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初中《汉语》课本(即《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语法体系里有三种合成谓语:一是判断合成谓语,二是能愿合成谓语,三是趋向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是判断词“是”“用在名词谓语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判断说明的合成谓语”,如“语言是工具。”能愿合成谓语是能愿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构成一种表示“可能性、必要性、意志或愿望”的合成谓语。如“她会说普通话”,“天气应该热了”。趋向合成谓语是趋向动词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构成一种表示趋向、时态等附加意义的合成谓语。如:“前面跑过来一个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教学实践证明,合成谓语的说法是有缺点的.我们主张取消这一术语。因为分析句子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说明造句单位之间的语法关系,帮助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而合成谓  相似文献   

2.
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是动词的附类,它们在句子里作成分的情况和一般动词不尽相同。能愿动词有愿意、应该、能、要等等。一、当句子里除能愿动词外,没有一般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时,能愿动词可单独作谓语。你怎么啦?不愿意吗?  相似文献   

3.
“N的A”进入句子作主语、宾语要求动词是非自主动词。大量的非自主动词既能作“N的A”的谓语,也能作“N的A”的述语。而一些非自主心理动词只能作“N的A”的述语,构成述宾结构,一些非自主能愿动词只能作“N的A”的谓语,构成主谓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五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初级中学《汉语》课本语法部分把能愿动词和后边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的组合叫做合成谓语;到了八十年代,由张志公先生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试用本)语法部分又把合成谓语改称做能愿词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法术语的改变;其实,反映了张志公先对这种组合的看法大大地改变了。  相似文献   

5.
安公选同志在《“动词谓语句”例句一疑》(《中学语文》92年第7期)中认为中学课本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分析为“主——动十补”不妥当,理由是主语“教室”不可能发出‘打扫’的动作。这种看法貌似有理,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关涉到重要的语法理论,不可不辩。第一,初语三册课本明确地将动词谓语句分成“由单个动词充当谓语”和“由动词短语充当谓语。”两种情况,“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是作为后一种情况的例子提出来的。因此,严格地说,其中的谓语不是单个动词“打扫”,而是整个动词短语“打扫得干干净净”。安文实在是误解了教材,而这一误解的实质是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的目光来看“层次分析法”的。前一种  相似文献   

6.
能愿动词的义素结构和跨层次的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愿动词具有强烈的主观评议色彩,当能愿动词进入结构体(NP+VCW+VP)以后,其语义成分受时间、条件状语和动词谓语等语义的制约,形成不同的义素结构,产生不同的主观评价意义.同时,能愿动词还与主语的人称意义和句子的语气产生跨句法层次的功能关系,表达不同的交际意义.能愿动词的义素结构和跨层次的交际功能是来华留学生学习能愿动词时一个十分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掌握非谓语动词 ,首先在于把握其“非”字 ,非谓语动词不能充当谓语。其次 ,必须了解非谓语动词的词性 ,只有这样 ,才能从词性知成份。最后 ,还要掌握一些非谓语动词的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8.
读了《提要》,深感它简明实用,确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删改了《暂拟》中过于繁细或不当的地方。如:取消名词和动词的附类的说法,把方位词直接归入名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直接归入动词;把实词与实词组成的“词组”和实词与虚词组成的“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合称为“短语”(如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取消合成谓语的术语,把判断词“是”后面的名词短语作为“是”的宾语:取消复杂谓语这个术语,把有复杂谓语的句子直接称为连动句或兼语句;取消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说法,承认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取消结构助词“的”“地”的区分,不论定语、状语,都用“的”;原双部句和单部句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在表示“给予”、“问告”意义的动词谓语后面常常带着两个宾语,第一个宾语一般是指人,叫间接宾语;第二个宾语有的指物品,有的指事情,叫直接宾语。直接宾语可以用“把”、“将”之类的介词提到动词谓语前面。古汉语在有“给予”、“问告”意义的动词谓语后面同样也可以带两个宾语。如: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出师表》,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全文共用二十三个“以”字,其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句的“以”字怎样讲解?有些参考书解释为介词“为”,我们认为此解不尽妥当,宜解释为动词“认为(以为)”。首先,从词语的组合结构看,“以”作动词“认为”讲,充当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构成一个否定型的谓语格式,“不”字否定动词“以”字,否  相似文献   

11.
《赤壁之战》有“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句。课本注为“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显然,“有”字未作交代。“有”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按《辞海》“有”通“友”。友,亲善也,是动词。此句可译为“有的亲善那边,有的亲善这边。”文言“有”字是个使用较频繁而又易为人们忽视的字。高中第二册文言课文中,“有”字出现105次。课本只注释了三个而且都是“通又”的重复注释。笔者以为,“有”为动词,作谓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发生”、“产生”、“得  相似文献   

12.
谓语动词引导宾语从句是中学课本中最常见的一种宾语从句形式。其中think,suppose,believe等动词 宾语从句的用法值得注意。 1.think,suppose,believe等动词 宾语从句表示否定意义时,必须将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动词或介词之前的句法现象。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现将注意点分述如下:一、在否定句里代词宾语前置如果否定副词是: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而代词宾语是:余、吾、我、汝、尔、之等,宾语一般前置。但是要注意:如果否定句中的动词谓语前面有“能、肯、敢、尝”等能愿动词或副词,代词宾语还要放在能愿动词或副词的前面。还有就是否定副词必须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的,宾语才可以前置;如果句中虽有否定副词,但不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宾语就不能前置。例如:(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相似文献   

14.
《中学文科》2008,(11):36-38
在英语中,主语的“人称”和“数”决定着谓语动词应该采取的相应形式。也就是说,谓语动词必须和主语的人称及数一致,这就叫主谓一致。  相似文献   

15.
非谓语动词是指“不定式”,“动词-ing形式”和“动词-ed形式”。它们在初中教材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例。我们在进行“非谓语动词”的复习时,应将重点放在与谓语动词的搭配习惯上。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中,每个句子必须有一个动词来担当谓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做什么”,这个动词通常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因为动词是语法的“纲”,  相似文献   

17.
“there be…”句型是中学课本中常见的句型。它表示某地方、某时间“存在”、“有”某物某人之义。这种句子结构为英语中常见的固定倒装结构。be为谓语动词,要随后面主语的人称、数以及句子时态的变化而变化。在“there be…”结构中的谓语动词,为了表达含义的需要有时不用be,而用其它类似的其概念的动词。这就是“there be…”句型的扩大。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there be…”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用表示类似“存在”观念的其他动词,如:live、stand、lie、sit、exist、come、go、grow、fly等。它们能够使得句子含义更具体、生动形象化。如:  相似文献   

18.
<正> 所谓“合成谓语”,通常指“是墨水”这种“判断合成谓语”,以及“能解决”这类“能愿合成谓语”。有人也把“建设起来”一类叫做“趋向合成谓语”。最近又有人提出所谓“提带复合谓语”,包括相当复杂一部分语法现象。 “合成谓语”说是五十年代中期摹仿俄语语法兴起的。自那时起,一直有不少人不  相似文献   

19.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法中“非谓语动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感到“非谓语动词”难掌握。在多年的外语教学中我对“非谓语动词”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一、利用母语进行非谓语动词教学 以往讲语法时我都给学生提供大量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自己找规律,从而掌握语法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非谓语动词”这项语法虽然很复杂,但“非谓语动词”的汉语意思很明显,所以我通常用母语进行教学。“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做谓语的动词”。既然是动词,就有时态类、语态类变化,就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20.
“是……的”强调句式是一种常用句式,它的否定式是在“是”前加“不”。但是在对其否定式语义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些特殊情况。当“是”放在自主性谓语动词前强调生命体的习性与状态或放在心理动词与能愿动词前强调生命体的心理与能力时,它们的否定句式是在“是”后加“不”,那“不+是”与“是+不”各自适合什么样的语境呢,这都需要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学习者正确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