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传统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方式,其美学渊源可以上溯至先秦,其中儒、道两家对绘画风格影响较为深远.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社会时期,审美方式随之变迁转移.文章拟通过对"神境"、"逸境"与"禅境"切点式的剖析,体悟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文艺最重要的转型时期.在宋代艺术整体求新尚变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作为精英艺术两种核心样式的诗歌与绘画,也都经历了各自的转化与蜕变,而诗画两者暗隐其间的相互关系,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宋代艺术风貌与宋诗新变,宋代院体画面貌与文人趣味的渗透,以及宋代文人画对传统绘画审美的重构的相关问题,认为宋代诗画的各自变化,正映现了中国审美和艺术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诗的异变转化和画的纯粹提升都从这一时期展开,中国艺术自此结束了中古时代的丰神朗硕,揭开了近古时代的野逸清旷.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西方与中国贸易、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跃。在此背景下,以绘画、瓷器等艺术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艺术对西方审美趣味和美术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蒂斯、梵高等画家借鉴中国画创作经验,创造出体现东方神韵和艺术精神的作品,成为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一种独有的绘画艺术形式 ,门神画又是民间木刻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神画形成发展于民间 ,在适合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基础上 ,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绘画的营养 ,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 ,是劳动者自由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究其根源是受我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混沌美"的审美趣味的分析,试图折射出我国传统艺术与人们的审美习惯、审美理想和心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诗、词、曲,由于时代的变迁、阶级成分的变化、作家的变化、审美趣味的变化以及语言的变化等等对它们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它们各自迥不相侔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具体到意境方面,由于元代市民阶层的繁荣,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而逐渐转向市民,使元小令在意境方面更多地融进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形成了自己区别于唐诗、宋词的特色.大体来说,唐诗、宋词,以境胜;元人小令,以意胜.  相似文献   

7.
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一种独有的绘画艺术形式,门神画又是民间木刻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神画形成发展于民间,在适合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绘画的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是劳动自由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哈尔斯、维米尔的绘画艺术不仅生动地诠释了荷兰社会的大众审美趣味,而且说明了人类生活的质朴、美好.哈尔斯、维米尔的绘画反映了荷兰民众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情趣;他们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段,艺术地再现了人性之美、生活之美;两住大师的艺术唤醒了我们对生活、艺术真谛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元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统治阶层的民族本性,使得当时社会普遍存有一种理智、客观的"务实"心态,此外,元代所存在的民族矛盾、阶层分化以及文化冲突,使得当时隶属于不同社会阶层与文化领域的画家的绘画观念与审美倾向有着较大的差异.正是以上两点造就了元代肖像画作品中的"写实精神"以及宫廷肖像画家与在野文人肖像画家作品之间不同的艺术面貌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元代文人的绘画创作不求形似,注重自我胸臆的抒发,诗、画艺术之内容、审美、气韵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交融会通,从元初赵孟頫至“元末四大家”,文人画日趋成熟。明末清初,以渐江、査士标、孙逸、汪之瑞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承袭了元代文人诗画的创作传统,“新安四家”对元代文人诗画的接受体现在相似的人生际遇影响下形成的淡泊名利、以诗画自娱的思想个性;注重抒情写意的绘画表现;会通诗画一体的审美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老庄以来重神轻形的"形神"观,在魏晋人物品藻、谈玄之风的影响下,逐步与绘画理论融合,确立起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尚"神韵"的特色,独具审美趣味。六朝绘画"形神观"对后世绘画、书法、雕塑等影响遥深,可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元代绘画吸收了传统美学思想,艺术风格上实现了转变,确立了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发展的“文人画”这一新的绘画形式.文人画在元代尤其是元代晚期在画坛舞台上占据主要地位,其风格也在此时成熟.这时期尤其是元大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元代是绘画风格大变的年代,同时也是纸本绘画兴盛的年代,这种风尚一直影响到明清乃至现在。时代特征、物质层面、精神层面、艺术本体是导致元代纸本绘画兴盛的主要原因。了解纸本这种特殊的材质绘画大兴的原因,有利于我们今天艺术文化的承传。  相似文献   

14.
靳琳  王祺 《华章》2011,(17)
山水画是中国画发展史上最为突出的绘画题材,其艺术形式美感卓越.本文根据山水画发展时代为线索,分析南宋、元代、明代三个时期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历史时期的维吾尔族诗歌中多有咏唱"黑痣美人"的现象,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表现方式既显现出维吾尔族有关"美人"的审美趣味,也折射着维吾尔族早期的生存环境、天象崇拜观念、民族体貌特征和后来所接受的伊斯兰教的影响。这一艺术表现方式在其历史延续的同时,也在塑造传承着人们欣赏"黑痣美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江苏教育》2012,(Z1):36
如果说绘画艺术欣赏就是观看一幅画,这只是一个很浅显的看法。绘画艺术欣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一、绘画的审美特征:绘画是二度空间的艺术,绘画是运用色彩、线条和构图,在二度空间内(即平面内)反映现实美,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的造型艺术;绘画是瞬间的艺术,绘画对艺术形象的概括和提炼,要求更为集中、凝练和巧于构思;绘画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的艺术。二、中西绘画艺术的审美区别:审美趣味不同,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绘画风格也随着各个朝代的发展而演变。元明时期的文人画借助丰富的题材来表达审美理想,追求诗画相融的意兴和境界,追求与文学趣味一致的笔墨趣味,诗、书、画、印的结合蔚然成风。元明时期的丈人画把写意中国画推向了成热时期。  相似文献   

18.
《娇红记》作为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具有两个突出的审美倾向,即戏剧化审美与悲剧性审美,而这两种审美倾向均与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的滋养有直接关系。对《娇红记》审美倾向的考察,充分说明了元代戏曲繁荣对当时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小说创作对戏曲艺术给予了借鉴,同时也为研究戏曲艺术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与人们视觉方式的改变,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需求下,写实技法作为西方绘画创作的一种表现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艺术,西方绘画经历了诸多流派的交替更迭,探索并实践了诸多绘画语言与表现技巧,创造出无数的写实形象,但都因各个时期审美追求与表达观念的不同而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元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充满冲突而又有所建树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绝大多数汉人的时期,这个时期悬殊的文化差异和激烈的民族矛盾,给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对于前朝狭小的政治和人文空间,但却更激励着中国绘画艺术以顽强的生命力于“夹缝”中发展,进而繁荣。究其原因本文从文人画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