下舞剑,冷月清辉中吟诗的书生;江南是佳人,是在深闺秀阁中抚琴,秦淮河边嬉戏的小家碧玉。江南不从政,不议天下事;江南只读诸子百家,只观琴棋书画。不议天下事,江南不血腥,不设黄金台;江南温文尔雅,江南只有贡院。江南不是皇都宫阙的富丽堂皇,江南只是山清水秀的世外仙境。江南不是富贵牡丹,江南只是清水芙蓉。江南不是大红大紫,江南只是淡蓝淡绿。江南不是高亢秦腔,江南只是呢喃吴音。江南不是兵马俑,江南只是青花瓷。江南不是毛皮,江南只是丝绸。…  相似文献   

9.
江南水井     
陈荣力 《华章》2011,(7):14-14
在江南,它或如一面面暗绵的铜镜,凝滞的青苔仿若泛滥的铜锈,叠印岁月的苍茫和淳厚。在江南,它又如一卷卷古朴的诗书,沉稳的波纹恰似连绵的文字,誊写一代又一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故事。如果说蜿蜒的河流是江南妖娆的血液,滋养江南以雅儒、以俊逸、以倜傥、以风流,那么江南水井更似江南湿润而多情的眸子,让小桥流水、乌瓦粉墙的江南洇漾吴侬软语、绿肥红瘦的缱绻与阴柔。  相似文献   

10.
"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江南”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资源,但缺少一个现代科学的概念来加以整合。“江南认同”是从历代有关江南意识自觉、江南地方情感突出、江南文化影响力的文献资料以及种种江南意象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其中包含着诸如“江南文化之二源”、“江南认同之两歧”等复杂问题以及一些代代隐传的江南意象,在由一种政治认同转而为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文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是江南认同形成的时期,在中国史上首次完成了文化话语权的转移,为中国文化增加了重大的变数。在这个过程中,中原认同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江南认同并生共存,相反相成。所谓“江南认同”的产生,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经历了北方中原认同在其中纠缠挣扎,死而后生,是北方渐渐化入南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二胡江南风格是江南文化的产物,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成因背景及左右手技法特征。本文从江南的地理环境,语音语调,文化背景及音乐形式分析了二胡江南风格的成因,并阐述二胡江南风格演奏技法中独特的垫指滑音、装饰音、揉弦及浪弓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2.
梦里江南     
我从小生活在西南,没有去过江南,但江南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所知道的江南,是婉约明净的江南,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莲叶何田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江南!江南,流淌着唐风宋韵;江南,演绎着千般风情.江南于我,永远是一个不愿醒来的梦.梦中的江南,有山有水,如诗如画,"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梦中的江南,是一幅锦锻,秀美、柔软,任何辞藻都不能形容出它的韵致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当代江南作家苏童的创作来源于江南文化。综观其小说,无论是主题、风格还是语言,都带有浓郁的江南风味,是江南文化在当代的演绎与再现。苏童小说与江南文化的渊源关系是:一、唯美主义的女性主题。苏童在小说中细腻准确地塑造了一批美的女性形象,从纵向角度来看这可以追溯始于东晋永嘉年间的唯美主义文化传统;二、梦幻灵性的风格。苏童的小说时空混乱、叙事模糊、意象繁杂,这主要受之于江南地域文化的影响;三、感伤颓废的语言叙述。这是江南这块特定地区人文和地理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误读江南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江南,而且以为自己非常了解江南,直到前不久的一次江南之行.我才发现长久以来其实我都误读了江南。对江南的最初印象来自幼时读过的诗文,诗词读的多了,对未曾谋面的江南的印象也就定格在了杏花春雨小桥流水温文婉约的基调.却不曾意识到江南风姿绰约风情万种的外表下却是豪情万丈气吞山河大义凛然的铁骨铮铮。江南的秀山丽水不仅滋润了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5.
隋文帝承袭北周政权后,既有并吞江南之志。通过详细规划,标榜正义之师的身份,迅速统一江南的陈政权,武力平定江南士族豪强反抗,保证江南的政治稳定。杨广在江南推崇儒学,诉诸佛教,实施文化战略。任用南士参与国家政治,减免赋税,优待江南,发展南方。隋代的经略举措适应了江南的地域社会,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炎生长于江南,其词中有大量关于江南生活内容的书写,或描绘江南的秀美风光、或描写杭州故园,或刻画才貌双全的江南佳丽,这些内容往往与追忆南宋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流露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抒写亡国的悲愤与哀怨,秀丽的江南风物染上惆怅哀伤。张炎词的江南书写浸透着浓郁的黍离之悲和人生伤感,进一步发展了江南文化中的柔雅流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明初江南地主的衰落与北方地主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元代对江南地主采取笼络政策 ,江南地主得以保存和延续。元末张士诚政权继续执行元朝对江南地主的“宽疏”政策 ,得到江南地主的支持。反之 ,江南地主对朱明政权极为冷淡。因此 ,明王朝建立后 ,朱元璋对江南地主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建文帝的一系列改革 ,得到了江南地主的拥护和支持。但建文帝失败后 ,江南地主又遭到大肆打击 ,永乐迁都北京后 ,大力扶持北方地主的发展。明中叶以后 ,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矛盾 ,始终反映在明廷内部的一些政策中 ,几与明王朝相始终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南。烟雨的江南,丁香的江南,画船听雨、闲梦梅熟、人语断桥边的江南,今生有幸江南去,纵是身死不言归的江南。每个人的心中,也都住着一个女子。她婉约柔美、轻灵素雅,解语是她,动人是她,"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她。当她撑着一把油纸伞,穿过无边的丝雨,在青石铺就的小巷悠然而过,只留给你烟雨般的眼神、烟雨般的背影,从此,你对江南念念不忘,以至成为一种病。  相似文献   

19.
正"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如果我们一起分享,就既能吃到苹果又能吃到梨。"贵港市江南中学(以下简称江南中学)校长姜耀宇以一个浅显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江南中学与新江南实验中学合作办学带来的好处。作为贵港市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公、民办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探索的试点学校,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部署、指导下,江南中学与新江南实验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公办名校扶持带动民办学校发展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号召,两校联合,资  相似文献   

20.
正相遇"你还会来吗?来江南,姑娘,再来看田田的荷叶,再来看那翠绿的柳堤……"我还会来吗?会吧,这么如诗如画的地方,这么如痴如醉的景色。"再来吧,再来看江南的美景,再来听江南的故事,余光中的诗《春天,遂想起》写得非常美,送给你,姑娘。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