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声,以一颗理解宽容之心,真诚地帮助每一个孩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读学生的心灵,以心灵感受心灵,让学生充满自信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我认为班主任要与学生相互沟通,走进学生心灵;爱心教育,塑造心灵基石;讲究策略,净化学生心灵;注重细节,完善学生心灵;善待学生,发挥心灵力量;评价激励,赢百倍信心,使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达成心灵的默契,展现素质教育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激发共鸣,和谐共振;细心呵护、以心换心.教师与学生沟通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仅要揣摩学生心理,还要采用恰当的谈话技巧.我们只有贴近孩子的心灵,才能促进他们健康活泼的成长.下面,结合本人近期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动作传情,润物无声 师生之间,只有互通心灵,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互通心灵的方式很多,一个眼神,一次爱抚,一个手势,都能取得心灵相通的效果,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蒋萍 《考试周刊》2014,(2):187-187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多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感动心灵。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次心灵雕琢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5.
马钧 《林区教学》2014,(6):120-121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关注并唤醒学生的心灵。真正关注学生心灵的教育,一是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二是要面向所有学生,三是融入教师的爱心。以灵动教育帮助学生启航心灵之旅,以创新笃行引导学生迸发心灵智慧,以阳光运动帮助学生扬起心灵风帆,以快乐体育引导学生绽放心灵火花,以音乐之声助力学生沐浴心灵阳光,以艺术活动帮助学生放飞心灵梦想,可以收到很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古诗文为传统文化的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发挥古诗文教学"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凸显道德教育,以增强学生心灵世界的厚度;以传统文化启智,开掘学生心灵世界的深度;以传统文化怡情,拓展学生心灵世界的广度,从而引领学生去鉴赏传统文化瑰宝,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心灵世界,让他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然地流淌。●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如一”,让他们能够在讲演中在作文中酣畅淋漓地倾泄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胆略与能力!●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培养”,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这个“阳光、气候、土壤”,就是一种民主教学的氛围。对于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而言,他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相似文献   

8.
一封家信,搭建起学校、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次心理健康普查,叩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一个助学体系,带给贫困学子无尽的温暖和力量。河南科技大学以学生为本,坚持服务学生从一开始,在日常工作的细  相似文献   

9.
爱可以搭建心灵的桥梁,叩开孩子的心扉;爱可以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给孩子以自尊心;爱可以点亮心灵的灯盏,给孩子以上进心;爱可以呵护稚嫩的心灵,给孩子以自信心。我们要做好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让爱来温暖他们的心灵,叩开他们稚嫩的心扉,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懂得学生的心,才谈得上教育。用"心"育人,给学生以自尊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这样才能真正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承受阳光照射,雨露滋润,从而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私语     
一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三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四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72006年5月号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五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六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让心泉自然地流淌。七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  相似文献   

12.
试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基本维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三个基本维度:以关爱生命为重的意义之维,即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引导学生思想与生命的健康成长;以发展为重的能力之维,即着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以心灵为重的情感之维,即在师生心灵互动中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功绩社会下学生学习目的外化、生命发展节奏失衡以及心灵倦怠等问题成为“双减”政策落实的潜在隐患。美育以美的艺术愉悦学生心灵,缓释功绩性目的;在审美自由中关照学生生命发展节奏,舒缓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审美闲暇中引领学生诗意栖居,超越功绩社会下学生的心灵隐忧;在以美润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灵解放,发掘“双减”政策稳步落实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4.
评语就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感知生命季节中的一丝精彩和变迁;像一只别针,让心灵的羽翼在蓬乱时得到贴心的梳理;更像一缕阳光,让学生心灵的草原生机勃勃,永远绿意盎然。教师应该善做学生心灵世界的调琴师,用评语呵护学生心灵,调拨学生心中的琴弦,让其在自由、舒畅中发出美妙的韵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需要灵活综合各种教学方式,以深入浅出地解释具体定义、机制,求科普与通俗;以描述数据和图片方式讲解具体事例,求学生心灵认识的共鸣;以探索性地深入分析问题和现象,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潘文丽 《考试周刊》2012,(56):185-186
教育是一门艺术,心灵沟通是班主任的"金钥匙"。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伟大事业。为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作者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必须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掌握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学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艺术。其中掌握中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三种:倾听法、询问法和观察法,这都是中职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有效方法;用理解、尊重、关爱、真诚的观点来叙述中职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享受阅读。只有当学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去与文本展开心灵与心灵、思想与思想、智慧与智慧的"对话"的时候,学生才会感受到一种通明世相的充足与快意,才能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才会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才会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认真探讨阅读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1,(4):3
王文英,山西省特级教师,太原市杏花岭第六中学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多年来,她一直坚守以学生"自主性管理"为主的教育模式。她认为,教育工作就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后的连锁反应,教师应以尊重赢得尊重,让学生喜欢就要给学生喜欢的理由;教学中她能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空  相似文献   

19.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  相似文献   

20.
<正>文本细读,就是仔细领会语言文字内在的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文本细读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作为一名师者,我们不仅要自己细读文本,还得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现在我想结合一些案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