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但是碰到困难却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每次和儿子一起做玩具的过程,就是母子俩斗智斗勇的过程。有一次,我们做照相机需要剪硬纸板。儿子剪起来很费力,剪着剪着就撂挑子。他先来软的:“妈妈,你帮我一下,我剪得不齐。”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一会我帮着修一下。”他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气呼呼地把剪刀一放,宣布他不干了。我说:“那要不我们就不做了?”“不行,你给我做!”“我们可是说好一起做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孩子。果然,他眼泪汪汪地又拿起剪刀了,一边剪一边“威胁”我:“妈妈,你太不…  相似文献   

2.
儿子已经4岁多了,聪明顽皮,特别爱听故事,每天晚上都缠着要我讲。可是,我的故事讲了许多,磁带也买了不少,儿子却一个故事也不会讲。并不是儿子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是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他似乎就没有讲故事的兴趣。每当我叫他讲故事时,他就蔫了,变着法跟你玩心眼:“妈妈,不讲这个了,另外再讲一个。”你如果生气了,他就会跟你耍赖。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3.
陈大超 《师道》2003,(9):28-28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 “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4.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每一个父母的共同心愿。当然,我也不例外。 说来也巧,儿子入学时,正好我该接一年级。有的老师说:“你能教自己的孩子多好啊!”也有的老师说:“孩子在自已班里,他有仗势,有优越感,不好管。”教,还是不教?我确实犹豫过,但我想,只要自己不  相似文献   

5.
一位企业家在圣诞节时,送给儿子的礼物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而是在一张纸条上给儿子写道:“我每天空1小时给你,节假日每天两小时,你高兴吗?”这位企业家与许多做父母的想法不同,不去慷慨地花钱给孩子买这买那,而是深深懂得:孩子需要的礼物,是父母陪伴他们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朋友M的儿子性格非常暴躁,犯了错误,M想与他沟通时,说不到几句,这孩子不是高声大叫,就是皱眉顿脚,换上别的父母轻则厉声呵斥,重则大棒侍候了。但M从不以牙还牙。儿子发脾气,他不提高声量、改变语调,而是平心静气地让儿子注意自己的态度。看到父亲这样冷静,儿子不好意思老是跳来跳去,慢慢地,他开始尊重父亲的意见。M说:“既然上帝安排了我们做父母,我们就应该有做父母的样子”。想起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小学都没读完的农村妇女,她的家教理论水平基本上等于零,但我们姐弟兄妹五个品质端正,待人非常有礼貌,而且谋生能力很强,即使处于最恶劣…  相似文献   

7.
现在不少家长太好说话了: 孩子说:“我要吃蛋糕。”父母说: “就买,就买。”孩子说:“我要那个会摇尾巴的小狗玩具.”父母说:“好的, 好的.”孩子说:“我要到游乐场玩。”父母说:“马上去,马上去。”要问这些家长为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他们大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顺着不行啊,否则非闹得天翻地覆不可.”他们不知道正是家长这样一味迁就, 过度地满足,养成了孩子专横跋  相似文献   

8.
子路 《家长》2013,(1):29-30
王女士说:“女儿小学时很懂事,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嫌我烦。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怎么就不领情呢?” 张先生说:“儿子13岁了,上学期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学期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作业也不好好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真的没招了。”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孩子流行一个“巨”字,如巨远、巨乐等等,表示巨大的开心。这里,我们也向孩子学习,向父母们提出要做“巨爱”孩子的父母。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是因为本期文章《网站不过是个玩具》中的被访问者宋铁军就是一个巨爱孩子的父亲,但是他和他的儿子宋司宇却创办了e童网,宋铁军任这个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宋司宇担任首席信息官。通过读这篇文章,您会发现,他的巨爱就是不怕孩子把电脑弄坏了,坏了就去修,修不好就送到专业店去修,但从不埋怨孩子;他的巨爱就是孩子不想上数学学校就不强迫孩子去上;他的巨爱就是如果妨碍了儿子的思…  相似文献   

10.
嘉兴读者小刘来信说:“今天我又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变形金刚,我的脑子‘轰’地一响,儿子太不像话了,还不到6岁就学会偷拿别人的东西,他拿过幼儿园的DVD、拿过小店里的巧克力……我骂他、打他,为什么他就是不改呢?”主持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和恼怒,往往轻则一顿臭骂,重则孩子还要受皮肉之苦。其实,每个父母都可以深思一下,当您发现孩子“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您会采取哪一种处理方式?杭州北山幼儿园家长朋友提出的,先了解孩子的“偷”,再决定怎样对待孩子这一行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0年,我结合报纸上的一条消息发表过一篇文章——《从父母向孩子道歉看今日父母的成熟》,当时我想:成熟的父母未必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够认错和改错的人。如果我错怪了儿子,我一定向他说声“对不起”,与儿子建立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在儿子12岁了,在与儿子的磨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合格的父母和教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父母和教师,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我的儿子亚旗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了作文课,一次老师出命题作文《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看亚旗愁眉苦脸的,忍不住手痒帮他写了一篇,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他等着被老师  相似文献   

13.
1.别人都做得到,为什么你不行?在与孩子的同伴、手足比较时,父母常会贬低孩子的能力,使他的自尊受损、丧失自信。如果孩子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怎会有勇气面对失败呢? 2.反正我怎么讲,你就是听不懂!有时不是孩子不能接受失败,而是父母无法承受。某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发展得较缓慢,如果父母忽略不同个体的差异,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就会看不见孩子的优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胡嫣 《家庭教育》2002,(6):16-17
主持:武汉读者翁国明问:“我儿子7岁,只喜欢听好话,不能说他一点不好。在学校调皮,老师批评几句,他马上不高兴,有时回家还会哭一场。真不知该怎么办,不知其他父母有无此烦恼?”现在的孩子都习惯听好话、被赏识,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说不得”的毛病。怎样对待孩子的这种“说不得”现象呢?本期有6位父母朋友座谈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则漫画:儿子坐在地上哭闹,父亲心烦地对妻子说,儿子要什么给他买就是,怎么能让他哭呢?妻子说,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他要“天”。 没想到,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天”了,足见做父母的娇惯孩子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16.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充满着快乐、幸福,我也不例外。在儿子吵着要三个字的名字的时候,我给他添了一个字“怿”,表示快乐、欢喜的意思,因而名字叫陈怿楷,我希望他的日子踏实而快乐。很多时候我都会问儿子,妈妈为什么给你的名字添了“怿”呀,他马上就会说:“妈妈希望我开心、快乐。”反复地这样问,儿子对“怿”的意思已牢记在心。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每次练琴、练字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会不断地窥视我的脸。尽管我在旁说“;楷楷,没关系。你就这样很好,你很棒。”儿子也知道他做得很多,可我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担忧。…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常常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父母根据自己的“美好想法”安排孩子的活动,结果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也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造成孩子角色认知的偏差。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对没有上过大学的夫妻,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儿子有个性,也很聪明,但是他不用心读书。母亲对“不务正业”的孩子失望之极,痛苦之极。在母亲的眼里儿子“不可救药”,而儿子却与母亲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在这个“冷战”的家庭中,母子俩和我的谈话颇令人深思。母亲说:“儿子正…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教师。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确实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参照。不过以我家的例子看来,“言传身教”完全可以互为反转,充分利用孩子“好为人师”的天性去进行引导,并把孩子的性格特质融进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细节教育里,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我家里,老师不是我们大人,而是那个样子活泼可爱年仅6岁的小顽童。之一:儿子做我们大人的老师,其实是个偶然。鞋子脱掉后一扔是我家可怕的灰色“传统”,为了让鞋子们乖乖听话回到鞋柜上,我可没少花脑筋,但不管我如何做如何游说,结果还是不理想。这天我在家…  相似文献   

19.
吃过晚饭,我准备为孩子赶织毛衣,可毛线还没绕好,孩子的爸爸又在洗碗,我不觉自言自语地说起来:“只好我自己绕了。”这时,正在我旁边捏橡皮泥的孩子听了我的话,便好奇地问我:“妈妈,你绕毛线干什么呀?”我说:“给你织毛衣呀。”他忙说:“妈妈,你一个人不好绕,我来给你帮忙吧!”我不信地说:“你哪行?会把毛线弄乱弄脏的。别耽误我时间了。”“你总说我不行,不行,我不是已经学会了扫地、洗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研究》2008,(12):45-46
我儿子10岁。最近我发觉他有些不正常,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连想都不想,就说自己“不行”、“肯定做不好”;他在家不爱和大人说话,经常自言自语,到了商场里总是表现很幼稚,为了引人注意会坐在地上不起来。我们骂过,也打过,就是不见效果。他爸爸经常不在家,孩子现在这样子我该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