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造词的思维方式及其修辞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造词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法,渗透了汉民族文化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对汉语造词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探究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寻求其对等物复现的过程。汉民族的意象性思维、“取象类比”思维、“随机”“意合”思维、“平稳”“对称”思维等方式,都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造词过程中各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从而使汉语词语具有情感美、形象美、含蓄美、自然美、和谐美的特征。造词是反观民族思维方式的绝佳“窗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礼文化是修辞活动的一大背景,同时也是修辞活动中一大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礼文化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的概括,分析礼文化在修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即促使修辞受体对修辞主体产生情感认同的作用,进而为修辞目的的有效实现奠定基础.本文期望通过礼文化在修辞活动中这种作用的分析,对修辞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二、汉字所独具的修辞文化汉字自身所表现出的修辞文化,在达意传情上可获多种表达效果.诸如表达敬爱或厌恶之情;或对人嘲讽戏谑显现幽默情趣;或现出说者之巧思;或开发听、读者之智力,民族文化氛围甚浓.这种通过汉字本身反映汉民族文化的修辞方法,是任何别的文字所不可企及的又一“绝活”.  相似文献   

4.
字谜和汉字修辞都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字谜中的汉字修辞表现形式主要有:字形修辞、字音修辞、字义修辞。字谜在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修辞性能,对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汉语修辞与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修辞的重要表达效果之一——美感效果与汉民族文化传统、审美心理、民族根性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从文化视角审视修辞美旨在考察汉文化诸因素对汉语修辞美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数词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笔者通过对它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特色的分析,发现数词在使用过程中有实义、虚义之分.同时,这也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7.
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 ,决定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汉语修辞与汉语语法一样 ,深受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具体表现为 :汉民族具象性、比附性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生动形象的特征 ;汉民族重整体、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简约含蓄的特征 ;汉民族求同一、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整齐匀称的特征 ;汉民族讲对立、求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错综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谐音是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的谐音现象在修辞、文化和学习记忆等方面有一定的可比性。英汉诗歌都借助谐音押韵增强表达魅力。英汉民族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异同反映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中运用谐音词促进认知记忆,英汉民族皆然  相似文献   

9.
英汉词汇中有关动物词语不同修辞意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有些修辞意义不同的动物词语,一类是感情色彩一致、修辞意义不同;一类是感情色彩对立、修辞意义不同。造成这两类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英汉民族对动物的客观特征做出的价值判断不同;英汉民族有不同的社会生活风貌;英汉民族受到不同民间文化(如民间传说)的影响。除此之外,后一类差异的形成还与语音中谐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言志峰 《海外英语》2012,(11):45-47
双关语因其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而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段。英汉双关语分别蕴含着英汉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学作品、广告等文体中的历史地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正确理解双关语的修辞效果,更好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元,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中产生发展的,词汇自然也深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古代汉语词汇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汉民族文化的深刻印记.要了解汉民族文化,古代汉语词汇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正确认识汉民族文化与古代汉语词汇之间的关系,可以挖掘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基于此,从汉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说起,探讨古代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在了解汉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更好地掌握古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2.
清末抄本《江湖备用切口》反映了徽州、淳安一带江湖术士使用的隐语的结构形式,主要有语音构词、文字构词、修辞构词和句法构词。他们的职业分工很细致,职业选择和活动范围深受当地社会环境影响,使用隐语是为了改善生存环境,隐语折射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也反映出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迎合和模仿。  相似文献   

13.
字谜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目前学术界少见有关字谜语法修辞方面的研究。字谜谜面中常常会出现不易被人察觉的语法偏离,产生语法单位变异、语法关系变异和语法层次变异等现象。这些变异现象虽然不合语法规则,却能产生含蓄委婉、简洁有趣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化即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作为高年级英语学习,特别是对"高级英语"的学习,文化、修辞、难句翻译是"高级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三个问题.文章试图从文化、修辞对"高级英语"教材中难句翻译的影响,说明文化、修辞与难句翻译是"高级英语"学习中的三大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15.
日汉语拟声词在文学作品和口头交流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修辞价值。但是由于日语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而且日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要掌握日语拟声词是比较困难的。本文对日汉拟声词的语音、形态两方面进行比较,并将它们的修辞功能进行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总结了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经验.它源远流长.在古老的时代,谚语大抵出自一个个部落的智者之口,奥妙的哲理和优美的言辞,获得了远近人们的赞赏.于是,转辗流传,一代代习诵下来.到了文化逐渐发达的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们作品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精彩语言,亦像插上彩翼似的,很快飞入万众之口,丰富了各民族谚语的宝库.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从这个民族的谚语中找到.”谚语又是一种文学样式,它以民族文化为滤色镜来反映客观世界,所以不同民族的谚语,都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汉谚语的内容积淀了丰厚的汉民族的风土人情,生产经验及人生哲理,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本文主要从汉谚语的语言风格、句式及修辞手段方面,考察汉语谚语修辞同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委婉含蓄的文化心态是汉民族普遍的心理表现 ,它体现在汉语的方方面面 ,除了修辞 ,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也都有明显的表现。用语言自身规律难以解释的某些语言现象 ,可以从文化心态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英汉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隐喻含义。这是英汉民族长期以来经过千百代人民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在语义上既有相似又有相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和发掘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语言功能,在跨文化交际及翻译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大量的实例表明,英汉民族颜色词的语义同异并存,颜色词的隐喻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又有其具有民族特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现代汉民族用以交际的统一语言——普通话。它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使用人数最多。作为一门学科,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书面形式。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同编的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观代汉语教学大纲》,其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六章,并规定本学科的  相似文献   

20.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汉民族认识世界呈系统思维方式,进而决定了汉语修辞学的整体意识:一是把修辞与其所共生的题旨情景视为一个整体,二是强调“因宜造变”的修辞方略,三是二元对待、阴阳和合的修辞体系建构。然而,这种意识缺少科学性,不重层次,不重分析,不重与“阳”对立的“阴”,所以,现代汉语修辞学必须吸收域外文化的精华,从而提高其学科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