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对区域物流能力研究与分析是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影响区域物流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物流经济指标、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务量、物流综合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ANP(网络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并通过SD软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系数,从而找出关键指标进行改善,提升区域物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NP可以科学有效地对区域物流能力各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数据复杂且可变性较大、预测方法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并建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其次,采用遗传算法优化预测网络中的可变参数,并建立多输入—多输出的BP神经网络多元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有效度。  相似文献   

3.
收集安徽省2012—2016年16个地级市与物流发展能力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物流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物流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影响物流发展能力的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安徽省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合肥市最强,阜阳市、芜湖市次之,池州市等城市最弱。应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以点带面;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为物流发展保驾护航;打造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树立良好的物流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区域物流规划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选取5个二级指标以及13个影响因素,构成了评价影响区域物流规划发展的水平的指标体系.以安徽省为例,以SPSS 19.0为软件处理平台,用主成分法对原来的指标体系降维处理,以此获得新的综合主成分指标和新的样本矩阵.再选用类平均法的聚类法对安徽省内的16个市区的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依据聚类谱系图以及区位坐标,可将安徽省划分为五大物流片区,进而从中选出东南片区的芜湖市、东北片区的蚌埠市、中部片区的合肥市、西南片区的安庆市、西北片区的阜阳市等五个物流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其次回顾了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最后建立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区域物流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物流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竞争力差异评价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物流企业客户信用评价进行了研究,基于模糊综合法构建了以企业信誉、违约记录、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人力资源水平、盈利能力、产权清晰程度、担保状况、区域信用状况、区域法制环境等因素为指标的物流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权重,并采用专家咨询法(Delphimethod)确定了指标评价标准;通过实证案例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与事实相符,该指标体系能有效评价客户信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淘宝战略为背景,分析大淘宝战略实施中物流环节的重要性,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数学建模和模型分析,计算出我国省份区域在大淘宝战略实施中,在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以及政策法律平台建设等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各项指标得分,从而构建出面向全国各省份区域的物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物流产业在大淘宝背景下改善体系结构、实现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20,(2):53-58
物流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评价区域物流能力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参考文献方法确定初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将灰色关联法与熵值法结合,计算差异性因数,从而优化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建立白化权函数,给出三个区间测度,再通过各区间测度的临界值对各指标进行定权,将权重与白化权函数相结合,计算聚类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区域物流能力较强的有北京、天津等13个省份;区域物流能力中等的有重庆、陕西等10个省份;区域物流能力较差的有青海、吉林等8个省份.将各省份的灰类与其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检验了聚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旅游物流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旅游物流能力进行客观的研究,有助于旅游业的良好发展。选取安徽省2007—2019年相关数据,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来构建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安徽省旅游物流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安徽省的旅游物流能力总体不断提升;整体旅游物流能力水平处于长三角各地区的末位;旅游效益与物流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旅游组织数量不足成为当前安徽省旅游物流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物流规模、物流资源、物流布局的维度构建淮安市物流业发展指标体系,从经济基础、居民生活、经济发展潜力、绿色经济等四个方面构建淮安市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对淮安市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进行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确定两者间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淮安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物流能力"是衡量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福建省区域物流能力的评价既能改善和提高本地区物流能力,又能促进区域间发展联合,带动海西经济区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以福建省9市数据为样本,以2012年福建省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SPSS19.0为统计分析工具,建立区域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和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9市区域物流能力进行客观的实证分析和评价,形成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物流产业的策略和提高物流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该文立足于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之间非线性的复杂藕合关联内容,以2003-2012年海西主要港口和产业竞争力发展指标数据为例,先对海西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而采取关联耦合模型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海西港口物流与产业竞争力提升呈现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四川省区域物流发展出发,对北川县域物流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北川县域物流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北川县区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川县区域物流规划措施,从而提高北川县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有效地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5.
加快完善北京现代物流体系,有利于北京生产、交换、流通、消费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北京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发挥。本文论述了加快完善北京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北京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北京物流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作业的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将物联网先进的自动化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业的智能仓储系统的开发中,有助于提高国内物流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推动电子商务的持续繁荣。基于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分析了物流智能仓储的方向和模式,并对系统构架和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文中基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从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及环境属性三个方面构建出吉林省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绿色物流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来促进吉林省地区经济和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区位交通优势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把发展地产品作为首先策略。怀化作为"火车拖来的城市",商贸物流业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怀化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是摆在怀化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发展地产品重要性及先天不足,提出繁荣怀化商贸物流业一些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切实加大地产品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怀化商贸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