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科技创新政策目标评价的视角切入,基于目标本体评价、绩效目标评价和目标管理评价3个层次划分,创造性地提出政策目标力评价概念。在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基础上,融合扎根理论发现的政策目标表达模型和内容分析法指导构建的目标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州市近16年科创政策为例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发现:既有政策对目标的内涵、科学性及前后衔接阐释欠清晰,本级目标设定受上级对本市科技创新功能定位的影响明显,而政策目标管理在特定周期内"重两头轻中间"缺少恒定"抓力"。科技创新政策目标力评价可提供对政策目标体系调适的重要依据,带来绩效目标评价的信息启发,并为政策实施过程的"对症治病"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技术政策演化与绩效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技术政策量化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地方政府技术政策演化与技术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技术政策的核心目标已经由早期的依赖技术引进逐渐过渡为借助外部技术来推动自主创新.从整体上看,技术政策数量的增加和力度的增强都产生了良好的技术绩效;对技术创新和引进外资的重视在一定程度E提升了技术绩效.但由于对消化吸收的相对忽视,致使技术引进等政策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江苏省技术政策表现出对行政措施的强烈依赖,不同政策措施对技术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2017年的空间面板数据以及31个省(直辖市)2007—2016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支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基于空间计量视角研究了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对省域创新绩效的空间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比创新绩效的空间集聚特征更明显。科技创新政策中的知识产权、外资引进目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成果、技术创新目标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创新政策中的人事措施对政策目标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财税措施对政策目标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知识产权目标与外资引进目标都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同时,知识产权目标与外资引进目标对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得到了相应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4.
程华  钱芬芬 《科研管理》2013,34(10):103-108
对科技政策实施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政府完善科技政策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产业技术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54条技术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2000-2009年产业面板数据,对政策力度、政策稳定性与创新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力度对技术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经济绩效不显著;政策的不稳定性会抑制政策对技术绩效的激励;政策对绩效作用存在滞后效应。比较不同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供给政策对创新的技术绩效有激励作用,环境政策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有激励作用,需求政策对经济绩效作用显著。最后,提出应加大需求政策供给力度,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文本演变进行梳理,从政策制定、执行和结果角度,对产业政策的目标设定、措施安排、预期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假设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按照政策制定的适当性、公正性、充分性,政策执行的坚定性、创造性、整体性,政策结果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创新绩效作为评价标准建立省域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模型并设计指标体系,研究得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总体有效性的结论,并通过部分定量数据的量化解释,印证评估结论,从而提出进一步提高该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评价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作用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搜集2006—2018年各省市的科技评价政策文件,在优化科技评价政策量化量表的基础上,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三个层次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评价政策总体上呈现“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政策目标主题向创新人才培育、区域创新扶持与知识产权保护转变,同时,科技评价政策的作用机理呈现“非线性”特征,政策目标的作用方向正由“数量制胜”向“质量取胜”转变。从科技评价政策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看,科技评价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其直接政策效力明显薄弱;科技评价政策的多重目标导致政策的协同效应不足,同时,政策目标与政策实施之间的不协调也削弱了政策效力,导致其“指挥棒”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7.
当前科技创新政策呈体系化发展,已逐渐成为独立的政策部类。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推动形成共识,是支撑政策研究和政策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推动政策制定、交流、评价和实施的保障。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比研究,在公共政策范畴中,围绕研发系统和技术经济系统厘清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范畴及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的关联;并探讨从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目标四视角提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结构,(1)从政策分析视角,按照政策类型分为强制性政策、宏观战略和落地实施政策;(2)从政策制定视角,按照政策工具类型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3)从政策执行视角,按照创新主体类型分为政府、企业、公共研发机构等类型政策;(4)从政策目标视角,按照价值导向分为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导向政策。  相似文献   

8.
从政策科学和绩效评价的角度解释科技创新强省政策实施绩效,并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4个维度对政策绩效进行界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绩效指标,并以A省科技创新强省政策为例进行政策绩效评价,从顶层设计、职能转变、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科技创新强省政策改革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其社会、经济、政治影响力得到全面扩展和深化,科技政策研究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复杂,与此同时,科技政策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也变得更加难以界定,传统的科技政策的划分方法已经难以涵盖和解释当前丰富而庞杂的科技政策研究体系。因此,将利用政策分析中"政策场域(Policy Arena)"这一重要概念,对经济商业场域(Economy and Business Arena)、公共行政场域(Public Administration Arena)、公民社会场域(Civil SocietyArena)和道德伦理场域(Morality and Ethics Arena)中的科技政策,从政策主体(Policy Actors)、互动模式(Interaction Models)以及政策目标(Orientation of Policy)三个维度重新进行边界划分和内涵界定。科技政策研究实际上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技政策研究包涵所有与科技相关的政策研究,而狭义的科技政策研究为基于"科学—技术—创新"范式展开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研究(STIPS),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科技政策研究的界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狭义的科技政策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40份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为样本,基于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分类方法,结合科技人才发展阶段构建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制定部门及颁布形式、基本政策工具、政策作用场域、两维度交叉4个方面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但政策效力和层次性有待提高。政策工具的内部平衡性,政策工具与政策作用场域的适配性,政策间关联的紧密性等仍有提升空间。据此提出以下3条建议:一是统筹政策工具要均衡使用;二是提高政策工具与政策作用场域的适配性和精准度;三是提高政策之间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目标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背景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政策的目标( 国家层次、企业层次) 和技术创新政策的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的技术创新政策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科技政策对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科技政策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的尚未见到,所以,无法较为准确的评估科技政策对于技术绩效乃至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特色和理论意义在于,尝试通过量化科技政策,建立经典的计量模型来客观评估中国科技政策。本文收集了1978-2006年国家颁布的技术政策,并从中选择与科技创新最为相关的423条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定量描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轨迹。本文发现: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显示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国家对技术的高度重视,政策协同程度也在迅速提高;技术政策话语权分布不均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制度路径依赖和部门利益之争。本文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将科技政策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科技政策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更进一步,本文还探讨了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9,(3)
通过政策量化测算政策文本效力,利用计量模型分析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政策整体效力逐年提高,平均效力则呈W型波动,政策效力取决于政策数量;从政策力度、目标、措施、反馈测算政策效力,政策目标、措施得分普遍高于力度、反馈;政策效果滞后期、创新绩效促进程度存在类型差异,供给型政策有利于产学研创新直接产出,需求型、环境型则指向经济产出;需求型政策滞后期比其他两类更短,影响的创新绩效指标更多。  相似文献   

14.
基于OECD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分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18个国家以及OECD、欧盟组织的农业支持政策绩效,分析农业支持政策绩效的时序变化规律,探索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优化路径。计算结果表明,虽然各国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有很大的差异,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各国均表现为纯技术效率不断提升而规模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投入冗余部分主要存在于农业生产者支持方面。各国的农业支持规模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优化程度、配置比例普遍较低,且75%的国家处于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增状态。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投入、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任珩  赵成章  安丽涓 《资源科学》2014,36(5):922-928
水资源管理政策是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从水资源安全的高度探讨水资源管理政策失效原因对于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参与式访谈和突变级数法,从政策认知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等4个维度评价了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963-1993年,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水平逐步提高,1993-2008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政策认知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指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表现为先增大后下降、再增大的趋势;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则在1968-2008年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民勤绿洲偏重于工程技术层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在实现阶段性节水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使民勤陷入"开荒-节水-开荒"的恶性循环,推动了传统农业规模无序扩张,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是干旱地区水土承载压力加大的"推动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xx市的财政局、农业委员会和农户采集的数据,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德尔非法和网络层次分析模型,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绩效水平。结果表明,政府在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宣传、政策覆盖力度、责任分工、风险评估能力及补助资金的及时发放方面需强化;农户应进一步明确在绿色农业经营效益水平、购买意愿、项目绩效考核和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综合考察知识产权政策内容建立知识产权政策量化标准,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个方面对知识产权政策进行量化并建立经典的计量模型对中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政策力度能显著促进新产品销售率,但会限制专利授权量;权利界定目标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绩效,但侵权惩戒目标却显著限制了技术创新绩效;最主要的行政措施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很小,而真正起作用的财税措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依据结构功能理论和期刊数据政策的相关研究,科学设计评价期刊数据政策的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层次分析法打分赋值评价指标体系中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计算权重。【结果】 构建的期刊数据政策评价体系中,提高期刊质量、规范数据质量、便捷读者应用等指标权重较高,在期刊数据政策中较为重要。【结论】 建立了较为系统、全面、可操作的量化期刊数据政策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分析已有期刊数据政策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项目团队的集成化水平直接影响其合作绩效,针对管理实践中团队集成化指标数量众多且重要性难以辨别的问题,在项目团队集成化指标对团队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差异视角下,研究了项目管理团队集成化关键构成指标。将领导者能力纳入团队集成化指标集,从团队效率和效益两个维度构建集成化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实地调研获取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数据,运用基于模糊语言偏好关系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分析各合作绩效指标的评价贡献度,进而根据集成化指标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经支持向量回归筛选最优集成化指标集,最终得到关键集成化指标重要性显著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集体至上、信息共享、集体受益、领导者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团队集成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苏屹  闫玥涵 《科研管理》2021,41(12):160-170
国家创新政策处于宏观层面,从跨层次视角分析国家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引领机制,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17年度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层次分析模型,探究了国家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区域创新投入中的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2)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3)国家创新政策可解释区域创新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在30个省市间的差异,在区域创新投入和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区域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提出展望,为国家制定有区域针对性的创新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