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所组成。道德认识能够判断是非、善恶,也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对道德意志的产生起催化作用;道德意志使道德行为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果;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衡量道德品质的客观标志。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德育理论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必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构成。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准则、规范和行为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品德中的基础性结构,离开道德认识,品德的其他问题无从谈起;道德情感是指人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他可以对道德行为产生激励和助长作用,也可以使道德行为受到阻抑或妨碍;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任务,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过程。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是人的意志过程或主观能动性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一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他们四者的关系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态度,道德行为就会缺乏动力;失去道德意志,就无法调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知与行也难以取得一致;离开恰当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就无从表现:  相似文献   

3.
石杰 《中学理科》2007,(8):101-102
一、目前初中生品德的现状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和他们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密不可分的.初中生的品德包括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客观内容和外部表现.当道德行为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道德习惯时,就表现为初中生的品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品德,是指幼儿在遵循其所属的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心理特征,它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本文拟从对品德的心理结构分析人手,探讨幼儿品德的特点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来源于道德实践,其内心的体验就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促使个体产生道德信念,成为推动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遵循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规律,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内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小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品德的结构(上)”、“第三章”品德的结构(下)”是全书的第二部分 ,也是重点部分。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品德结构的组成系统 ;二、品德教育过程的组成要素及其相关关系 ;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四、国内外有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研究的介绍 ;五、关于品德培养的一些心理学问题 ;六、学生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相关知识。这六方面的知识注重把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对品德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揭示了…  相似文献   

7.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其中的道德情感居于中间环节,有着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能把客观的道德要求变成主观上的道德需要,形成一种稳定的内部驱动力,促使人们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列宁指出:没有政治热情,就不可能完成政治任务。因此,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情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项目的。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儿童品德形成过程中,情感体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情感体验有助于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内化,有助于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提高和培养,并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它是道德认知转化道德行为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具备生态道德,是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基本素质。要从个体品德发展的心理规律角度,帮助和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坚强的生态道德意志和崇高的生态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道德品质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它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往往从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品德心理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两大学生群体的品德心理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品德心理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两大学生群体的品德心理发展状况,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佛教品德心理结构观是人类德育心理思想的一种独特形式,它包括佛教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因素。佛教的品德心理结构观闪烁着中国人道德智慧的光芒,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德育心理思想体系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并提供给现代德育很多深刻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重视知识学习,提高道德认知;倡导"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提高德育的实效;倡导自觉自悟,培养道德自我。可借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心理体系,并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对我国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心理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成果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职高学生孝敬父母道德行为的特征以及实施教育的内容中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道德观念萌生与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的情感性强,道德意志尚处于发展阶段,不够坚定,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具有不一致性。而中学生正处生理上的青春期,个  相似文献   

16.
1 到底情感的地位作用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个完整的心理特征,即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7.
品德心理结构是德育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它对研究品德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处在人生道德启蒙阶段的幼儿期,其品德心理结构有何特点,如何使德育过程更好地适应这些特点,以取得最优化的德育效果,这是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国外的心理学理论,往往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美国心理学家柯汀斯(W.M.Kurtines.1984)等在《品德、道德行为及其发展》一书中提出:“纵观品德的研究,一般都将它分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大都也持这样的观点。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  相似文献   

18.
道德意志培养在道德行为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道德意志的形成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相互交融,连为一个体系.道德意志品质的形成是道德认识、情感、习惯、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得到不断刺激和强化,方可完成.道德意志的培养是一个体系工程,忽视任何道德元素.在任何一个年...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不会使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并且要抓早、抓小,在春天时就要播种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20.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情感体验,也不会使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的支持,不会产生自觉的坚定的道德行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对他们道德情感的培养,并且要抓早、抓小,在春天时就要播种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