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文章通过运用OLS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协整关系分析,对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分析,得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其中国内投资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上升0.1237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提高0.998个百分点,但是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信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文章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描述,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名义产出和实际产出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产业对GDP和GDP增长率的贡献以及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信息技术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1997年以来通货紧缩型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省1978—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实证分析资本和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弹性以及各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通过对1978-2011年间不同子期间进行划分,评析改革开放、治理整顿、软着陆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对全要素增长率的影响,并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产出的贡献,提出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建议。研究发现,安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文首先论述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两个理论体系,一是内生增长理论中知识外溢、人力资本与干中学经济增长思路,二是内生增长理论中的研究与开发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并将高科技企业增长分成了四个阶段;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教育产出以及如何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来提高高科技企业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内蒙古税收收入呈现出税收总量和各主要税种税额全面快速增长,税收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的显著特点。笔者通过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内蒙古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近5年税收收入中各主要税种收入的增长以及GDP与税收相关性进行分析,指出内蒙古税收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是由税制改革、宏观税负的不断增长、GDP与税收收入的计价方法不同、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强税收征管等许多因素引起的,税收增长略快于GDP增长是完全正常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和国民产出水平是一对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指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出了这种促进作用的函数表达,然后从中国的实际数据中得出这种促进作用的具体数值,并对这种促进作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把科技进步等生产的内涵性因素引入C-D函数,并计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推进产出增长所起的作用。介绍的实例说明了这种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浙江省近年的经济增长及高等教育发展数据,可测算出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其他省份及全国水平进行对比,可发现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处在全国领先水平,但离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不少的差距。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据此对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莉 《天中学刊》2001,16(Z1):15-17
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它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和开发,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开放经济与垄断化等新问题的研究,认为人均产出可以无限增长,并且增长率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单调递增,这对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研究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我国2002—2014年的资本存量,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我国该时段内的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为0.482;计算出扩招以来各年份教育和高等教育每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发现该贡献率的波动范围较大;最终测算出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教育对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为10.04%,高等教育对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77%。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分析了1990-2004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采用受教育年限法计算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力资本,然后运用基尼系数法测算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系数;在此基础上,将1990-2004年各地区的有关数据组成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还处于物质资本推动阶段,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的作用只在少数地区是显著的;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25%-0.52%,人力资本结构系数每减少1%,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18%-0.5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地级市人均财政性教育支出构建省级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横向公平,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别以夜间灯光亮度和性别间教育差异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公平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教育公平程度和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以地区生产总值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当教育基尼系数为0.236时,教育公平程度对省域经济发展最为有利;以夜间灯光亮度为因变量的模型,教育基尼系数的最优值为0.288。研究还显示,教育公平对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基于此,各省政府应统筹安排地区间教育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于地市间教育投入差异较大的省份,应通过转移支付、政策支持等方式缩小地区间的教育财政投入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资本积累在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将31个省、直辖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引入了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资本形成总额三项指标,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对截取的各省际1978-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东、中、西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依据1979-2004年宁夏20个县(市、区)GDP增长率数据,利用经典的M—V模型分析宁夏20个县(市、区)GDP增长率与县际经济差异之间的制约关系,并通过定义均方经济系数指标,从均值方差效率的角度定量比较宁夏各年总的经济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5.
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及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测算了1999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12省内部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拉大,这不但表现在西部12省(市、区)的总体差异,而且表现在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南地区各省份之间、西北地区各省份之间,以及收入水平相当的高收入省份之间、低收入省份之间。借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考察单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行为变化,发现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进的趋同集团,且稳定性很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03至2012年度的省际面板数据描述了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污染现状,并实证分析工业污染与经济、人口等宏观数据的数理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于减少工业污染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工业产值比重、最终消费都对工业污染物排放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人口规模的低增长率使得人口总量已不再是环境恶化的主因,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有利于抑制我国的工业污染,而人口的结构性因素对于工业污染的影响力度最大,且这种影响具有倒U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推进和扩展,给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基于中国东部十省市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详细研究中国东部十省市经济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全球化指数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三个省市是上海、江苏和山东,经济全球化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分别增加0.69、0。63、0.60个百分点;经济全球化指数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小的三个省市是浙江、广东、河北,经济全球化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分别增加0.03、0.06、0.08个百分点。此外,经济全球化与各省市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时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选用包含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使用中国各省份1979~2005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各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和规模报酬情况.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已经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报酬呈递增的态势,因而,从投资流向的选择来看,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将会更有效率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并有助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19.
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出发,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借助计量分析软件,选取了我国大陆28个行政区的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劳动力年增长率从1985年至2009年间的合并数据与财政分权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负相关,而财政收入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正相关。针对这样的结论,提出今后我国财政分权的方向应该围绕财政支出方面如何分权,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域的数据,基于panel—data模型,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省域星级饭店规模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照旅游经济增长对星级饭店规模的弹性系数,将全国分为四类地区。研究发现:各类区域星级饭店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且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对于部分星级饭店规模已趋于饱和的省域,应注重星级酒店的市场营销,发展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而对于弹性系数较大的区域,则应加强发展星级酒店,扩大星级酒店的规模,提高接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