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追求。本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利奥波德的生态环境伦理思想作为立足点,探讨人与自然同属土地共同体,将人类的伦理尺度拓展至自然界以及土地伦理原则等思想的合理性、独特性,并阐述了其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高度升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立足现实的人,在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平等正义建构、人与自然生态一致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作为核心观点构成了马克思生态人学的基本框架。新时代面对人与自然显著的关系问题,可以展现出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为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从整个人类的发展角度,为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辉 《文教资料》2014,(23):1-2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这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先民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心理、情感。先秦诸子正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被人与自然相依共生、和谐融洽的亲密关系和美好情景所打动,启迪了创作的灵感和智慧,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光辉思想。这种生态文明思想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延续至今,并将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思想与内涵极为丰富和精湛.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不容乐观,日益成为束缚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约束.为保证中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顺利的物质变换.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思想被学术界重视起来,并且进行了深入研究,赋予其重要的生态意义.中国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变换思想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物质变换思想的来源、内涵,重视其对中国的生态意义,寻求解决在中国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异化的路径.走遵循自然规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发展。这一概念不仅继承了西方古代哲学的相关思想,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与宇宙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习近平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六大原则”,是对其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的原则的进一步提升,为世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践智慧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行动指引。从理论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思想,继承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从制度逻辑上看,稳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价值逻辑上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以及未来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解关系,从生态价值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其思想中生态价值内在的本质,从而促使人类反思自身活动,为解决当前我国生态危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概念。"人化的自然"是马克思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社会扬弃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关系,消除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马克思"人化的自然"思想为我们指明了通向生态文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84):191-192
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发展与生存。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担负的使命和急需探索的重大课题。我国道家思想蕴涵的生态原则、彰显的生态智慧、富有的生态伦理,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理论有许多共通和契合之处,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佤"的神林崇拜,反映出佤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态保护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对"黄佤"神林崇拜所蕴含的生态保护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能为解决当今的生态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注意,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受到人们重视.从其生态维度来看,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生态优先原则、人与自然辩证统一、自然价值存在及多维性.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总体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伴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安全,也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人类化解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生态危机的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其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调控我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尚未处于技术对自然狂热征服的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前瞻性地看到了人类的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解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在于人与人的矛盾,指出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解。人本性、辩证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显著特征。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和解"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实践精神指引下,扬弃以往异化思想的成果。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与生态失衡之间存在内在逻辑。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应该通过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来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赫伯特·马尔库塞既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了自然革命与自然解放的思想,揭示了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构想了实现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新型主体———新感性的人,提出了以“非暴力”手段来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张。马尔库塞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了对自然、技术以及人的感性解放的认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彤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26-129
21世纪是一个"环境的世纪",人类面临着如何摆脱现实困境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转变的问题.向一种新的价值观过渡,迫切需要认清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危害和误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把制度变革和生态革命结合起来,强调制度变革和科技进步相统一的原则来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是建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础,对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完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从人类的实践之维出发阐述其生态伦理思想,从社会制度之维出发阐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从异化消除的视角阐发其生态伦理目标。这种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派美学的强势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美学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中“人改造自然世界”的实践特质被加以强调,而它本身所内含的主客一体潜质被遮蔽了。我们在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命题重释的基础上,可以对实践派美学的反思复归至马克思主义原典。在现实意义上,当我们在工业文明带来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沦落”中,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一体的观念,无疑成为重建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