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对蒙古族安代舞的起源、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概述,旨在为推动蒙古族安代舞的审美挖掘、艺术创新及传承发展助力.主要结论和建议:应从健身健美、竞技娱乐、文化传承、体育旅游、体育教育、表演和说唱艺术等层面对安代舞的价值予以挖掘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舞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安代舞作为蒙古族舞蹈的传统舞蹈之一,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丰富着蒙古舞舞蹈文化。安代舞的传承和创新一直是舞蹈艺术工作者,舞蹈教师,舞蹈编导们重点研究的方向。传承安代舞刻不容缓,在传承民族舞蹈的同时需要古老的安代舞蹈艺术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要被淘汰。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还要有一脉相承的安代舞到文化的符号和灵魂。本文将对安代舞的传承和创新经行阐述。蒙古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艺术之林中一棵参天大树,蒙古族舞蹈源远流长并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是进入舞蹈专业教学中的五大少数民族舞种之一。蒙古族舞蹈中有很多是流传已久的舞蹈。安代舞就是其中非常古老的舞蹈。安代舞需要专业的舞者继续研究发扬传承安代舞。传承安代舞刻不容缓。而今,安代舞的创新遇到了难题,如何攻破安代舞这一个古老舞蹈的编创出新的难题呢?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去研究,边研究边学习如何能编创出新的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安代舞蹈。所以本文对于安代舞的传承和创编创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动作舞姿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与丰富的功能。因此,文章通过安代的舞蹈文化内涵、舞蹈功能演变、舞蹈传承方式,借此深化对蒙古安代舞的认识,为更好地学习与传承该舞蹈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安代舞被称为蒙古族集体舞蹈的活化石,经过近四百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成为蒙古族宗教仪礼和那达慕盛会上最受欢迎的狂欢之舞,同时成为蒙古民族最为耀眼的文化标志.团体表演安代舞是举行大型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5.
安代舞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动作舞姿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安代"是蒙古传统社会以舞治病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终演变成一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从2012年起,我们学校创建了“火红安代红领巾社团”,在社团队员的带领下,每天伴随着优美动听的安代舞旋律,我们石东路小学的队员在操场上舞动着手中的红绸,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欢快的舞姿常常引来众多过往行人驻足观望,人们多年没有看到的安代舞在校园里重现,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7.
当代蒙古舞创作中的萨满文化遗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同原始万物有灵论并无二致,其广泛性和持久渗透性的表现形态之一,是半个世纪以来蒙古舞创作中涌动着的萨满化遗韵。《安代舞》、《鼓舞》、《格日乐》等当代蒙古族舞蹈都折射出萨满教尊敬每一个生命就是尊敬自然界的“行为追求体系”。认识蒙古舞对萨满教“功能动作”的借用发展、复现演变、阐释性发挥和创新,有助于开拓蒙古舞创作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是生存在大草原上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舞作为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承至今。根据资料记载,蒙古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民间舞蹈主要有盅碗舞、筷子舞、安代舞和查玛四种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是世界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继承并发展民族特有文化成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蒙古舞的现状分析,提供了独特的创新思路,使其能够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屹立不倒,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蒙古勒津安代是阜新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安代"是蒙古语的译音,其含义众说不一,有人说安代是人名,有人说安代是病名,其最准确的解释是安代一词来源于蒙语"敖恩代"的变音,汉语是"抬起头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大草原素有“歌海”、“舞乡”之名。蒙古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是祖国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鄂尔多斯、安代、盅碗、筷子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拉,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纯朴热情、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安代舞是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舞蹈治疗是新兴的交叉学科,二者都主张解放人性、发掘潜力、张扬个性、鼓励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等。基于这样的内在联系,连接过去与现在,探寻新的艺术价值,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擦出更富有生命力的火花。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人民,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省(区)。口头文学发达,民间演唱形式“好来宝”、著名舞蹈“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民歌《红旗歌》、《嘎达梅林》、《牧歌》、《挑好马》、《赞歌》、《小黄鹂鸟》等,流传极广。民歌特点是:歌词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3.
羊角舞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也是瑶族人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羊角舞来源传说、功能、社会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羊角舞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深度解剖,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蒙古勒津安代是阜新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安代”是蒙古语的译音,其含义众说不一,有人说安代是人名,有人说安代是病名,其最准确的解释是安代一词来源于蒙语“敖恩代”的变音,汉语是“抬起头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踢球舞,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体育游戏"蹴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本文探究踢球舞"球"的起源发展和踢球舞的功能演变、踢球舞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创编经典舞台剧目,加强对外交流和艺术产业化发展,同时通过基于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式,探寻踢球舞传承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傩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一直为文化、艺术界所重视。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傩舞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傩舞的起源与流变、傩舞的艺术特色、傩舞的文化内涵及傩舞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  相似文献   

17.
音乐圈舞是白马藏族祭祀、娱乐、庆典中的一种古老歌舞形式,其依托火民俗活动与火圈舞歌舞共同构成了白马藏族独特的圈舞文化体系,至今保留着氐羌民族圈舞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随着时代发展,白马藏族音乐圈舞从表演形式、圈舞形制、歌曲数量、舞蹈动作、文化功能等多方面不可逆转地出现了流变。研究对白马藏族音乐圈舞的传统类型、艺术形态以及流变轨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了营造艺术教育氛围,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己艺术才华的舞台,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文艺演出、举办书画展览,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增设充满活力的韵律操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安代舞及篮球操、跳绳等体育活动,让学生的体育运动也蕴涵美的韵律。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听、说、读、写与表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在文献资料调研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宾阳舞炮龙仪式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了舞炮龙仪式的情绪宣泄与调适功能、维系与认同功能、健身与娱乐功能、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经济功能等社会功能,认为宾阳舞炮龙仪式由于现代性的切入所发生的功能意义上的嬗变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的出现,将量化了的竞技项目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以套路动作堆砌而成的艺术表演舞扑面而来,忽略了动作的艺术表达及"语言"功能,缺乏了动作要为作品服务的初心.本文以动作本身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对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中的动作创编给予一定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