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经营者相对业绩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莉  黄河清  蒲勇健 《软科学》2006,20(1):40-44
借助功效系数法探讨基于经营者相对业绩评估模型,并对深沪市32家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者相对业绩与激励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基于功效系数法的经营者相对业绩评价能消除行业内企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为真实地反映经营者主观努力程度及能力对业绩的贡献,同时也发现相对业绩与经营者激励缺乏联系的客观现实,进一步反映研究和建立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我国经营者长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会计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利润。然而使用EVA指标来衡量企业的业绩,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利润,将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然而由于EVA薪酬激励的思想引入我国的时间有限,不够完善,所以在我国企业的广泛使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EVA指标在薪酬激励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是对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基于财务业绩与创新行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进行研究。在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OBI观点与BBI观点激励冲突的文献述评基础上,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导向下的经营者组合激励模式,随之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创新行为与财务业绩为综合标准的组合激励模式中相关参数的变化含义,并说明经营者技术创新组合激励模式的意义:在一定约束下,可同时改进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期望收益,以此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真实业绩的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绩评价是对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和约束的基础。本文在分析了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后,通过对“经营者真实业绩率”评价指标和相配套的报酬计划的设计以及评价参照系的选择,重建了一套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试图以此来缓解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根据股票期权的激励原理,对经营者业绩水平公允的评价是股票期权实现激励目的的关键环节。我国资本市场股票价格无法公允反映经营者的业绩水平,致使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不能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本文在对我国股票期权计划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现行业绩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而企业激励机制或措施的好坏能够极大地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经营者激励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将突变理论应用到经营者激励的评价中,提出了基于突变理论的经营者激励评价方法,然后以某公司为算例,通过构建该企业的评价模型对该企业制定的经营者激励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领导权结构对经营者报酬的影响,分析了领导权结构在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与经营者报酬关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领导权结构对经营者报酬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不管领导权结构如何设置,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要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企业规模对经营者报酬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经营业绩与经营者报酬的关系受业绩指标选择的影响。另外,经营者报酬有逐年递增趋势,但是增加速度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经营者胜任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胜任力”的相关理论,构建了11个经营者胜任力测评指标,通过实地调研,验证了制造业企业经营者在不同层级、管理领域、企业规模和形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建立了经营者胜任力模型。该研究为建立和完善制造业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胜任力“的相关理论,构建了11个经营者胜任力测评指标,通过实地调研,验证了制造业企业经营者在不同层级、管理领域、企业规模和形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建立了经营者胜任力模型.该研究为建立和完善制造业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业绩评价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跨越多个学科和领域.本研究侧重于从企业所有者角度对于最高层管理者的业绩评价,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构建影响经营者行为的企业内外因素的分析框架,提出业绩评价者指标体系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两岸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兆本  缪林燕  李洪涛 《预测》2004,23(5):39-42
信用环境及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是两岸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并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试图指明信用体系的建立,信用环境的改善,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改进企业信用管理的关键所在。比较了两岸企业外部信用环境的现状;企业对其自身信用管理的认知,信用管理部门的功能及管理模式;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与征信机构.银行之间的互动关系;信用管理民间组织的作用等。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企业经济交往将会得到发展,两岸企业所处的信用环境将得到改善,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也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风险投资资信评估的程序 ,然后分析了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评估指标体系设立的五大原则 ,并根据针对性原则提出了资信评估体系 ,接着阐述了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最后根据资信评估内容设立了高技术风险投资资信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了有关借款人信用信息的两种产生机制。一种是对信用信息的直接生产机制,该机制可以减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一种是通过设置抵押条款,发挥抵押对信用信息的间接信号传递功能。抵押机制并不能直接减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但可以在贷款合约中起着信号、甄别以及激励等作用,消除或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由于误导投资者、推高的衍生品泡沫和加快了危机的扩散,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因之一。监管的放松、垄断的市场结构、膨胀的败德行为、不当的评级方法是导致信用评级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为了提高中国信用评级业的绩效,应采取加强监管、完善评级收费制度等有效措施来治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FA-BP模型的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信用问题研究多为定性分析,很少运用定量方法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在剖析传统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FA-BP模型对大学生信贷等级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的智能化和自我优化.实证分析获得了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表明使用FA-BP模型评价大学生个人信用等级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在山东某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了相关数据挖掘,通过分析,揭示了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与资产规模负相关;与贷款净资产比率、流动性正相关;资产负债结构与成长性与信用风险的关系呈现抛物线状,存在一个相对合理区间,在这一区间内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较低。信贷管理过程中,利用本文结论,将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从财务数据入手,迅速而又直观把握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并以此作为授信审批及后续贷款定价的重要依据。本文旨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急需的理论探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科研人员及金融从业人员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信用评价是现代金融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监管机构依据监管目标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高低排序,进而实施差别化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构建包含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逾期贷款比例、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授信集中度等指标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heil系数对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建立基于组合赋权方法的评价模型,对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信贷风险控制中的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鹏  吴冲峰  李为冰 《预测》2001,20(1):58-60
信贷过程中存在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信贷过程中出现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银行实际操作中,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减少信贷风险。本文通过建立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模型和企业声誉模型,分析了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在信贷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hi-techVirtualIndustryCluster,以下简称HTVIC)作为一种依托集群成员间关系网形成的新型组织模式,其成员之间的投融资活动可借助集群内部的信用评级机制加以保障。文章从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投融资信用的影响因素入手,结合HTVIC的特征,选择方便易行的投融资信用评价指标,并为其设计相应的评价流程。  相似文献   

20.
肖小溪  唐福杰 《科研管理》2021,42(6):159-165
信用管理与间接费用挂钩是未来我国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落实“放管服”要求的重要政策工具,其根本目的是优化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激励约束框架,对美国、英国和中国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分别展开分析,并在三个国家对比的基础上,构建引入信用管理后我国财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框架及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