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动画于20世纪初期传入,迄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这8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动画走过了初创阶段的艰难,开拓时期的繁荣,在世界上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那么如何能够超越现今国际动画,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道路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浅析动画造型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科教文汇》2010,(16):141-141,148
动画片的演员就是动画造型设计师笔下栩栩如生的各种角色,因此动画造型设计是动画影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如何把握动画影片中的造型设计是经常探讨的话题。文章从动画造型设计的功能、动画造型设计的特征、动画造型的简化以及夸张变形设计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3.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其"民族性"主要取决于内容题材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品格的深度和广度。当前中国动画角色造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在动画语言日趋国际化、通行化的情况下,如何吸取美日动画的经验,将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得使人喜爱并富有艺术特性,同时又能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念等方面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4.
视觉符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以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传承着人类艺术繁衍的脉络。动画艺术作为一种时尚艺术,兴于现代,但却起于原始。在技术上,动画艺术经历着现代文化的洗礼,但在形象造型上却欠缺着一定的艺术底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动画片,无论在题材内容的思想性还是在视觉造型的艺术性方面,都需要挖掘传统的视觉文化。视觉符号艺术在动画造型中起到了从内涵到形式的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动画面部表情造型的一般方式、技术手段进行了系统归纳,运用这些造型理论和技法,对典型动画形象面部造型进行了系统探析,并分析了国外经典动画片面部造型的特点。联系中国古典戏剧脸谱艺术精粹,在汲取各个国家的优点和本国中的精粹之后,努力在自己制作的动画片《梁祝新传》中有所应用,使人物形象尽可能的生动完美,同时归纳出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对面部表情造型的新体会。  相似文献   

6.
动画素描是动画专业造型的基本功底,受动画专业本身的艺术特点和专业要求等因素影响,动画素描在继承传统素描观念的基础上,又表现出新的特点。因此,理清传统素描与动画素描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于动画素描造型的教与学,真正为动画创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晓春 《科教文汇》2010,(32):37-39
动画教育的迅速发展,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 国的动画产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无疑将会对中国动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三大构成影响着动画设计中的画面造型设计.某些特殊的视觉符号,将会使动画设计达到艺术与商业的协调发展.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创意人才的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中国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宋文岚 《科教文汇》2021,(13):54-56
该文以时间脉络来分析中国动画,从中国动画的起源、蓬勃发展,直至现代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的过程,并以《淮南子传奇》这部动画片为例,分析中国动画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取和摸索中国动画的"民族性",让"民族的精神本性"在动画这个载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动画是舶来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紧密结合的传播文化的主要媒介之一,它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汲取了有益的文化元素,并将它转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视觉形象。这样,中国现代动画以富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特征,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动画原理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动画原理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建设,涉及素描速写、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等课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紧紧围绕动画专业学科特点和动画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李婷 《科教文汇》2011,(16):64-64,95
动画原理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动画原理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建设,涉及素描速写、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等课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紧紧围绕动画专业学科特点和动画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意产业而言.中国动画是有资格顾盼自豪的,因为它可能拥有着目前中国其他创意产业所没有的高寿——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开外,这是那些从改革开放后才建立起来的创意产业其他行业所不能及的。同样值得自豪的还有很多,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创造出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在国际上闯荡出“中国学派”名头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张冰筠 《知识窗》2015,(2):70-72
我抱着慢慢摸索的态度制作出逐格动画《落》,在制作过程中,我注重逐格动画角色设定对动作和材质的关系乃至对整部短片的影响。逐格动画的角色造型设计是将动画的角色转化为三维立体的形象,结合各种材质、服装、动作和面部表情,赋予其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同时,它的样式与风格从非现实到现实有着巨大的跨度与多样的变化,但是动画造型外在的风格、形态和实现手法在千差万别中又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取材于自然界的形象,还是匪夷所思的幻想形象,都离不开它们作为表达人类精神和情感载体这一特征。每一个动画角色的性格,都是人的某些特征的折射,这是动画形象生命力的所在,也是动画的魅力所在。在前期设计中,剧本没有与逐格动画的制作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导致在如何使角色"动起来""怎么动"上做了许多尝试。最终采用拍摄、抠图和后期软件拼合的制作方法,才使片子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张云志 《科教文汇》2007,(9X):30-30,34
近年来,中国动画片的年产量增大,但优秀的作品不多,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造型设计质量上不去。现阶段的中国动画片人物造型要么粗制滥造要么模仿抄袭,缺乏生命力,如《宝莲灯》中的沉香有日本动画造型的痕迹,《蓝猫三千问》中的蓝猫有强烈的迪斯尼风格,而孙悟空和猪八戒总是摆脱不了《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中的模样……。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一种较为完整的绘画体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在二十世纪世界动画产业快速发展的期间,中国动画界曾经诞生了闻名世界的"中国学派"。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导致这种盛况逐渐衰败。在新世纪情况下为了继续发扬"中国学派",中国动画人开始进行了各种尝试,比如三维水墨动画的表现,但是在尝试过程中,三维水墨动画在表现中国画的意蕴效果时表现不佳。在三维动画中模型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步骤,本文尝试在模型方面进行试验,以帮助更加真实的表现出中国画的意蕴效果,从而更好的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朱雪 《科教文汇》2012,(6):206-208
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不仅可以主导动画影片的风格与艺术特征,还可以得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然而本色的再现是不足以让角色深入人心的,这就要在设定时有足够的夸张性表现融入。本文将着重分析当前不同国家动画角色造型夸张性表现的特点,在对比与分析中得出夸张性表现的设定方法,以及将来动画角色造型夸张性表现新的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观点上来看动画无疑是个充满着矛盾的事物。当我们去深究动画的发展历程——人类对动态、立体的视觉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生命的好奇研究、记载,一直到后来摄影技术革新带来真正意义的现代动画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动画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动画源于静帧,但是却产生了动的效果。当代动画所包含的元素越来越多,这使得动画的节奏性在更多的方面综合的展现出来。除了视觉元素外,还有音乐效果,故事线性节奏性,角色的动与静的对比等等。本文将通过动画制作的的各个环节去介绍如何综合“动”与“静”来营造动画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8.
顾琛 《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51-1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艺术界也更多地参与了国际间的对话,动画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态而成电影的一种类型。但在动画理论界对动画美学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概念,中国动画的美学建构任重道远。特别是在跨文化视域下,各种思潮的国际性交流与碰撞也日益加强,急需对相关的动画理论及概念形态进行客观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普及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使网页动画迅速发展起来,网页动画的设计在网页设计中来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创作精彩的网页动画对于网站设计来说相当关键,这就要求设计者要对动画的视觉元素多做深入的了解,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和人的视觉规律,创造出让人觉得很形象的网页动画,达到相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彭政 《科教文汇》2008,(32):262-262
本土动画形象的塑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层次:借鉴基本的民俗民族符号元素,学习西方先进设计理念、设计思维,传承民族优良文化基因。吸取民族本土文化的优良基因。反对“本土文化过时论”、“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念,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